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何意?难道陛下所提国策跟您有关?”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何鉴的问题,朗声道:“国策乃陛下钦定,我等臣子只管遵照施行便可,这是本官所列细节,让书吏誊写几份,诸位拿回去看看,若有什么事,本官会在明日对诸位做出解释,请诸位今日回去后多留心……”

  沈溪突然说已经制定好计划,这让在场官员多少有些无语,此举无异于挑战兵部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此不需再照章办事,只听从沈溪这个尚书吩咐便可。

  何鉴把沈溪定下的计划书拿到手上,仔细看完后转交给后面的书办,问道:“不知沈尚书还有何安排?”

  沈溪道:“今日时间不早,原本不该问事,但本官履新,以前又未在部堂任职,很多事需要先问一下……何侍郎不必留下,您可先回去休息,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郎中到后堂来,本官有详细事情问询,事关朝廷国策执行。”

  王守仁身为武选清吏司郎中,对于问话时间显然有些疑虑,当即问道:“沈尚书,是否回头再问询?这一问,怕是非要几个时辰不可,您旅途劳顿,应该多休息才是。”

  沈溪叹道:“本官蒙陛下的信任,怎能怠慢差事?诸位不必担心,本官问话不会持续太久,保证诸位能在天黑前回家……之后本官会定下兵部轮值规则,诸位将来可能要麻烦些,每天都需要留下相应人员值守,本官也不会例外,本官尽可能做到以身作则。”

  官员们听到这话,心里都有些不痛快。

  在他们看来,这算是沈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种表现方式。沈溪到任兵部,似乎非得折腾一番才能彰显权威,这也是以往各部衙门换尚书后常见的一幕。

  沈溪那些不太好的传闻,此时成为兵部官员心底隐忧。

  沈溪以前曾在地方做出一些改善民生的变革和非同寻常的举动,这些风言风语成为兵部中人不信任沈溪的根由,不过此时兵部始终没多少官员被刘瑾收买,沈溪自问尚能掌控局势。

  在场官员中,除了几名郎中外,其余人等都先回自己的岗位。

  倒不是说他们不想走,而是要留下来等候誊写的人把沈溪亲手拟定的计划书抄本派发下来,以便回家参阅。众人心里都挂念家中妻儿老小,突然多了个苛刻的上司,对这些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沈溪进入内堂,准备等四司郎中过来训话时,王守仁先进来了,手头上拿了很多卷宗,到沈溪面前放下,道:

  “子厚,这是这几年兵部开销用度,每年都有,不过全都是年底清结,细节上并未罗列详细,你先看过……若有什么问题的话,怕你是不能问下面的人,而要去找之前几任兵部尚书。”

  沈溪微微一笑,问道:“你是说现吏部天官刘宇刘至大?”

  王守仁苦笑一下,未予置评,露出一个讳莫如深的笑容便离开内堂。

  沈溪明白,刘宇当兵部尚书时间虽不长,但危害不小,估计府库中那点儿积蓄都被挖干净了。

第一七四六章 雨点小

  沈溪细细审核,发现刘宇留下的烂摊子不小。

  刘宇靠行贿上位,当上兵部尚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捞银子,填补之前买官的亏空,兵部日常开支也就成为刘宇贪墨对象,才不过半年多时间,便将兵部衙门库房给搬空,甚至连兵部吏员前几个月的俸禄都没有下发完。

  而账目上,更显示兵部欠下巨额外债,甚至连来年开销都被列进账目中,资金捉襟见肘。

  沈溪顿时有一种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心道:“国策是定下来了,但陛下调拨的银两一定会被刘瑾想方设法克扣,显然不能指望这笔银子应急,而兵部这边又面临亏空,官员们等着米下锅,我这个兵部尚书能做什么?”

  “难道让我砸锅卖铁养活兵部这帮官员?唉……或许真如谢老儿所言,此时我应该果断选择致仕回乡,等到刘瑾倒台后再出来为官,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沈溪心里十分郁闷,等见过四司郎中,听到具体奏报后,内心忧虑更甚。

  显然大明出了一定的问题,朝中出现种种乱象,让弘治朝积攒起来的一点中兴迹象烟消云散,变得江河日下。

  问了一些事,沈溪没计较太多,他知道兵部的问题不是出在现有人员身上,要追究的话,得跟当权的刘瑾问责。

  或者说,跟皇帝朱厚照计较。

  要不是朱厚照沉迷逸乐,也不会出现如今宦官当道、官民皆苦的状况。

  入夜后,沈溪带着兵部公文回家。

  眼看时间不早,他不准备去老宅见父母和弟弟妹妹了,直接进入书房,这一忙碌下来便到三更,期间就算谢韵儿两次让丫鬟过来催请也无济于事,沈溪记挂差事,一直忙完才独自回房安歇。

  ……

  ……

  一连几天,除了第二天回家早一些带着谢韵儿去父母家里拜访外,其余时候沈溪都早出晚归,回家便忙碌到深夜。

  随着沈溪回朝,朱厚照也变得勤奋起来,虽然不是每天上朝,但基本两三天就会有一次朝会。

  朝会上皇帝最先问的问题,必然关于军队,每次都要问沈溪很多话,以至于朝中其他衙门的官员都对沈溪有意见了。

  就算那些把刘瑾当作仇敌看待的耿直大臣,也没把沈溪当作盟友。

  沈溪对此不以为意,这些人没有跟刘瑾相斗的本事,却看不起别人所作尝试,文人的假清高体现得淋漓尽致。

  更何况许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直,但背地里却对刘瑾虚以委蛇,甚至暗中巴结,十足的伪君子。

  五月十八,沈溪回朝已有五天,谢迁忍不住上门催问国策执行进度。

  谢迁之所以没有直接去兵部,而是来沈家,主要是如此可以顺带问问孙女的情况,担心沈家再遇到类似被人放火的糟心事。

  “……京营兵久不经战阵,且充斥油滑之徒,不堪重用,各团营都督、头官、都指挥等职基本为勋贵占据,一时难以着手。既如此,学生准备自各地卫所征调兵马入京,从无到有打造一支精兵。学生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要向陛下提及,不知阁老有何意见?”

  沈溪以求助的语气看着谢迁问道。

  沈府书房,谢迁负手而立,显得气度沉稳,但紧皱的眉头、微微颤抖的身体却将其内心的焦躁表现出来。

  过了一会儿,谢迁看向沈溪:“地方卫所兵马征调到京,无论是地方出乱子,还是京城招惹祸端,这责任你都承担不起,而刘瑾等人必然会趁机制造混乱,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