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我们也该出发了。”
刘瑾怒不可遏,但他对沈溪实在没办法,只能发泄般跺了跺脚,然后拂袖而去,准备先见过朱厚照再说。
来的时候心情轻松愉快,回去时就有些郁闷和急躁了,刘瑾开始琢磨如何处置这件事:“不就是申报前线战功么?所有战报都是由宣大总督府上奏,就算是虚报,罪过也在宣大总督身上,关咱家何事?最多是个失察之责!再说了,咱家执掌司礼监,就算是虚报,咱家也可以让他由虚变实!”
刘瑾彻底被沈溪的态度给激怒了。
如果他心态好的话,或许会跟朱厚照说明这次战报可能会存在虚假的成分,提前认错,恳请朱厚照派人彻查。
但这么做等于是打自己脸,朱厚照那边满心期待登基后第一场大捷,如此一来无异于泼朱厚照一身冷水。另外,还有一个恶果便是到手的功劳付诸东流,拉拢宣大总督和隆庆卫指挥使的计划也要泡汤,这让刘瑾无法接受。
最重要的还是沈溪那番话,让他气昏了头。
心里跟沈溪较劲儿,刘瑾就顾不上事实如何,觉得自己有能力只手遮天,干脆不承认战报有假,准备帮孙秀成和李频把谎言圆下去。
来到豹房,刘瑾还没进内院,钱宁已火急火燎迎了出来。
“刘公公,陛下脾气可不小,您千万小心些!”钱宁提醒道。
刘瑾心想:“不会是姓沈的小子背地里作手脚,向陛下告密说咱家谎报军情吧?”
转念又一想,顿时皱眉,“不对不对,那小子的消息渠道难道比咱家还多不成?咱家到现在也不知道宣大总督府上呈的军报是实报还是虚报,他又怎会知晓?”
刘瑾问道:“陛下因何着恼?”
钱宁苦笑:“公公不知?昨日您可亲口对陛下承诺,回去就将诏书写好,结果陛下等了您一夜,您这会儿才来,陛下能不生气么?”
刘瑾心想:“都怪我回去跟手下商议,早知道的话不如昨夜便来面圣,不至于到现在前后为难,惹怒陛下不说,还在姓沈的小子那里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
朱厚照在豹房等待刘瑾的诏书等了一晚上,就差亲自回宫一趟把刘瑾给揪来,哪怕吃喝玩乐也没精神。
对于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件大功,朱厚照非常重视,这可说是他作为一个合格皇帝的最好证明,在乎也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等刘瑾战战兢兢出现在面前,朱厚照上前去就想踢人,却被刘瑾巧妙躲开了。
刘瑾后退一步,直接跪倒在地上,磕头不迭道:“陛下,老奴回来了。”
朱厚照怒不可遏:“让你回去写个诏书,至于彻夜不回么?你诚心想让朕在这里干着急是不是?”
刘瑾苦着脸解释道:“陛下,不是老奴不想早些前来奏禀,实在是老奴不知该如何说及啊……战报毕竟是地方上奏,不知真伪,而兵部那边丝毫消息都没有,老奴想去问询沈尚书大捷之事,结果他直接来个闭门不出,老奴在沈府门外等候半晚上……”
这会儿刘瑾不遗余力想把责任推到沈溪头上。
“你个狗奴才,朕让你写诏书,你去问沈先生做什么?你敬献给朕的上奏中不是写得很清楚吗?难道你之前的奏报都是随口编撰的?”朱厚照瞪着眼道。
刘瑾赶紧辩解:“绝无此事,老奴虽然未能见到沈尚书,但还是草拟好诏书,请陛下御览。”
听到这话,朱厚照脸色终于好看了些,把刘瑾托于头上的诏书抢了过来,仔细一看,见上面将将士功劳陈述得很清楚,甚至连首功孙秀成和次功李频,还有一系列文臣武将的功劳都依次排列得清清楚楚。
朱厚照皱眉不已:“怎么,半夜工夫,你连详细杀敌和俘虏的人数都知道了?你不是要去问沈先生么?为何这份诏书写得如此详尽?”
刘瑾道:“回陛下,直到今日早晨都督府那边才将详细战报送来,而这会儿兵部那边依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别是兵部对这次功劳有所非议……”
朱厚照不耐烦了:“你没事老扯上兵部做什么?这次功绩虽然主要归功于边关将士,但总归是沈先生领导有方,他制定的策略起了作用……你要知道,沈先生调兵遣将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比,就算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在世,也未必是沈先生的对手。”
因为皇帝对沈溪的评价太高,跪在地上的刘瑾听到后皱眉不已,几乎把沈溪恨到骨子里去了。
朱厚照再次看了一遍诏书,忽然用怀疑的语气质问:“刘公公,你怎未将你自己,还有沈先生的功劳列在功劳簿里面?”
刘瑾抬起头来,诚恳地解释道:“陛下,这次功劳主要归于边军将士,沈尚书虽也有功劳,但因他未亲自领兵,且他的计划只是派兵诱敌深入,主要还是宣大总督府找到战机,果断选择跟鞑靼人一战,才有此辉煌战果,实在不宜增加沈尚书的功劳,免得前线将士有意见。”
“而老奴只是举荐几个英才,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功劳……”
说是不肯为自己表功,但其实处处为自己说好话,而涉及沈溪那边,则基本都是连消带打。
朱厚照皱眉:“话不能这么说,虽然结果的确跟沈先生的预期有所区别,但沈先生在这其中可谓尽职尽责,而且朕要在国策上倚重沈先生,功劳簿上必须加上他的名字,再者……你举荐英才有功,也可列在里面!”
“回去改过,一个时辰回不来,提脑袋来见!”
……
……
此番见驾,刘瑾只字未提边军有可能虚报战功。
下面报上来多少功劳,他便写多少功劳,他已计划好,反正主谋不是他,若回头出了事,便把责任推给孙秀成和李频。
功劳最大之人,责任自然最大,如此一来刘瑾便不敢去为自己争首功。
“若过了这一关,孙秀成和李频都可调到京城来,届时孙秀成去兵部替代熊绣,挟制沈溪,而李频则到京营领兵……咱家手头有他们虚报战功的把柄,这两位还不得老老实实为咱家效命?那时看你沈之厚如何调遣这些人做事,一旦应对不当,那你的兵部尚书之位都会不保!”
刘瑾对孙秀成和李频充满期待。
二人在刘宇帮忙下,成为阉党一员,如今均建功立业,这让刘瑾在用人上多了更大的自信。
等回司礼监重新将诏书拟好,刘瑾带回豹房给朱厚照重新看过,朱厚照非常满意,直接让刘瑾颁行,诏告天下。
功劳没有经过求证,便堂而皇之公布出去,等于说不留退路。
朱厚照刚当上皇帝,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