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2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人员架构,明白大明二十四监尤其是司礼监和御马监是如何运转的?现在到了需要派上用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识面太窄了。

  但他马上想到了一个能帮他的人,此人便是以前提过要重用和提拔他的张延龄,心想:“要不我先拖着小皇帝,回头请示一下建昌侯,让他为我出谋划策?”

  想到这里,张苑赶紧道:“陛下,奴婢回去一定好好思量一番!”

  “思量个屁啊,看到你这狗东西就让朕头疼!”

  朱厚照怒骂道,“还不是你没用,送女人给朕,难道不知道隐匿行迹?居然被萧敬那老杂碎看到,真实无能之至……朕的身边,为什么都是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戴公公呢,让他来见朕!”

  想了半天,朱厚照突然想到之前戴义曾经到他面前出谋划策,这老太监似乎有点儿本事,不由想提拔一下,看看能否帮到自己的忙,如果可行的话,或许可以让戴义做司礼监掌印太监,取代萧敬的位置。

  戴义原本就在司礼监任职,再加上他在宫中资历很老,就算朱厚照要提拔重用,也合乎规矩。

  张苑内心非常气恼,暗恨自己为什么没在之前想些办法把小皇帝糊弄过去,朱厚照现在似乎对他失去了信心。

  没辙,张苑只能去找戴义。

  不过张苑也有小心思,叫上戴义前往觐见新君的路上,努力套话,问一些宫里的情况,因张苑以东宫常侍的身份留乾清宫做事,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连很多位高权重的老太监都要巴结张苑,戴义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苑到底是新皇心腹,别的老太监,即便再有资历和名望,也不是朱厚照身边人,这些人想巩固地位,只能先从巴结朱厚照身边的太监做起。

  ……

  ……

  张苑带着戴义面圣,他很聪明,站在朱厚照身后不起眼的地方,倾听皇帝跟戴义之间的对话。

  现在张苑终于有了学习的劲头,只是这种劲头来得稍微有些迟了,他不知自己已经错过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

  现在朱厚照已改变主意,不打算提拔张苑,而准备在宫里那些老太监中选择一个出来,接替萧敬。

  朱厚照在愗勤殿见的戴义,见戴义跪在面前,朱厚照也不让其平身,直接问道:“戴公公,你之前跟朕说的施家台可为先皇陵寝的事情,朕觉得你很有见地,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简单的开场白,却让所有人都能读懂弦外之音。

  皇帝这是准备提拔戴义!

  戴义哪里听不出其中之意?赶紧道:“回陛下,老奴只是将自己所知所闻,如实呈报,并无居功之心!”

  朱厚照笑了笑,鼓励道:“很好,有功不自居,说明品性优良,以后朕可以安排你做更多事情。戴公公,朕有很多烦心的事情,现在身边无人出谋献策,便想请你前来为朕参详一番,你可愿意替朕分忧?”

  戴义一想,皇帝到底遇到什么事?不是有萧敬、张苑,甚至是朝中大臣帮忙参议么?为什么要找我这样在宫里没什么实权的老太监来参议?

  难道你是想听琴?

  别的我不在行,弹琴我没有任何问题,宪宗和孝宗两位皇帝对我弹琴的本事都称赞有加,甚至赏赐给我古琴!

  戴义道:“陛下请说,老奴必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朱厚照满意点头:“嗯。朕以为呢,如今司礼监很多事做得不够让趁朕意,朕希望司礼监能担起参议朝事,甚至核心决策的作用。戴公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司礼监未能做到这些?”

  戴义张了张嘴,直接被问懵了。

  话说这戴义,虽然在宫里资历老,精通书法、琴艺,甚至深得宪宗和孝宗两位皇帝赏识,但在地位上却不上不下,放在司礼监养老,主因就是他办事能力不强。

  论资历,戴义比萧敬、谷大用这些后起之秀高多了,甚至二十四监都有管事太监前来跟他讨教琴艺和书法,将他当成先生看待,但涉及实权,他因能力不行一直无法掌权。

  朱厚照所问问题,对戴义来说太过深奥,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

  朱厚照身边要么是有能力但在性格上懦弱的中庸太监,诸如萧敬,要么就是没有能力但却有野心的太监,诸如张苑。

  总的来说,朱厚照想获取权力,如今看来不太切合实际。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在朝中的势力已是根深蒂固,经过孝宗朝的积累,从上至下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事体系,不是说朱厚照想瓦解便能成功的,就连谢迁这样曾为文官集团核心的人,一旦得罪刘健和李东阳,都能被隔离于核心权力层外,更别说是沈溪这样年轻的后起之秀。

  朝堂遵循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丛林法则,在这里,朱厚照至少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只是他无法吞噬他下一层的捕食者而已。

  如今沈溪已将刘瑾送回京城,算是给朱厚照送上一份“厚礼”。

  想要瓦解强大的文官集团,得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个完全由皇帝意志控制的宦官集团,需要一个权阉出来当道。

  沈溪不想被千夫所指,当清除异己的权臣,那就不如顺应历史潮流,让刘瑾回朝,至于刘瑾是否有能力执掌朝政,就看他的本事了,沈溪不会横加干涉,将来刘瑾得势,沈溪也会暂避其锋芒。

  只要沈溪留在地方做官,就不会跟刘瑾起正面冲突,那他跟刘瑾间就能保持大致的相安无事。

  这在沈溪看来,这虽然未必是对大明最佳的举措,但一定会对朱厚照掌权形成最有利的局面。

  文官集团不是说瓦解就能瓦解的,皇帝想杀一个文官,尤其是名满天下的内阁首辅,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若想杀一个宦官,就算这宦官拥有再大的权势,说白了只是皇帝豢养的一条狗,说杀就杀了。

  从盛唐到大宋,再到大明,虽然有无数宦官当权的情况出现,也曾出现过宦官决定皇位归属的问题,却没有一名宦官能当皇帝。

  宦官清楚自己职责,他们就是皇家的奴才,皇室兴则宦官兴,皇室败则宦官亡,任何一个皇帝,都宁可重用宦官也不愿重用文臣,在遇到朝政纷争时,总是把宦官拿出来抵罪,杀掉宦官平息内部矛盾,说白了这就是皇帝收买人心的一种方式。

  ……

  ……

  眼看到了正月下旬,弘治皇帝驾崩的消息终于传到广西,太平府治崇善县城全城缟素。

  由于随同消息到来的还有朱厚照“不得扰民”的旨意,军中仅只遥祭北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