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5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连下了几天雪,百姓基本躲在家中不出门,而谢迁作为内阁首辅,称病几日后,终归要入朝办差。

  如同刘大夏提醒的一样,谢迁不想将权力放给阉党的代表人物焦芳。

  王鏊跟谢迁政治主张相似,但由于所作票拟不得刘瑾心意,基本上交到司礼监后会被打回来重拟,以至于内阁中大多事只要谢迁不在就由焦芳做主,而焦芳基本上每件事都会询问刘瑾的意见,使得谢迁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该死的鬼天气,西北消息全断了,也不知之厚最近情况如何。”谢迁这天在前往文渊阁的路上,嘴里念叨个不停。

  到了宫门口,只见宫中的侍卫和太监、宫女都在扫雪,谢迁施施然走了过去,所有人都向谢迁行礼。

  谢迁作为内阁首辅,就算文臣们不给他好脸色,但御林军校尉和宫内太监、宫女却没那么势力,依然是恭敬有加。

  刚进午门,没走几步路,谢迁见戴义匆忙而来。

  戴义见到谢迁,神色有些惊惶不定,匆忙将头侧到一边,想直接往宫外去,谢迁抬手招呼一声:“戴公公?”

  内阁首辅召唤,戴义不得不正视谢迁,慢腾腾走过来问候:“原来是谢阁老。”

  虽然戴义在司礼监中地位不如刘瑾,但到底是首席秉笔太监,谢迁没有表现出倨傲的姿态,也用恭敬的语气问道:“雪下得如此大,戴公公急着出宫作何?莫非皇命在身?”

  戴义看了看周边,确定无人留意,这才凑到谢迁身前,小声道:“刘公公有事,要找礼部孙郎中……”

  谢迁听到这话,不由皱眉。

  戴义口中的礼部孙郎中,却是新近才被拔擢为礼部司务厅郎中的孙聪,此人是刘瑾干妹妹的丈夫,乃朝中籍籍无名之辈,结果刘瑾得势后,一跃成为礼部郎中。

  谢迁听闻,刘瑾经常跟这个孙聪商议奏本,甚至很多奏本的批阅都不是刘瑾决策,而是由孙聪在背后出谋划策。

  说起来,孙聪便是刘瑾的“智囊”。

  谢迁问道:“朝中没什么大事,为何要找孙郎中进宫?”

  戴义道:“谢阁老误会了,刘公公不是让孙郎中进宫,而是让孙郎中去办一件差事……哎呀,谢阁老,咱家有要事急着办,您先进宫,咱家告辞……”

  戴义似乎不肯明言,拔腿便走,谢迁想阻拦已经来不及,只能目送戴义急促离去。

  谢迁往文渊阁去的路上小声嘀咕:“如此着急找一个宫外人,刘瑾搞什么鬼名堂?”

  到了内阁,王鏊不在,焦芳值守。

  正在票拟的焦芳见到谢迁,赶紧站起来行礼:“谢阁老。”

  谢迁虽然明知道焦芳是刘瑾的人,但他不想跟焦芳撕破脸皮,微微点头:“昨日我走得匆忙,朝中可有什么重要奏疏进呈?”

  虽然谢迁是首辅,但以岁数来说,焦芳比起谢迁还要年长十六岁。正是因为焦芳一直不得入阁机会,这才剑走偏锋,投靠刘瑾。

  焦芳一脸不解,摇头道:“谢阁老请放宽心,朝中相安无事。”

  谢迁一直在思索刘瑾找孙聪的事情,没有再追问,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顺带将桌上的奏本拿起来看。

  “莫非没什么大事,只是我多虑了?现在已进入腊月,各地少有人入京,西北局势也没那么紧张,能有什么大事?也罢,就当不知晓。等回头找戴公公问个明白。”

  谢迁没整理出个头绪,也就不再纠结,开始埋头批阅奏本进行票拟。

  ……

  ……

  乾清宫内,朱厚照正在睡觉。

  昨日忙活到后半夜,直到天明才入睡,这会儿朱厚照不可能醒过来。

  大雪弥漫,朱厚照不参加午朝的话,将会一直睡到黄昏才会起床。

  张苑无事可做,便回房写了份信函,准备找人送出宫交到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手中……他有事求助张氏外戚。

  张苑前往御用监找人的时候,恰好跟刘瑾迎面碰上。

  “张公公不在乾清宫伴驾,到此处来作何?难道有什么事隐瞒陛下?”

  刘瑾行事从来都很小心,他知道自己在宫里的主要对手是谁……张苑在东宫日久,就算朱厚照对张苑有所嫌弃,但毕竟张苑了解皇帝的生活起居习惯,尚能勉强保持个天子近臣的身份。

  张苑面色拘谨:“过来找熟人叙话,刘公公无须多问……”

  刘瑾笑道:“张公公最近风光得很,如此不将咱家放在眼里?也罢,要找什么人请自便,之后陛下若有传召,咱家先给你顶着……”

  说完,刘瑾不再理会张苑,直接往乾清宫去了。

  张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里直嘀咕:“真倒霉,怎么处处都能碰上他?”

  刘瑾刚到乾清宫,得知朱厚照醒过来了,赶紧入寝殿服侍皇帝起居。朱厚照穿戴整齐,看着窗外的大雪,捂着嘴打着哈欠问道:“怎么,今天没午朝?”

  “陛下如此辛劳还关心朝事,实乃明君典范,老奴甚是佩服。不过今日天气不太好,朝会已取消。”

  刘瑾恭恭敬敬地说道,“若陛下有什么事想对大臣吩咐,老奴去为陛下传达一声便可。”

  朱厚照摆了摆手:“算了,算了,没朝会才好呢……最好是什么事都没有,天下太平,朕乐得清静。”

第一六七八章 贿赂

  刘瑾对于皇帝不理朝政很满意,因为皇帝不管事,意味着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可以大权独揽。

  朝政大事,刘瑾基本不会跟谢迁商议。

  作为内阁首辅,谢迁在很多方面对刘瑾形成掣肘,两人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此刘瑾一心把谢迁拉下马来。

  刘瑾道:“陛下,老奴有一事启奏。”

  朱厚照坐在那儿,无精打采地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既然没有午朝,朕马上就要去补觉……唉,真是连睡个觉都不得清闲。”

  刘瑾期期艾艾地道:“陛……陛下,老奴奏请之事,关系到朝政稳定。如今内阁以谢阁老、焦大学士和王大学士组成,谢阁老时常称病不出,您也知道,他跟之前致仕的两位阁老关系密切,又一直对陛下心怀怨言……”

  “够了!”

  朱厚照一声大喝打断刘瑾的话,小眼睛里满是愤怒:“刘公公,你平时说那些文臣坏话,朕能理解,毕竟那些家伙没事就喜欢跟朕过意不去,他们得罪你也就是得罪朕。但你诋毁谢阁老,朕就不乐意了,如果不是谢阁老答应留在朝中,现在朝堂早就乱成一团,有他在,朕睡觉也安稳。以后切不可再有此等言论,否则严惩不贷……”

  刘瑾没想到小皇帝如此维护谢迁,赶紧为自己开脱:“陛下,老奴并非是……说谢阁老坏话,而是……关心阁臣人选。”

  刘瑾有急才,很快便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扯到另外一件事上,“如今谢阁老身体不支,而内阁两位新任大学士却经验欠缺,所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