第 269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希望把事情传扬开。

  “……之厚,一起进城吧。”

  简单寒暄后,王守仁做了个请的手势。此番他跟沈溪乃是以平辈论交,不算是正式迎接,更好像私下会面,没有以下级身份觐见。

  王守仁行将卸任,新职务却迟迟没有消息,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沈溪的官阶,却也不算是沈溪属下。

  二人同年考取进士,在学问方面见解又相似,相处上比之昔日在兵部时更为从容。

  沈溪下了马车,跟王守仁一起骑马并行进城,路上未过多交流。

  战争虽然过去快半年了,但宣府城的城墙还在修补中,因寒冬腊月施工条件太过艰苦,很多地方都是修到一半便停工,一眼看过去非常碍眼。

  对处于小冰河期的宣府来说,这里至少要到三月中旬天气才暖和些,此时城垛、屋檐和街道上,到处都可看到积雪。

  一路行来,沈溪看着这些修到半截的工程,连连摇头。

  王守仁在一旁解释道:“年前大地封冻后城墙修复工作便停止了,当时正值铨叙军功,很多事情都耽搁下来,且朝廷一直未将款项批下,就算是年前施工都很艰难,基本是断断续续,今年开春后怕还得筹措银两才能复工。”

  “唉……”

  沈溪叹了口气,随即问道:“朝廷要在宣府修建行宫的恩旨已经传达下来了吗?”

  “嗯。”

  王守仁听到沈溪的话,先是点头,随即脸上露出愤愤之色,虽然他没说明,但情绪已然为沈溪准确把握。

  王守仁到底有政治抱负,他很清楚现在朝局如何,如今朝廷连修宣府城墙的钱都没有,却要筹措银两修建行宫,让人心中不爽。

  当然,行在修在宣府,只为安全考虑,城墙也迟早要修复,只是早晚而已,但如此轻重缓急不分,还是让王守仁感到不爽。

  二人没有深入交流下去,沈溪不会跟王守仁要银子,或者追究其办事不力,也不会大加指责阉党擅权,民不聊生,因为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一抖马缰,沈溪和王守仁加快速度往宣大总督府而去。

  ……

  ……

  宣大总督府在孙秀成逃跑不知所踪后,便成为王守仁临时衙所。

  王守仁对外打的是总理宣府、大同军务的名头,所做跟宣大总督无太大区别,以王守仁的能力甚至有大材小用之嫌。

  进入总督府,天色已暗了下来,华灯初上。

  王守仁公事公办,早已让人把宗卷整理好,只剩下跟沈溪完成交接。

  本来沈溪不着急,但既然王守仁已安排妥当,他也不好拂王守仁的面子。

  王守仁让人把半年来宣大之地军务、政务卷宗通通进行整理,抬了几大口箱子过来,最为重要的便是各种账目。

  面对这些名目繁多的账本,王守仁有些遗憾,道:“自打战事结束,朝廷便一直未调拨足够的钱粮过来,就连犒赏到现在都未实发下去,很多将士都等着朝廷允诺的犒赏钱粮到位……”

  沈溪了然地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刘瑾看起来管账管得好,但其实对大明财政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一切都建立在大肆抽调其他资金供朱厚照挥霍上。

  如今户部和内库基本为刘瑾控制,朝廷的财政状况正在持续恶化。

  朱厚照是个极度爱面子的人,之前他允诺的赏赐,名义上一文不少地发了下来,但其实到处都是窟窿。

  光是空口白牙许下承诺,莫说户部未有真正调拨钱粮的打算,就算是日常开支都需要宣府地方自行筹措。

  沈溪叹息道:“九边之地各顾各的,本来可以靠屯田养活士兵,实现自给自足,但宣府、大同一线因去年战乱而令屯田荒弛,现在就指望朝廷能按时调拨钱粮……但如今朝中户部衙门为阉党控制,账目混乱,专款多有挪用,恐怕短时间内钱粮难以到位……”

  “伯安兄可有预测过,到今年夏粮收上来之前,钱粮方面有多大的缺口?”

  王守仁摇摇头,叹口气道:“实在难以核算,以我知道的情况,宣府周边驻兵已要靠变卖武器装备来养活妻儿,更有甚者许多士卒将朝廷封赏的田地变卖……这些田地只是记录在朝廷封赏的宗卷上,做不得准,也一并拿来变卖,价格低得可怜。”

  面对这么个烂摊子,别说王守仁为难,连沈溪这样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之人,也不由感慨连连。

  沈溪心道:“朱厚照光顾着吃喝玩乐,维持朝廷表面上的风光,地方上不知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这里还是大明九边重地,内地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更不知因贪官污吏横行而变成何等光景!”

  就在沈溪和王守仁商议事情时,王守仁的属下进来通禀:“两位大人,巡抚衙门的人过来,说是恭贺沈大人到任……人已到了门口,是否予以放行?”

  王守仁问道:“巡抚衙门派了那些人过来?有没有重量级的官员现身?”

  侍卫想了下,回报道:“乃是巡抚衙门的小吏,没有高官前来。”

  王守仁看着沈溪,摇头道:“看来杨巡抚不会来了……今日之厚派人进城传信,我未向他人通禀,估摸巡抚衙门那边刚得到消息,来不及作准备!”

  沈溪很想说,这些人不是没准备,而是准备得太充分了,轻易不会露面。当然他不会当着王守仁说一些不和谐的话,笑了笑,道:“走,一起出去看看,巡抚衙门是如何欢迎我这个上司到任的!”

  ……

  ……

  沈溪和王守仁到了总督府前院。

  巡抚衙门派来的人,将大箱小箱的东西送进院子里。

  负责过来送东西的是巡抚衙门的一名经历,三十多岁,四方脸,粗眉毛,看起来憨厚老实。

  “我家大人知道沈尚书到任,特地派小的送来日常用度,预祝大人能在宣府城早点儿安顿下来。”

  那人说话非常客气,言语中对沈溪极为恭谨,显然知道沈溪是什么来头。

  堂堂兵部尚书,朱厚照两年平草原国策的执行者,却在执行到一半时被贬谪到宣府,而朱厚照的国策却没有改变,那是否意味着朝廷仍旧会在大约一年后对草原各部族发起攻击?届时不消说,要以宣府和大同一线作为前进基地。

  正可谓沈溪在哪儿,麻烦就在哪儿!

  沈溪却没有自己是灾星的自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代本官谢过杨抚台好意,有时间本官会亲自登门拜访。”

  那经历诚惶诚恐道:“大人言重了,这些都是我家大人应该做的,至于登门拜访……万万不敢!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我家大人前来拜访才是正理……今天时间已晚,我家大人未及准备,明日定会登门。”

  沈溪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