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朝中文官都看他不顺眼,别人不知他能嚣张跋扈多久,只有宫里人才会给他送礼,送的礼物都不多,最多只有几十两上百两银子。

  等四名壮汉合力将第一辆马车上装载的箱子抬下来,放到刘瑾面前,中年文士亲手打开盖子后,刘瑾的眼睛立即直了。

  箱子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纹银,这样一口箱子起码上千两,甚至两三千两都说不定。随后四口箱子也被抬下打开,里面全都是金银珠宝。

  刘瑾脸上横肉抽搐几下,指着箱子问道:“你家刘巡抚,作何送这么多礼,难道不怕别人说闲话?”

  刘瑾有些受不了了,就算他有权势有地位,但从未看到过这么多钱财,一时间脑海里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和黄橙橙的金子。

  中年文士恭敬地道:“这是我家大人的一片心意,请刘公公务必收下。”

  刘瑾强行按捺心中的欲望,问道:“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咱家跟刘巡抚不熟,他为何要向咱家送礼?”

  中年文士道:“刘公公,我家大人有事相求……不知刘公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瑾看到那么多金银珠宝,早就心动,闻言拉着中年文士的手走回自家府门。刚一跨进门槛,那人便直言不讳:

  “刘公公,我家大人知道您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听闻朝中部堂出缺,我家大人在西北已有五年,趁着这个机会,我家大人想更进一步,回京……在兵部寻个差事。”

第一六七九章 弹劾

  刘瑾将刘宇送来的金银珠宝清点完毕过后,方知这批礼物加起来差不多价值一万五千两银子。

  刘瑾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就算他之前想兢兢业业守规矩做事以赢得世人尊重,此时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利益问题。

  孙聪原本就在府上,得知这笔巨大的数字后,倒没显得有多惊讶,问道:“刘公公,不知这位刘大人准备在朝中谋个什么差事?”

  刘瑾道:“已指定兵部……以其正二品的官衔,回京至少也是兵部侍郎以上的职务,不过看他送钱如此痛快,肯定是要谋个尚书当当。”

  孙聪面色为难:“若真有此意,那公公准备如何做?”

  刘瑾有些不耐烦了:“咱家也知道这银子不好拿,但拿了银子就要办事,不过事情倒也凑巧,朝中那些老臣专跟咱家为难,之前咱家派人招揽刘时雍,他居然当面斥责,不给咱家面子,那咱家也没必要给他留颜面。此番正好趁机将他拉下马来,刘宇回京后接任兵部尚书……”

  孙聪试探地问道:“兵部尚书可非等闲之辈能胜任,之前三边总制沈溪沈大人做事果决,陛下有意让他入兵部担任侍郎,可是为朝中大臣阻滞。”

  刘瑾冷笑不已:“沈溪能跟刘宇这样的三朝元老相比?在那些文官眼中,姓沈的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罢了。”

  “你且放宽心,银子既然进了咱家门,就不会再送走,说什么咱家都要把这件事给办成啰。之前安排你找人弹劾朝中那些老家伙,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办妥,别辜负咱家对你的厚望……”

  孙聪行礼:“公公放心,我这就去办。”

  ……

  ……

  大同巡抚刘宇派人向刘瑾送礼,事情并未传开,谢迁毫不知情。

  很快弹劾刘大夏、张升等老臣昏聩无能倚老卖老无法胜任朝中差事的奏疏便呈递内阁,出现在了谢迁面前。

  看到这样的奏本,谢迁打心底里发愁,他看了看联名上疏的十多位大臣,既有六科和都察院的,也有六部衙门的,就连翰林院都有两位具名,这些人在朝中有一定声望,不能轻易压制下去。

  谢迁略一琢磨,不想让事情闹大,于是带着奏疏去乾清宫见驾。

  谢迁没打算让刘瑾批阅奏本,觉得最好是去面圣,让皇帝发出明确的信号,才能让朝中大臣不再弹劾老臣。

  等谢迁到了乾清宫,得知皇帝午睡未醒,暗自嘀咕:“什么午睡,分明是早晨开始睡觉,到黄昏时才醒来,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就此君王不朝。”

  谢迁有耐心,等了一个多时辰朱厚照才醒转。

  朱厚照在乾清宫大殿接见谢迁。

  令谢迁高兴的是,刘瑾未出现在朱厚照身边,随侍一旁的是戴义。

  朱厚照在龙椅上坐下,捂嘴打了个哈欠,显得没什么精神,懒洋洋地问道:“谢阁老,有什么事吗?不会又有人提出请辞吧?”

  谢迁恭敬地道:“陛下,这里有一份弹劾朝臣的上奏,请您示下。”

  朱厚照皱起眉头,不耐烦地埋怨道:“天天都是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有完没完了?到底是什么内容,拿过来给朕看看……”

  戴义将奏本呈递朱厚照面前,朱厚照接过打开,大致看了一遍,一摆手:“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事,这些官员闲着没事干吧?就知道弹劾朝中老臣,他们也不看看自己是否有本事胜任……这上奏,朕就不看了,直接否定便是。”

  就在朱厚照做决定时,刘瑾出现在乾清宫门前,老远就喊:“陛下,老奴来迟一步,请恕罪。”

  朱厚照抬头看了刘瑾一眼,没什么耐心,摇头道:“行了,事情已经商议完毕,朕懒得理你,走了。”

  朱厚照起身要走,刘瑾已经到了近前。

  刘瑾见谢迁便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朝中值得谢迁背着他前来面圣的,只有弹劾刘大夏等老臣的奏本。

  “陛下,您莫急着走啊,事情还得说道说道……”刘瑾招呼道。

  朱厚照原本已经走了几步,听到这话,驻足回首,皱眉问道:“什么说道说道?莫非你有什么主意?”

  “正是。”

  刘瑾道,“陛下,刘尚书等人年事已高,无法胜任现在的职司,朝中对刘尚书等老臣的非议声由来已久,如今马尚书已退了下来,刘尚书等老臣也应该致仕还乡。”

  朱厚照有些不悦:“刘公公,你忘了朕之前是怎么吩咐你的吗?现在朝中一切都应以平稳过渡为主,那些老臣能留则留。”

  刘瑾看了俯首不语的谢迁一眼,知道这会儿谢迁正竖着耳朵倾听,轻蔑一笑,继续道:

  “陛下,如今已到年关,过了年,可就是正德元年了,陛下难道不趁机将朝事处置一下?那些老臣能退的退,实在不行直接勒令致仕……之前他们都有离朝之心,与陛下离心离德,留在朝中何益?”

  朱厚照听到这话,似乎触动心弦,折返回来在龙椅上坐下,看着刘瑾:“之前这些老臣确实上疏请辞过,刘公公的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谢阁老以为呢?”

  谢迁斜眼看了看刘瑾,见刘瑾正用促狭的目光望着他,知道这事不好说,当即道:“陛下,老臣认为,这一两年内,朝中老臣还是以自然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