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媚的绝佳机会,做得好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毕竟现在已经是朱厚照当皇帝,有皇帝宠信,将来前途一片光明。
李兴跪下来磕头:“陛下放心,奴婢一定能做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嘱托!”
“嗯嗯!”
朱厚照站起身来,兴奋地来回踱步,“恨不能让你马上出宫办事。你记好了,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要先选几个美女送到宫外,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
……
朱厚照一心想得到美女逍遥快活,因他这份心思刘健等人毫无察觉,当他提出要派李兴去泰陵监工时,没人阻拦。
朝廷原本就需要派出几名监工,按照惯例宫中都会出人,选谁都一样。
此次修筑泰陵,名义上工部侍郎李鐩是主官。李鐩曾任鸿胪寺少卿,管着四夷馆和会同馆的事情,当初跟沈溪结识,然后通过跟沈溪的良好关系,成功得到马文升和刘大夏等人的信任,征调他为工部左侍郎。
除了李鐩外,新宁伯谭佑也作为监工往施家台而去。
李兴以前没有劣迹,刘健对此人不是很了解,觉得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太监无法兴风作浪。
李鐩、谭佑和李兴的正式官衔是提督皇陵监修,李鐩虽然在朝中官品最高,但因谭佑是世袭的新宁伯,又跟刘健等人关系不错,是以在提督监工差事中占据主导地位……至少三人出京前,朝中上下都这么认为。
修建之事,由五军都督府派兵马和民夫负责,一次征调民夫数量就超过万人,加上护送和镇守的士兵,估摸总人数在一万三千上下,如此大的阵仗,也是希望能早日将孝宗陵寝修好。
虽然刘健对朱祐樘父子的权力限制不少,但刘健对皇室的忠诚毋庸置疑,无论他做什么,都是为了朱家江山,为黎民百姓,虽然他擅权,但并非为个人私利,从这点上来说,刘健做事相对公允,这也是他在朝中能获得大多数朝臣支持的重要原因。
在修建孝宗泰陵的问题上,刘健极为慎重,从划拨银钱到征调民夫他都亲自过问,务求泰陵能保质保量完成。
泰陵选址的施家台,在京城以北,笔架山东南麓,出京赶路不一日便可抵达,但原本一天的行程,却分做两天走,因地方上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希望能从泰陵修建之中分得一杯羹。
泰陵修建名义上户部调拨钱粮,由工部进购石材等建筑所用,但因石窑等工场不能开在泰陵周围,必须从外面进货,这就涉及到多个营生。朝廷为便宜行事,将材料的购买权放给三位督造监工,三位监工有了贪污腐败的机会。
李鐩刚上任工部左侍郎没几天,为避嫌没有接见那些前来说项的人。
新宁伯谭佑一向有清名,不愿沾染铜臭,于是事情便交给处世圆滑的监工太监李兴,这也是李兴主动请缨的结果。
李兴的目的,除了中饱私囊多捞银子,还有就是想让地方上的人帮他物色美女。
作为皇陵督造监工,手头一万多人可供调遣,有强大的财力物力作后盾,更有皇帝在背后撑腰,即便不为得到生意,地方上的人也会主动巴结他这个实权派新贵。
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
朱厚照将李兴派去施家台,然后就在宫里安心等候美女到来。
结果等了半个月,没有半点儿消息。
李兴一去杳无音讯,朱厚照有些不耐烦,感觉自己被手下的太监给骗了,以他所知,从京城到施家台一共也要不了两天时间。
“亏我那么相信李兴,他居然敢蒙骗朕?如果让朕见到他,非收拾他不可!”
此时已经到三月中旬,距离孝宗驾崩已有两个多月,朝中大小事情平稳,几乎没看出皇位对朝局有何影响。
就连西北战事也波澜不惊,亦思马因部并未在边关取得什么战果,蒙古人骚扰三边的战报偶尔传到京城,因没有城池失守,引发的关注不多。
至于西南战事,目前基本已告一段落,据朱厚照所知,沈溪已不在与交趾兵马作战的第一线,似乎正率军北撤,至于沈溪现行至何处,兵部和内阁没有上报,他并不知晓。朱厚照当上皇帝没几天,尚未玩过瘾,没有即刻动身南下去找沈溪跟随老师带兵打仗的打算。
三月十八,朱厚照上午巳时三刻才起床。昨天晚上张苑又找来几个宫女,这段时间朱厚照夜夜笙歌,体力透支严重,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
到了乾清宫正殿,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以及朝中大臣悉数到齐,午朝正式开始。
本次朝会说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之前京城轰动一时的强抢民女案,而这案子的始作俑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听刘健等人解说案情,好像没事人一样,低着头打瞌睡,跟他以前东宫时听讲官讲课时的状态基本一致。
刘健看出朱厚照有点儿心不在焉,皱了皱眉,问道:“不知陛下对此案作何评断?”
朱厚照抬起头来,面对满殿大臣,打了个哈欠,忽然觉得这么做有些不合适,当下用手掩住口,拍了两下发出怪响,这才道:
“刘少傅说的是京城那桩案子吧?事情发生不是很久了吗?姑且不说只是行凶未遂,即便真的发生,凶手没抓到,老拿这个说事有什么意思?抓住自然要好好惩戒,警示世人,如今人没影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朝廷这么多大事等着处理,总不能为了个贼人天天追查,这样有意义吗?”
刘健打量李东阳一眼,目光中露出一些担忧,解释道:“陛下,此事虽不大,但事关朝廷风化,当谨慎处置!”
“是不是必须要找出个凶徒?”
朱厚照好似明白了什么,说道,“找个人出来顶罪当然可行,但之前顺天府已经查了一个月,若能找人顶罪的话,恐怕早就推出来了吧?”
刘健听朱厚照如此不将事情放在眼里,气愤难平,不过他是臣子,没权力质疑皇帝的决定,而且这件事之前他一直没问朱厚照意见,现在查不到线索,让朱厚照做出评断,熊孩子待在宫中,能说出什么见地那就怪了。
朱厚照有些不耐烦:“散了吧,今日朕身体不适,需回去歇息,有什么事,奏本送司礼监,萧公公会代朕批阅,有紧急事也会及时告知朕!”
说完,朱厚照不等萧敬宣布“散朝”,便打着呵欠,起身离开乾清宫正殿。
那些位于朝班后面的官员还像模像样给朱厚照行礼,靠前的大臣却只是目送朱厚照的身影离开,根本没有躬身行礼恭送的打算。
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