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行,怎么也需要十日才可到宣府,到那时……鞑靼人怕已扬长而去!”

  朱厚照原本恼怒沈溪也阻碍他御驾亲征,但听完这番话,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等感到宣府时鞑靼人已经撤退,御驾亲征确实没有任何意义。

  “那你……”

  朱厚照原本想直接质问,既然你沈溪知道这些,为何不早说?非要让朕出丑?但他稍微犹豫了一下,变换口吻,道:

  “朕可以直接起身往西北,不需做任何准备,单纯以宣府兵马跟鞑子周旋,最好能找到鞑子主力,将其一举击败!”

  沈溪道:“此事没陛下想的那么简单!鞑靼人犯边原本就为劫掠,若知道陛下现身宣府,三军将士必会拼死效命,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勤王大军开往宣府,那时鞑靼人定会望风而逃,陛下也只能无功而返!”

  朱厚照望着在场跪满大殿内外的大臣,气急败坏:“那你说说看,朕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让鞑子避战?”

  刘瑾见沈溪说得头头是道,想打压一下,赶紧插嘴:“陛下,您的威严实在令鞑靼人惧怕,您亲征宣府,鞑子逃窜是必然的事情,若您想跟鞑靼人交战,只有带兵出塞……但如今朝廷上下准备不足,您忘了之前给沈大人两年时间,让他准备您御驾亲征之事?”

  朱厚照怒道:“闭嘴,你这狗奴才,正着反着说都是你有理……朕不想听你废话!沈卿家,继续说下去!”

  刘瑾心中那叫一个冤屈,暗道:“我这可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怎还挨骂?陛下为何不骂姓沈的小子?”

  沈溪正色道:“陛下,以微臣看来,若想让鞑靼人持续犯我边境,只有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先给他们些甜头。等把人引到预设之地,我大军全线出击,一举击溃敌人,如此陛下御驾亲征才有意义!”

  “啊!?”

  听到这话,跪在地上的众大臣都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沈溪所说的话,让他们觉得太过疯狂,看沈溪的目光跟看一个疯子没什么区别。

  朱厚照眼睛眨了眨,脸上闪现迷惑之色,觉得沈溪说的话有点儿不靠谱,问道:“沈卿家,你……你这计划,是否太过冒险了些?”

  沈溪回答:“陛下连自己御驾亲征都不觉得不妥,为何诱敌深入,反倒在陛下这里觉得是冒险呢?”

  “这个……”

  朱厚照略微有些尴尬,不知该怎么与沈溪说下去。

  刘瑾站起来,指着沈溪,大喝一声:“沈尚书,你想把大明江山折腾到什么地步才肯罢休?什么诱敌深入,你当京城是你家菜园子,随便可以让鞑靼人进出?陛下,沈之厚出言不逊,您应该立即治他的罪!”

  刘宇见这状况,立即出言帮腔:“陛下,朝臣言行不当,的确如刘公公所言,当治沈之厚欺君之罪,以儆效尤!”

  “闭嘴!”

  朱厚照怒气冲冲地喝斥,“朕让你们说话了吗?一个个好像多有能耐一样,却都是胆小鬼!你们刚才不是劝朕收回成命吗?论军事造诣,朝臣中谁有沈尚书高?你们谁曾领兵在与鞑靼人作战中奏凯过?”

  被朱厚照一通喝斥,在场又没了声音,刘瑾只能乖乖地重新跪下,低下头一语不发。

  的确,涉及到军事方面的成就,纵观弘治末正德初这段时间,朝臣中能跟沈溪叫板的人几乎没有。

  以沈溪功勋,整个弘治朝只有马文升、刘大夏能跟沈溪媲美,但马文升和刘大夏已经致仕,同时刘大夏取得的成绩还是建立在沈溪的功劳上。沈溪如今是兵部尚书,涉及具体军务,没有谁比沈溪更权威。

  若有人觉得自己更牛,就得拿出功勋来跟沈溪比一比,还得考虑是否能说服朝臣和皇帝。

  沈溪可是凭借累累战功才有今天的地位,跟那些纸上谈兵的人截然不同。

  朱厚照道:“沈卿家,你继续说下去,旁人不爱听随他,朕愿意听,朕一直相信你有真本事,比之前朝卫青、霍去病和李靖也丝毫不逊色!”

  朱厚照愿意听从沈溪意见,这来自于他对沈溪军事才能的崇拜。

  在朱厚照心目中,沈溪乃是堪比神明的存在,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战事都能取胜,建立不世功勋,他以身为沈溪学生为荣,一直想找机会跟沈溪学习点儿兵法韬略……而所有这一切,又源自于他对战争的痴迷。

  大臣们忍不住再次打量沈溪,将其当作一个不识好歹的狂人。

  谢迁蹙眉,生怕沈溪说出一些忤逆之语,做出危害大明江山社稷的举动,他想用眼神提醒,但奈何昂首站着的沈溪根本就没留意跪在地上不显眼的谢迁。

  沈溪道:“鞑靼犯边,只为骚扰和劫掠,如今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坐视不理,等鞑靼犯境兵马自行离开,这也是大明边军一向采用的策略;二则是出兵,想方设法与之一战,可以震慑鞑靼兵马,令其一两年内不敢犯我大明边陲!”

  朱厚照握紧拳头:“沈卿家不必说了,朕觉得第二个方案才是正途。一味避战,损失的是我大明边陲军民,那些刚收获的粮食,或者未来得及收割的粮食,都会为鞑靼人掠夺,此消彼长,鞑靼更富足,军力更强盛,我大明将士则有可能挨饿受冻,朕于心难忍!”

  “陛下心系边陲将士,是为仁君仁心,臣也认为当如此!”沈溪道。

  谢迁见无人出来阻拦沈溪说话,再也忍不住了,别人没那资格,他却不同,以资历和朝中成就,沈溪跟他有不小差距。

  谢迁站起来,厉声喝问:“沈之厚,你以大明疆土为饵,令鞑靼人犯境深入,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敢问你担待得起吗?”

  朱厚照侧头看着谢迁,想说什么,但想到谢迁跟沈溪关系,欲言又止,很多话连他这个皇帝也难以启齿,尤其涉及文官间的纷争。

  沈溪反问一句:“若对鞑靼犯边置若罔闻,导致宣府有失,不知谢少傅是否担待得起?”

  “你!”

  谢迁瞪着沈溪,有股上前掐架的冲动……士可杀不可辱,现在沈溪分明是在挑战他这个三朝元老的权威。

  沈溪没有正眼打量谢迁,继续对朱厚照说道:“若陛下领兵往宣府,鞑靼人必会撤兵……故此,陛下不宜第一时间便亲自前往,可派遣兵马诱敌,若几路人马相继兵败,鞑靼必会士气大振,趁机袭扰我内关,那时陛下领兵出击方为上策!”

  “不可!”

  刘宇身为吏部尚书,是部堂中官位最高的存在,他霍然从地上站起,反驳沈溪的说法,“沈尚书此计,未免太过冒险,若出什么差池,居庸关有失,则京城危殆。”

  谢迁打量刘宇一眼,平时他可不屑与其为伍,但为了阻碍沈溪所提诱敌深入之计,只能附和这位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