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哭诉刘瑾不端行为之人,此时也动摇了。

  原本当日有午朝,但皇帝始终没有出现,很多人心中难免腹诽,难道刘瑾的放肆是皇帝有意纵容的结果?

  大臣们不由回忆起两日前朝堂上,皇帝跟刘瑾一唱一和,他们怀疑眼下这一幕是皇帝跟刘瑾提前串通好的。此时那些心志坚定的大臣,打起了退堂鼓,不再寄望皇帝出现,而是希望刘瑾早些善罢甘休。

  而在此时,宫内太监也对刘瑾僭越的行为义愤填膺。

  许多太监入内书房读书,把自己视为文人的一员,这次受罚的翰林院大臣中,有许多都是内书堂的教习,又或者有在内书堂教书的经历,与太监们存在师生之谊。如今老师受辱,他们感同身受,可这些人却无实权,他们发现要想扳倒刘瑾,非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来挑头。

  但在刘健、李东阳和韩文等人致仕后,已没人能对刘瑾构成威胁,就连内阁首辅谢迁也成为摆设。

  众大臣等得焦头烂额之际,逃出宫门的王鏊赶紧去见谢迁,此时王鏊知道宫内是个什么情况,坚定地站在文官集团一方。

  谢迁正在自己的书房中等候消息,得知王鏊登门,立即让门子将人请进书房。

  ……

  ……

  “……谢少傅,亏你闲得下来,众大臣巳时入宫,到如今滴水未进,许多老臣已虚脱,就连一些太监送水和瓜果给诸位同僚,也被刘贼派人阻拦……”

  一向心平气和不太愿意与阉党撕破脸的王鏊,此时也已到了义愤填膺的地步。

  谢迁皱眉道:“那能如何?现如今刘瑾未找到参劾他之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而今日陛下多半不会回宫,怕是众臣要在宫内过夜了。”

  王鏊感慨道:“若是年轻力壮的官员,或许还能坚持些时候,若是年老体弱者,怕是熬不过今晚。”

  谢迁想了想,提议道:“既如此,那你随我进宫,一同去面见太后。”

  谢迁提出要见太后,王鏊连忙摆手:“切不可,以我出宫时所见,宫门各处都有刘贼眼线,若被他发现,定会以谢尚书你装病为由加以攻讦,如今内行厂统率东西二厂和锦衣卫,宫内近乎均为其掌控,怕是你见不到太后,更见不到陛下。”

  谢迁有些不耐烦了:“你既然让我设法营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且说还有何良法?”

  王鏊问道:“可曾见过英国公?”

  谢迁无奈道:“京城内有爵禄的武臣,如今俱闭门不出,能去求见谁?莫不是要去城中荒唐之地,试着求见陛下?让我等朝臣,去污秽之所面见圣主?”

  王鏊哭丧着脸说不出话来,二人干瞪眼,什么主意都没有。

  恰在此时,门子匆忙进来,手里拿着封信,见王鏊在,赶紧将信收了起来。

  谢迁问道:“何事来见?”

  门子道:“老爷,这里有您的信……”

  谢迁见门子有所回避,便知来信有蹊跷,并不是普通信函,他知道一般拜帖不会送到他这儿来。

  门房知道规矩,既然选择前来送信,必然知道这封信很着紧。

  “拿来吧。”

  谢迁没多问,直接让门子把信函交给他。

  信上没有署名,等谢迁打开信函,往书桌走的时候,王鏊忍不住问道:“于乔,何人来信?”

  谢迁没有吱声,因为他不知该如何回答,心里犯嘀咕:“这小子怎会在这节骨眼儿上写信?”

  他认出上面的字迹出自沈溪,但并非平时所用字体,而是谢迁最擅长的字体,当初沈溪曾以他的笔迹写票拟,谢迁心中有数。

  突然看到自己的笔迹,谢迁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这是沈溪写信给他,就算上面没头没尾,也知道这段话是沈溪所写。

  “……阉人迁怒,定当于朝中遍寻元凶,若无获则罹罪者甚众,便以宫内人行事而风传,以阉人内斗,方可破局……”

  谢迁稍一琢磨,沈溪这是在提醒他,让他把祸水往宫内转移,让刘瑾觉得现在要针对他的不是旁人,是宫内的太监,这件事不是宫外人弹劾刘瑾,而是宫中的太监内斗。

  “嘶……这小子是如何知晓京城会发生此等事?莫非他先一步回来了,此时便在城中?”

  谢迁小声嘀咕。

  因为谢迁声音很小,王鏊未听清谢迁在说什么,当即问道:“谢尚书,何人来的信函,您如此重视?”

  谢迁抬头看了王鏊一眼,不想把沈溪来信说明,当下回答:“无他,之前的手札而已。”

  王鏊偷瞄一眼,发现字体确实跟谢迁相近,但心底依然有些奇怪,既然是谢迁自己写的东西,为什么会由门子送进来,还在那儿自顾自地看,嘴上念叨一些东西?

  谢迁道:“到现在刘瑾仍旧没找到系何人所为?”

  王鏊点头:“是。”

  谢迁试探地问道:“这件事是否可能为宫内太监内斗所致?内官要参劾刘瑾,以至于参劾奏疏未曾署名,且直接过通政使司而至内阁?”

  “这……”

  王鏊一时间不明白谢迁的用意,但他心思敏捷,马上想到这或许并不是什么真相,而可能是谢迁想出的对策。

  你刘瑾不是觉得有大臣参劾你,想借机找到上疏弹劾你的人,加以加害吗?那现在就让你明白,参劾你的人其实是宫内人士,那些平时跟你积怨颇深的太监。

  就算你现在得宠,但你所在的位置太多人觊觎,巴不得你下台。这些人明白你的软肋,要参劾你不足为奇。

  王鏊精神一振,问道:“谢尚书可是想到什么良策?”

  谢迁道:“济之,此番或许需要你帮忙了,安排人散播些消息,便说内宫有人要弹劾刘瑾,事情越快越好。”

  王鏊显得莫名其妙,道:“如此匆忙去传,不知几时才能传入宫中……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让刘贼迁怒宫人,但这件事传开需要时日……宫里同僚等不起啊。”

  谢迁没好气地道:“你当刘瑾有今日,没点儿能耐?他在民间布置众多眼线,只要有消息传播,必然知晓,他非常在意百姓风闻,眼看便是下晌晚市的时候,你且先派些人去,我让人在宫里的太监中散播此消息,希望几个时辰内便为刘瑾知晓。”

  虽然觉得这件事不靠谱,但王鏊还是听从谢迁的建议,毕竟他现在苦无良策,只能先听从谢迁的主意用来应急。

  王鏊离开后,谢迁让府中下人试着跟宫里的太监取得联系,传播关于参奏刘瑾乃是宫人所为的消息,直到这个时候他还拿着沈溪所写信函,研究里面的字句。

  越看他越觉得沈溪见解高明,破敌于无形,他开始期待沈溪回朝,跟他并肩作战。

  天色越来越暗,府上下人过来请示:“老爷,宫门即将关闭,若您再不进宫,怕是就进不去了,您是否要去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