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落的。

  朱厚照再道:“刘公公,你不是跟焦学士和李学士关系不错吗?你现在就让他二人草拟诏书,朕要对宫内主要职司太监做出更迭,以前萧公公那些人,该退的退,该发配的发配,以后皇宫就要由你们来帮朕掌管……”

  听到这话,张苑、魏彬、丘聚、马永成等人脸上露出期待之色。

  刘瑾试探地问道:“陛下,不知您准备做出如何的安排?”

  朱厚照思索了一下,说道:“这样,刘公公掌司礼监,张公公担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张苑,以后你提督东厂,兼管锦衣卫。”

  “谢陛下恩典。”

  张苑死里逃生,居然成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同时厂卫也落到他手中,对他而言可说因祸得福,喜不自胜,但高兴之余,内心还是有些落差,毕竟刘瑾掌司礼监,那可是大明朝内相,御马监掌印太监之职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朱厚照继续道:“至于十二团营和神机营,交给丘聚丘公公。三千营由魏公公你来执掌……马公公,暂时调你打理御用监……”

  戴义和高凤在旁边听着,脸上满是期待,但朱厚照好似没看到二人一般,最后戴义终于忍不住问道:“陛下,那老奴呢?”

  “你?”

  朱厚照用鄙夷的目光看了戴义一眼,道,“你不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吗?以后辅助刘公公,有什么差事,千万别偷懒,如果刘公公到朕这里来告状,别怪朕不给你留面子!”

  戴义心里别提多难受,他感觉自己得不到朱厚照信任,好在他之前一段时间跟刘瑾相处不错,以前还有意投靠刘瑾,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崛起。不过随后他想了想自己的岁数,又有些丧气了。

  刘瑾冷冷打量戴义一眼,心想:“你这老家伙之前想借助刘健和韩文等大臣之手杀我,现在终于到你遭殃的时候,这就叫风水轮流转,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对于刘瑾这样睚眦必报的人来说,谁得罪他一定没好下场,之前跟他势成水火的张苑,由于今天做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差点儿一起被砍掉脑袋,反倒没那么嫉恨了。

  高凤道:“陛下,不知老奴……您作何安排?”

  朱厚照对高凤没什么好感,皱着眉头道:“太后不是安排你负责大婚之事吗?这就是你的差事……行了,尔等职务先这么定下来,后面更详细的安排,交给刘公公负责。”

  刘瑾想了想,突然打量张苑……他有些不甘心,毕竟大明重要的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现在落在张苑手中,张苑跟他的关系不太好,以后若起龌蹉的话会很麻烦。

  刘瑾道:“陛下,老奴有一事恳请。”

  “说!”

  朱厚照此时对刘瑾信任有加,几乎到盲从的地步。

  刘瑾行礼:“陛下,老奴听闻成化年间,为加强皇权,宪宗在东厂之外另设有西厂,侦办大案要案,成效卓然。今日朝中出现变故,陛下何不加强厂卫设置,重开西厂,以监督朝中百官,同时监督宫内太监?”

  朱厚照皱眉:“刘公公,你自己也是太监,希望被人监督?”

  刘瑾显得忠心耿耿:“陛下,老奴绝无偏私之意,如今朝中纷乱,若不能加强监督,怕是……会出什么乱子。”

  朱厚照想了想,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重开西厂不是小事,朕要思量一下,之后跟太后商议,看看有无必要。”

  “你先去办你的差事,把宫内职司衙门配置清楚,之后朕会公布,这件事不用跟朝臣商议,朕的皇宫,想怎么安排都行。”

  ……

  ……

  刘瑾匆忙而去,这时有太监过来通禀,说兵部的人进宫。朱厚照皱眉:“朕没传召这些人,他们就可以擅自入宫,视宫禁为儿戏?”

  在场几名太监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戴义道:“陛下,先皇对大臣恩抚,准允大臣有重要之事可自行入宫请见,詹事府官员更可从东华门和西华门小门随意进出……”

  朱厚照不悦地道:“是时候改改规矩了,官员随时能进宫,那这皇宫到底是谁家的?君臣不分实乃大忌……张苑,这件事你负责督办,加强宫门禁卫,官员非宣勿入!”

  “是。”

  张苑应承下来,心里却在嘀咕……这种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朱厚照收拾心情,道:“戴公公,你跟朕去见见兵部来人,朕也想知道是什么事……如果有谁为刘少傅和李大学士等人求情,你就替朕驳斥他们,朕不想再听到类似的言语!”

第一六七一章 无心应酬

  没有任何意外,西北又有紧急军情传来。

  鞑靼人不甘心南下商路被大明堵住,又开始派兵叩关威胁大明,试图让大明朝廷重启西北边贸。

  但大明从未有过非战而屈服之先例,鞑靼人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准确地说,就是官兵躲在城塞里不出来,管你在外面怎么叫阵,管你骑兵如何强横,我就是安守城塞,反正城外没多少百姓和牲口,你爱怎么抢怎么抢,抢完我们再收复失地。

  有本事你就把三边那些主要关口、城塞攻打下来,挟胜与大明朝廷和谈,强迫大明开通商口岸。

  朱厚照以前不懂这些,只知道西北边军将士战功累累,大明九边壁垒森严,鞑子闻风远遁。直到亲历弘治十六年京师大战,他才知道大明边陲如此不堪一击。

  这次朱厚照面对的情况,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棘手……鞑靼人叩关之际,执掌大明朝政十七年的刘健和李东阳都已致仕,屡次平息边患的“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也已辞职,恰好此时鞑靼人送来一份大礼,让朱厚照头疼不已。

  与刘大夏、熊绣等人商议过后,朱厚照拿出个“加强边备”的结论,至于如何个加强法,那就不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责任落在三边总督沈溪头上。

  此时沈溪刚到居庸关,得知京城发生变故。

  刘健、李东阳和马文升乞老归田,刘瑾如愿以偿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张苑等人各有任用……

  听到这消息,既在沈溪意料之中,也让他稍微有些感慨,因为这一切都是按照历史进程发展,甚至为以防万一保住亲二叔沈明有也就是张苑一命,他还留下锦囊充当了帮凶。锦囊里的字,乃是他用左手书写而成,提防张苑保管不慎泄密后有个狡辩的机会。

  隆庆卫指挥使李频为沈溪接风,特意在居庸关关城内设下酒宴。

  如今沈溪已是朝中大红人,刘健和李东阳请辞后谢迁顺理成章成为内阁首辅。而谢迁跟沈溪关系如何,天下人都知晓。

  李频知道沈溪次日一早就要离关北上,于是亲自到官驿邀请沈溪赴宴,顺道恭贺。

  “……如今刘少傅和李少保同时致仕,谢少傅担任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