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认为举贤唯才,而不论军中资历高低。之前由兵部主导,从地方征调数万兵马换防京师,至今已有上万人抵达,臣以为,不如以这些地方征调的兵马为主,总共两万,出居庸关,往援宣府、张家口等处!”
朱厚照好奇地问道:“有这样一路人马吗?”
张懋有些奇怪,起身禀告:“陛下,征调地方兵马入京,不是经您首肯的吗?”
朱厚照笑了笑,道:“原来朕曾同意沈尚书从地方征调几万人马到京师来,这可真是未雨绸缪,怪不得沈尚书会以如此淡定的姿态说话,实在是早有准备,太好了!”
“沈尚书,就按照你说的,征调这路人马往宣府……对了,你看由谁来领兵啊?”
沈溪看了旁边一直低着头好似在思考问题的胡琏,道:“不如就以陛下提拔的胡琏胡主事为主帅,以王陵之王将军,还有以前跟随微臣南征北讨的家将马九为副将,带领这路人马往援宣府,不知陛下是否赞同?”
听到沈溪“举贤不避亲”,在场的人顿时有意见了。
王陵之再有本事,也只是个游击将军,名不见经传,而马九更鲜为人知。
至于沈溪举荐的主帅胡琏,从未有过上战场的经验,只是之前参与议事而被沈溪提出嘉奖,破格提拔,在场的人都在想,这三人都算得上是沈之厚的嫡系吧?
魏国公徐俌率先站起来反对:“沈尚书所举荐之人,都乃平庸之辈,无实际领兵经验,若成行恐凶多吉少!”
徐俌系开国元勋徐达后人,可说名门出身,位高权重,根本就看不起年纪轻轻便影响朝局走向的沈溪。
张懋看到群情汹涌,只能跟着提出意见:“沈尚书所提人选,胡主事和王将军倒也算是人杰,至于这位马将军……”
朱厚照伸手打断张懋的话,道:“不必说了,朕觉得沈尚书提议甚好!”
当朱厚照开口赞同沈溪的举荐后,在场官员全都傻眼了,面面相觑。
这样都行?
沈之厚随便提议几个人当领兵主帅和将领,皇帝便无条件同意,是不是沈之厚要提举他府中马夫出来当官,皇帝也会给予高官厚禄?
皇帝到底中了何魔障,对沈之厚如此信从?
朱厚照看着胡琏,鼓励道:“胡主事,你是朕一手提拔的,朕看好你,至于小王将军的本事,更不在话下,他在三边时就是猛将,辅佐你最合适不过。另外就是马九马将军,朕在三年前京师保卫战时,曾让马将军陪同左右,他的能力,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如沈尚书所言,你们搭档往援宣府,定能旗开得胜!”
朱厚照这番话表面上是对胡琏说的,同时也是向对在场所有人作解释。
胡琏、王陵之和马九都是朕的人,谁怀疑他们,就是怀疑朕!
第一八〇六章 放权
沈溪真正做到了举贤不避亲。
他此番举荐的三人中,有两人是沈溪同乡,剩下一人则是沈溪家仆,这毫无掩饰的态度让人看不懂。
你沈溪不是自称公允吗?
在兵部这样的要害部门,居然举荐自己家仆出任要职,这不是公然违背朝廷将官任用制度,挑战大明军制权威?
在场一个个官员都有意见了。
主要是对胡琏、王陵之和马九三人获得皇帝无条件信任而掌兵心生不满。
沈溪奏请:“请陛下派出监军人选。”
朱厚照望着沈溪,出言询问:“沈尚书有何好选择?”
这下文臣武将心中的不满情绪更大了!
不但主帅和副将由你沈溪推举,兵马也是兵部从换戍京师的地方军队中征调,估计其中有不少是你的旧部,现在连监军都要经你举荐,这一路往援宣府的军队,已经不是普通大明军队,干脆称之为“沈家军”得了!
沈溪知道朝中那些有权有势的老太监,就比如张永、谷大用等人喜欢指手画脚,胡琏这样没有多少资历的主帅,根本压制不了那些油滑的老太监。
沈溪感受四周射来的不善目光,知道有些事情要适可而止,当下道:“臣认为,当举荐年轻人为主,请陛下定夺!”
朱厚照笑呵呵道:“朕也这么觉得,凡事不能太过倚重老臣,就算老臣经验丰富些,可行事太过保守,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还是年轻人有血性有拼劲,善于发现和把握机会,就好像朕这样……哈哈……嗯,既然这次派出的主帅和副将都是年轻人,那朕这次就破例……朕身边有个近侍,叫做小拧子,陪伴朕已有七八年时间,不若就让他来担任监军之职!”
张延龄起身反对:“陛下,这领兵和监军之事,可非同儿戏,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朱厚照生气了,质问道:“那按照国舅的意思,是朕行事儿戏,还是朕所做决定儿戏?若国舅觉得自己有本事,亲自领兵出征也未尝不可,朕绝对会支持!”
张延龄无奈坐下,他发现这个外甥自己根本无从驾驭,自己不管说什么朱厚照都会反对,而沈溪无论说什么则一律赞同。他以愤恨的目光望向沈溪,发现沈溪神色平静,根本就没空搭理他。
朱厚照道:“诸位卿家对于朕安排,有何意见?有的站起来说话,没有的话,朕可就要照此颁行了!”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心中多少都有意见,但他们却盼望别人出来跟皇帝辩论,而不是自己在前冲锋陷阵。
明摆着的事情,谁提意见,谁就需要担责,甚至按照朱厚照的霸道理论,不服你上啊!
在座的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基本没有底气领兵出征,这些人在京城安逸久了,让他们去风餐露宿,提心吊胆跟鞑子作战,实在太难为人了!这跟那些在地方上苦苦寻求出头机会的官员心态差别很大。
在五军都督府和京营任职的官员,基本都养尊处优,尤其那些世代享受朝廷荣养的勋贵,包括张懋在内,没有一人想去战场历练。
既然爵位已升无可升,冒着失败被追责的风险,领兵去边关作战的意义何在?
而地方官员尤其是卫所将领,因军户制度得不到提拔机会,一想到边关效命,获得加官晋爵的机会……
朱厚照等了一会儿,见没人说话,点头道:“既然诸位卿家没意见,那这件事便如此定下了。”
“沈尚书,今日议事结束,你便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出兵之事刻不容缓,最好在两天内兵马便起行!”
沈溪奏请:“那粮草和装备调配……”
张鹤龄等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外自地方调拨来的兵马缺少粮草补给,沈溪一直为此四处奔走,现在既然要征调这路兵马上战场,意味着朝廷必须承担起这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