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徒,在城里专门靠小偷小摸,又或者帮人打架斗殴以及收取保护费过活。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社会地位低贱,生活没有保障,聚众闹事的时候,容易为官府或者更强大的势力弹压,而他们无权无势,只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跟商会中那些商铺老板的情况相似……商人社会地位低,成立商会的主要目的,便是抱团为商人在社会上争取话语权。

  若商会可以给这些朝不保夕之人一个保障,由商会养着他们,提供工作给他们做,那情况将截然不同。

  商会有钱,而这些人有人脉和力气,合作起来应该没什么大碍。

  沈溪把思路理清,就对惠娘言明。

  年底惠娘忙着银号的事,对于前几天来捣乱的那伙人,她抱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心想只要人家不再来闹事,那她就不追究了。可当沈溪说,那伙人依然滞留城中,很可能下一步会动手抢银号的时候,惠娘彻底慌神了。

  “小郎,你可别吓唬姨,目前印刷作坊虽是咱命根,但印刷作坊主要靠的是技术,砸了咱很快就能重建起来。可这银号……一旦出事的话,咱之前那点儿基业可就全毁了。”

  这一年沈溪都在长个子,现在他的身高基本跟惠娘坐着一样。如此一来,只要惠娘坐下,他就能跟惠娘平视,不用再仰头去看惠娘。

  沈溪没有上来就说他那套整合汀州地下势力的长远计划,而是先说他的短期目标,主要是涉及如何打击报复这伙歹徒。

  既然知道这些人在城里,那就有了反击的对象,但不能动用官府的力量,因为尚不清楚这些人是否跟官府有牵连,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暴制暴”,通过请人的方式予以报复。

  这让惠娘左右为难。

  沈溪怂恿:“他们耍横来咱药铺打砸,可有想过王法?咱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趁着他们没动手抢银号之前,让他们知道这汀州府城不是他们可以胡作非为的。”

  惠娘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守法良民”,所以对沈溪提出的以恶制恶的方法不怎么热衷,可沈溪说的对方可能抢银号一事令她非常担心……就算她能坐视银号被抢,那些股东也不会答应!

  “那咱去请什么人出面?”惠娘满腹疑问。

  “最好是到城外去找人,而且不能明着找,要暗地里筹备,这样就算出了事,也赖不到咱头上。”

  沈溪提出的方法,就是江湖事江湖了,不通过官府,你来打砸我的店铺,我就找人去把你们给打一顿,就算双方有死伤,那也是江湖之事,官府不会过问。

  惠娘有些踌躇,因为她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和人脉,事情又不能跟银号其他股东说,最后还是沈溪指点,安排宋小城去城外找。

  宋小城来汀州府城不到一年时间,但他对城里城外的江湖势力摸得门清,有钱好办事,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

  ……

  腊月二十一,学塾的期末考试正式进行,这次贴经、墨义题仅各十道,但时文却有两篇,一大一小。

  大题的题目为“女与回也孰愈”,小题为“不以规矩”。

  沈溪略一思索,大题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全文是“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问一以知十;赐也,问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是循循然善诱人,特别会按次序诱导弟子。这是诱导启发子贡的一段话,让他和最好的学生颜回比较,是否比得上颜回。子贡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说明比不上颜回,而且回答很形象具体,一是“问一知十”、一是“问一知二”,差距很大。孔子肯定了他回答的正确,极为赞许。

  这章书在朱熹注解中,除“女”注音“汝”、“愈、胜也”等文字注解外,后面总注解说:“……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问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问性与天道,不特问一知二而已也。”

  沈溪斟酌再三,先用草稿纸把大题的破题写好:“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沈溪抓住两个要点,就是“孰愈”、“自省”。前者是题中的实词,后者是朱注中的意思,即“观其自知之如何”?“孰愈”是比较子贡与颜渊,“自省”是启发子贡的认识,为什么要启发他等,然后全文就这个范围内展开。

  而小题“不以规矩”出自《孟子·离娄》篇,章句上有这句话,原章云:“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问,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离娄》是孟子充分论述仁政、也就是儒家政治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反其道而行之,甚则身弑国亡,不甚亦身危国削,虽孝子贤孙不能改。一上来用“规矩”作个生动的比喻,而且反复强调这一比喻,这里原文重在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此文题只出“不以规矩”四字,作此题不能连下句一起说,只能在此四字上思维发挥。

  沈溪心中有了个大概,不过并没有动笔,先把大题用草稿纸写完,誊抄到卷子上后才开始继续,他的破题是:“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破题只有两句,沈溪先抓住“以”与“不以”正反两面,以靠规矩,不以靠什么,只是“明”与“巧”,用一“恃”字,这样一来便有文章可作了。

  整场考试从辰时三刻开始,下午未时三刻结束,前后三个时辰。这场试考完,意味着一个学年的结束,学塾将从明天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正式放年假。

  等沈溪考完试回家,看到宋小城鬼头鬼脑地在药铺门口等着,沈溪上前,宋小城一脸振奋:“小掌柜,我人已经找好了。”

  “哦。”沈溪点了点头,“多少?”

  宋小城想了想,道:“二十来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听说其中有几个……之前当过乱贼。我把价码给他们说了,都愿意干这一票!他们进城前后只要一个时辰,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沈溪眯着眼道:“确定没问题?他们计划好从哪个城门进城?几时动手?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若是进出城门遭遇盘查当如何?”

  “这个……”

  宋小城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要做事,首先要筹划好,而且你这个出面者绝对不能漏底,真要是被官府追究,这罪责可不轻,到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