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周氏特别带着儿子回到后巷家中,说是给家中供奉的生位磕头,感谢沈溪杜撰出的老先生的启蒙大恩。

  待母子俩离开,惠娘才拿了银子出来。

  尽管冯话齐一再推辞,但奈何他需要养家糊口,最后还是收下了。

  不过作为报答,冯话齐允诺,放年假这段时间,他会抽空给沈溪补课,专门教授县试中各场考试需要用到的知识。

  冯话齐有秀才功名,岁考从他考中秀才后就从未中断,他对如何考秀才可说算是上是行家里手,有他来专门教导沈溪学问,惠娘和周氏还是放心的。

  关于沈溪年底考试成绩,冯话齐一直没说。但这次考试过后,除了沈溪外,只有两人被冯话齐看好,推荐参加县试考核,这二人因为祖籍都在汀州治所长汀县,所以准备事项会在府城进行。

  这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补课,冯话齐会同时教授三个学生。

  除了沈溪外,另外两个学生中一个叫米宁,是城中一家布行的公子,年已十五,也是冯话齐看重的学生。

  另一人名叫徐山,是城中棺材铺老板的公子,今年已经十六岁,据说家里已经在给他筹办婚事,若他过了县试这一关,就会迎娶新人进门。

  等晚上周氏把此事告知沈明钧,沈明钧又惊又喜:“兄长当初考县试之时,年已十七,小郎不到十岁之龄就可以参加县试,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行,我得找人将此事写信告知娘。”

  以前周氏不太想跟李氏那边有太多联络,但沈溪要参加县试,这是她生平引以为豪的大事,她不介意把这消息告诉沈家人。

  “还找什么人,小郎不就是读书人吗?上次给娘写信让她老人家来府城接他大伯回去,不就是小郎帮忙写的吗?”周氏得意洋洋,“以后咱家里好歹也有个读书人了,要是再生个儿子出来,那以后咱家里就有两个读书人……”

  周氏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中,现在沈溪才预备考县试,但在她眼里,儿子好像已经中了秀才一般。

  沈明钧心里同样高兴,迫不及待拿来纸笔,让沈溪当场把信写了,连夜便拿到印刷作坊交给即将返回宁化运货的伙计,让伙计到宁化县后第一时间送到自己家中。他特别叮嘱,请李氏帮忙联络一下桃花村的村民,为沈溪具保。

  关于找廪生具保的事,本来沈溪的伯父沈明文是廪生,但在大明朝,具保必须要避开亲属,只能另行找人。

  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商会在宁化县发展得也很好,宁化可是惠娘设立汀州府商会的大本营,那些廪生表面上看志向高洁,一尘不染,但实际上人生在世就得吃五谷杂粮,如今商会势大,他们怎么可能独善其身?找一两个廪生帮忙没有任何难度!

  看到沈明钧高兴地拿着信出门,周氏拉着沈溪的手,一脸欣慰:“小郎,还记得几年前家中选择从你兄弟六人中择一位读书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对你的吗?我求爹爹告奶奶,到最后却一事无成,眼睁睁看着六郎读书……”

  “那时娘心灰意冷,以为这辈子你只能跟你爹一样,当个只会做力气活的蛮子,恐怕十几岁就要出去做工,给家里赚钱,一辈子没出路。现在你有这机会,一定要好好学好好考,让所有人知道,沈家的千里驹不是别人,而是你沈溪,知道了吗?”

  说着这话,周氏已经忍不住抹眼泪。

  当初周氏算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她跟沈家人关系出现隔阂,也正是从沈家推选六郎沈元读书开始,那件事让她认清了人情冷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第一八三章 笼络

  沈溪知道初三就要补课,于是趁着年底这段时间,赶紧把他整合城中水路、旱路帮会势力的计划付诸实施。

  这对他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他一副尚未到十岁之龄的小身板,想去“号令群雄”那是不可能的,他所设想的,是让宋小城来当这个大当家,一统汀州地下势力。

  要整合城中水旱两路人马,得先礼后兵……所谓礼,就是让惠娘以商会名义,把城中这些势力的代表召集起来商量事情。

  现如今汀州府,各行各业的商家基本都加入了商会,或者“旱路帮”那些人不在乎商会给不给他们生意做,但“水路帮”毕竟涉及到船运和渡头卸货,跟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会有货物要运,得先找船东,付订金;船东并不会亲自负责船运之事,他会把事情交给船老大做,船老大去找“水路帮”的人帮忙押船,运送货物到对应的码头,再找人卸货;然后由船东向商会收取运货尾款。

  本来跟“水路帮”接触最多的是船东和船老大,商会本身只需要出钱即可。

  但现在商会要改变经营模式,下一步会买船和买马、买车,开设船行和车马行,由自己人完成水运和陆路运输。

  既然托运货物的是商会商家,而船行和车马行也隶属商会,那船行和车马行的伙计,从船老大到船员,从赶车的车夫到照料马匹的马夫,还有路上押运和卸货的,最好都隶属船行及车马行,归商会统辖。

  这是一个合则双赢的局面,商会中的有识之士都很赞成。

  如今商会已经开始从原产地直接采购货物,去年的春茶以及夏秋之交的黍米、小麦采购便是通过这条渠道完成。但因为货运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使得采购和运输磕磕绊绊,并不怎么顺利。

  一旦由商会自己开设船行和车马行,那商会就形成采购、运输、批发、销售一体化的格局,今后甚至可以在货物原产地开办作坊,等于是把生产也纳入到这条产业链当中来。

  商会做到产运销一条龙,做大做强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完全可以预期。

  ……

  ……

  腊月二十四,惠娘布置人手去汀江码头联络那些“水路帮”的负责人。

  这些势力基本是根据地域来区分,汀州府这段水路,势力最大的当属长汀县的“水路帮”,伙计加力夫凑一块儿有两百多人,别的县也有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在各个码头帮人卸货的帮派共有十几个,总人数约在八百人上下。

  年底本来是货运繁忙的时候,但因受小冰河期影响,这一年冬天天气极度严寒,年底这段时间部分汀江江面甚至结冰,这在闽西一带非常少见。

  如此一来,那些帮会中人无事可做,大多无所事事。

  商会以礼相待,邀请他们过来叙事,大多数“水路帮”的当家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