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外面的事情……”
王鉴之一听,这才知道谢迁是这里的常客。
张太后再道:“这位是新任刑部王尚书吧?哀家听说你是成化十四年进士,断案如神,从地方知县做起,一路升迁至今,实在难能可贵。你和谢少傅一同辅佐皇上,对大明来说实在幸甚……”
王鉴之一听深宫中的张太后知道自己的过往,深感荣幸,连忙站起来谢礼。
等王鉴之坐下,谢迁说道:“太后,老臣今日前来,是有要事跟您启奏。”
“哦?”
张太后迟疑一下,随即打量旁边帘子方向,道,“谢少傅,哀家今日恰好在跟一位宫人叙话,她在这儿不碍事吧?”
谢迁往帘子那边看了眼,发现里面是一名女子后,不由一凛。
他跟王鉴之都想到一个问题,里面不会是当今皇后吧?
关于这位夏皇后,传闻很多,却没人见过其真容,因为朱厚照荒诞不羁,几乎每天夜里都在宫外过夜,以至于夏皇后入宫来未曾被朱厚照宠幸过,这个皇后做得有名无实。
谢迁道:“无碍。”
张太后先将周围宫女和太监屏退,只留下帘子后那名女子,然后看着谢迁,抬手道:“谢少傅请直言吧!”
谢迁立即将当日在乾清宫内发生的情况跟张太后说了。
关于沈溪顶撞朱厚照,谢迁尽可能轻描淡写讲述,而对于刘瑾等阉党所为,谢迁添油加醋,将其形容得十恶不赦。
说完后,谢迁低下头,等候张太后训示。
张太后叹道:“沈尚书乃是举世皆知的能臣,先皇健在时,他长年在外,为大明社稷稳固立下汗马功劳,那时先皇便想让沈尚书回朝为部堂,却一直为刘少傅阻拦……”
谢迁和王鉴之仔细聆听,没有接茬。
张太后再道:“皇儿登基后,将沈尚书迎回朝任兵部尚书,哀家觉得非常合适,沈尚书年轻有为,跟皇儿有师生之情,若君臣相宜,尽心辅佐,不难开创新的盛世。但……如今朝堂太乱了……”
谢迁道:“太后明鉴,刘瑾此人极不安分,自执掌司礼监后便欺上瞒下,靠着陛下宠信一手遮天,陛下从不过问朝事,将所有权力皆托付刘瑾,朝中臣僚想面圣一次都难,刘瑾现在更想越过陛下,直接将沈之厚革职……”
“啊?”
张太后稍微惊讶一下,问道,“刘公公乃东宫故人,看起来挺老实的,未必有这胆量吧?谢少傅从何听闻?”
谢迁无奈道:“老臣是从刘瑾身边人口中得知,千真万确。”
张太后显然不想参与到朝廷党争中,以一种中立的态度道:“朝中孰是孰非,哀家久在深宫內苑,哪里能分辨清楚?这些事,不该由哀家来管,皇上已许久没来请过安了,就算想管也管不了……”
“皇上跟沈尚书间的隔阂,想来都是意气之争,沈尚书年岁不大,谢少傅为何不去劝劝他,让他主动跟皇上认个错呢?”
谢迁一听,就想出言辩解,却被身后的王鉴之拉了一把。
谢迁性子急,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收敛心神,无奈地道:“老臣也曾劝过,沈溪小儿知道自己一时冲动酿成大错,心生悔意,但无奈无法面圣。如今我朝内忧外困,希望太后娘娘能出面斡旋……不令刘瑾得逞!”
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
谢迁在张太后跟前行止说话不卑不亢,甚至还带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让王鉴之汗颜。
张太后道:“谢少傅,你知道哀家跟皇上……这两年关系不太好,哀家就算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你何必为难哀家呢?”
言语间,张太后对谢迁非常礼重,甚至有哀求之意。
王鉴之正疑惑为何张太后跟谢迁相处会是如此模式,谢迁继续开口:“太后不需要对陛下提及什么事情,只要能够限制司礼监的权限,即可缓和陛下跟朝臣间的矛盾。”
“哦!?”
张太后有些疑惑,“那以谢少傅之意,是否跟上次那样,将刘瑾叫来,由哀家对他说一些话,令其知难而退?”
谢迁不由想到当初跟张氏兄弟来见张太后的情景,那时刘瑾刚被发配宣府,文官集团联合外戚发力,通过张太后削夺了魏彬的军权。
那次因为刘瑾不在,再加上朱厚照对很多事不管不问,最后事情侥幸办成。
不过此举还是引发朱厚照跟张太后间的矛盾,到现在都未完全化解开。
“以刘瑾的阴险狡诈,连皇帝都敢蒙骗,面对太后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若跟他商议,必然没有任何结果,甚至他可能借故不来!”
想到这里,谢迁拱手道:“刘瑾如今在朝中权势滔天,就怕他……不肯轻易就范,太后当严令其前来觐见为妥。”
张太后笑了笑,道:“谢少傅担忧过甚了!刘公公再怎么跋扈,到底也只是我皇室家奴,你且稍等,让哀家派人去将他请来,当面说明白便可。”
随后,张太后不等谢迁回应,便直接吩咐道:“来人啊,去传唤司礼监刘瑾刘公公前来,就说哀家有要紧事找他。”
马上有太监领命去了。
因为不知道刘瑾是否会奉召,谢迁没有再坚持。
张太后对谢迁和王鉴之显得很礼重,让人准备好座椅,请二人坐下来说话。
过了许久,前去传话的太监回来,刘瑾却未见踪迹,张太后见状有些疑惑:“为何刘公公未一起前来?”
太监一脸苦涩,跪下来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见到刘公公,他说……陛下那边有要紧事差遣,他……未跟随奴婢一起过来。”
“什么?这奴才……陛下会差遣他什么事……”
张太后非常恼火,一拍暖阁靠枕,正要喝斥,忽然想到谢迁和王鉴之还在下面,迟疑一下,放缓语气道,“或许陛下真有要紧事,不如再派人去请……”
谢迁实在忍不住了,拱手道:“太后明鉴,如今刘瑾想先行处置造成既定事实再问陛下之意,让沈之厚直接去职……若太后想留朝廷一线清明,务请当机立断。”
张太后脸色很难看,皱着眉头道:“沈尚书……虽是朝廷重臣,但他……这次的确做错了……谢少傅,不是哀家不想帮你,有些事哀家能力有限……”
见谢迁愁容满面,最后张太后苦叹,“既然谢少傅亲自来了,哀家若一点忙都不帮,实在说不过去,不如这样,哀家写一道懿旨,交由卿家拿出去到刘瑾跟前宣读。若刘瑾顾念哀家曾经对他的栽培之恩,定会遵从;若不然,哀家也无可奈何。”
“哀家赌上自己的颜面,能帮到谢少傅的只有这么多……”
……
……
谢迁没得到张太后更多保障。
但张太后也算是给面子,写了道懿旨给谢迁,交由谢迁拿去对刘瑾宣读。
谢迁跟王鉴之出了永寿宫,脸上仍旧带着几分郁闷,王鉴之道:“于乔目的不是达成了?还不快些去司礼监,对刘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