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2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多事情。

  王守仁回到家里,对父亲王华说明此事。王华正直忠耿,就算赋闲在家,也明白铲除阉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王华教导王守仁,为人需正心正德,嘱咐儿子多跟谢迁和沈溪来往,这样既能帮朝廷铲除奸党,又能跟两位朝中正得势的文官首脑亲近,对未来的仕途大有裨益。

  谁知道这边谢迁和沈溪先闹出矛盾来,以至于王守仁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沈溪道:“谢少傅回内阁处理要务去了,他过来只是打一声招呼,伯安兄若无事的话,先将西北各军镇情报整理一番……这些是三边最近几年的财政调配情况,占了兵部财政支出的六成往上……”

  沈溪没跟王守仁探讨太多关于对付阉党的事情,觉得这件事跟王守仁没太大关系,就算要拔擢王守仁,也不是眼下,因为此时沈溪对王守仁没有更好的安排。

  王守仁不明就里,按照沈溪的吩咐把账目拿了过去,其实这些账本他在榆林卫查案时都看过了,京城这边的账目基本出自三边,多为“假账”,压根儿就没有清查的必要。

  王守仁即将离开时,沈溪忍不住出言劝解一句:“伯安兄,关于朝廷党派纷争,你我在朝中根基浅薄,还是不要过多涉及才好……这也是明哲保身之道,我现在也是行一步看三步,摸着石头过河,莫怪在下未将一些事如实相告。”

  王守仁笑着点头:“之厚,你见外了,我怎会多心?不过阉党之祸,不得不除,这需要你和谢少傅多多费心,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最后,王守仁还是表明了态度,这也是他和他父亲共同抱有的态度。

  ……

  ……

  宣府鞑靼犯边一事,在沈溪向朱厚照上奏两天后,开始有大批翔实的情报传递到京城。

  之前还算是秘密,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满城皆知。

  因为宣府距离京城不远,有弘治十六年京师保卫战的经验,为了确保京师的绝对安全,京城进入全面戒严状态,城门只有早晚各开一个时辰,防止鞑靼骑兵长驱直入杀入京畿,威胁京城安全。

  朱厚照之前让沈溪调查情报,以确定自己是否御驾亲征,但随着战报如雪片一样飞到京城,他这边对前线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甚至鞑靼出动多少人马,劫掠哪些地方,也不需要沈溪罗列清楚,他想知道的,通过厂卫系统一律能知晓。

  六月初五,距离朱厚照大婚之日已不到三日,朱厚照把文武大臣召集到奉天殿,这也是他登基以来少有召开的大朝会。

  每次大朝会京城所有正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此外尚有六科、翰林院、詹事府的低品阶官员也会列席,而这次大朝会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关于西北军事。

  朱厚照一上来便表达自己的观点:“……朕获悉鞑子犯边后,心中无比忧虑,先皇新丧,鞑靼趁朕新登基社稷未稳时来犯,实在是对朕和大明的挑衅,朕不甘做懦夫,军民也不会容许朕做懦夫。”

  “诸位臣工,朕决定御驾亲征,亲自带兵前往宣府,将来犯的鞑靼人击溃,守御国门!”

  小皇帝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但在很多大臣听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怎么就是挑衅?

  怎么就成了懦夫?

  鞑靼人年年犯边,其实所求不过是跟大明通商的权力,但可惜朝廷只有被鞑靼人打怕的时候才会开放通商口岸。

  弘治十六年后,西北关塞内外贸易中断,草原上的蒙古人想得到任何中原货物,都只能靠劫掠所得。

  当然也有一些不怕死的商人,出塞做生意,但这种情况极少见,毕竟这个时期大明对关塞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这些能够随意出入长城的商人跟地方督抚、总兵脱不了关系。

  正如沈溪所知,朱晖和刘宇等督抚就曾派人跟鞑靼人贸易,获取暴利。

  若是换作以前,朝中文官分为两个阵营,阉党和那些忠直的文官在意见上有很大分歧,但这次听说朱厚照要御驾亲征,朝堂上下出奇地团结。

  阉党阵营的排头兵,吏部尚书刘宇出列说道:“陛下,鞑靼侵犯宣府方数日,不过是趁着我朝夏收在即,入关骚扰,这跟宣府一线长城尚未修复完毕有关……为今之计,当静观其变,按照以往惯例,鞑靼兵马会在半月到一月间撤走,夏收结束后,鞑靼人抢无可抢,自然会退兵。”

  刘宇作为曾经的大同巡抚,对于宣府周边军情非常了解。他出来说话,道理浅显易懂,旁人听了也会信服。

  ……

  ……

  朝议刚开始,刘瑾就借助刘宇之口,清楚地表达出了他的意见,那就是不支持朱厚照御驾亲征。

  显然,朝臣都知道刘宇可以代表刘瑾,那些卖身投靠阉党的大臣都懂得见风使舵,他们原本就因为皇帝新登基、没有留下后代以及英宗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等因素而不支持皇帝御驾亲征,听到刘瑾表态,很多人不再有顾忌,纷纷站出来说话。

  率先出列表达意见的是都察院和六科之人,御史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跟朝中不正之风作斗争。

  皇帝居然异想天开出宫闱,御驾亲征,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大的异端。

  刘瑾和谢迁作为朝中两大势力的支柱,此时都选择了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说话,而是等那些中下层官员先出来劝谏,把声势造起来……这种注定会得罪皇帝的活计交给别人来做再好不过。

  排在文臣一列第六位的沈溪,这会儿也在看热闹,见后面六科的人一个个不怕死一般出来说话,心想:“谁都知道皇帝有多任性,这样还敢站出来顶撞,简直是拿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开玩笑……唉,真可怜,被刘瑾和谢老儿当枪使了还懵然未知!”

  朱厚照听到御史言官的话,心里恼火,他冷冷地打量谢迁,偶尔也会斜眼看刘瑾,却没一人站出来说话。

  此时朱厚照不着急去问询沈溪的意见,他是个聪明人,明白若是这件事只有自己和沈溪支持,那很可能会造成朝廷严重的对立,一定要先找到支持他的人,再由这些有名望的人去压制朝中反对声音。

  朱厚照听了半天,见无人出来帮他说话,当下一抬手,暴喝一声:“够了!”

  眼见皇帝发怒,奉天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下头,等待朱厚照发话。

  朱厚照黑着脸,喝问:“怎么?朕说话不好使还是怎样?朕说了要御驾亲征,你们便一起来跟朕唱反调,是觉得朕的脾气好,可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