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多了,但因他生性倔强,认准的事情绝对不会回头,只能用一些别的方式筹措银两,他准备一路上帮人写信,或者是做一些体力活,甚至不雇马车,全凭两条腿,穿州过省,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参加会试。

  沈元把自己摆到了一个苦行僧的位置上,甚至连父母亲人的牵挂都不顾。

  “我这么做,是为了让爹娘省心。他们必然已知晓我中举的消息,我只需写封信回去,让他们知道我去京城赶考便可,我就说是跟好友相约结伴而行,路上的盘缠不用我操心,这样他们就不用再为我筹措去京城赶考的银两。到京城后,就算露宿街头,我也能撑过去,只要让我参加明年的会试就好!”

  沈元想到做到,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直接折身北上,往京城而去。

  从他出发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这一路上要吃不少苦,但他自小便能吃苦,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一直为之努力,他能做到的事情甚至沈溪都无法完成,而他定下的目标,是超越沈溪,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这根本没有丝毫意义。

  他不明白,沈溪的存在,完全是历史的特例,而他却仅仅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中的一员,不可能遵循沈溪的道路自朝堂快速崛起。

  ……

  ……

  沈元决定动身北上,没有跟家里做任何商议。

  沈明新夫妇暂时没得到任何消息,他们只当儿子已经在回家的路上,正在拼命巴结沈明钧夫妇,试图让沈溪多帮帮儿子,让沈元未来的官路一帆风顺。

  四房态度的转变,让沈家分家的事情有了转圜的余地。

  只有把沈元和沈溪联系在一起,才会更有意义,别人说及,都会说这就是“宁化沈家”。

  俨然,宁化沈家要成为福建官场上的一个“品牌”,甚至是大明的一个“金字招牌”。

  别人再提及沈溪,会顺带提到沈溪有个十九岁中举的神童兄长,别人赞颂之余,自然会广为传播,沈家的名声也就打出去了。

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

  沈元决定不回家,往京城赶考的同时,宁化沈家正在商议合并家族。

  这次准备合并的不但包含李氏这一脉,甚至连老沈家长房和旁支都准备依附,主要因为沈溪在朝为官,加上沈元中举,沈家不知不觉已成为汀州府数一数二的书香门第,不仅可以免除田赋和徭役,社会地位也随之大幅提高,很多人将沈家当成官宦世家对待。

  作为培养出沈家中兴最重要人物沈溪的周氏,已成为沈家新家主的不二人选。

  之前谢韵儿担心沈家就此四分五裂的情况并未发生,现在周氏已开始享受这个大家族家长的荣耀,沈家也继沈溪中状元回乡祭祖、李氏丧礼后,第三次将沈家所有人聚拢一起,沈家看起来上下一心,甚至商议择日再在城内购地建一所大宅,让沈家人聚居在一起。

  换作以前,谢韵儿绝对不敢想象这种事,因为她觉得宁化沈家已注定成为历史,谁知现在不但李氏这一脉有可能重新聚拢,甚至连主脉和分支也要凑在一块儿过。

  沈明钧夫妇和沈明新夫妇,因为沈溪和沈元在科举上的成功,已成为沈家的支柱,在这种大家族会议上,周氏代表沈家五房,沈明新代表沈家四房,决意将沈家打造成为宁化县乃至汀州府的世家大族。

  沈家聚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唯独沈明文夫妇垂头丧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主角,别人也不会听他们的废话,如今连沈家大宅和老宅都没了,再去争就只能争谁来偿还债务,再加上如今住的房子也是靠儿媳妇向谢韵儿求情才租赁下来的,他们识相地不再争夺沈家家主的位置。

  而且站在沈家这个大家族的立场,沈明文根本不是长房嫡孙,大房那边还有年岁比他大的,这些人都以周氏马首是瞻,沈明文夫妇不敢出来造次。

  周氏代表李氏这一脉,率先说话:“我儿如今在朝为官,之前得到的消息说是已荣升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在西南之地平息地方叛乱,大约有六个省的兵马归我儿调遣,我儿官品已是正二品,就算他不当这个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湖广和江西两省总督,同样是正二品,咱沈家自古以来,怕是没出过这么大的官吧?”

  老沈家大房那边的沈明连出来逢迎:“夫人这不是说笑话吗?别说沈家,就算宁化乃至汀州府,也没出过正二品的大员,咱沈家这可是头一份,现在旁人提及咱沈家,哪个不是翘大拇指?”

  “对,对!”

  旁边一群人跟着应声。

  现在他们都愿意承认沈家一体,沈溪当官是一方面,沈元中举是另一方面,如果单纯只是一个沈溪,那只能说是偶然现象,但现在再出沈元,说明沈家在教育方面有建树,如果将沈家凑在一起,大家的地位都可以跟着擢升。

  周氏的笑容很自然:“咱沈家在汀州府,一直都是书香门第,以前就出了太公这位府同知,旁人也都知晓咱沈家,只是后来衰落了,至于是什么原因,诸位也都知道,那不是我们后辈的过错。”

  “甚至我婆婆,也就是沈门李氏,她在世这些年,就算公爷去世,还是一个人支撑我们这一脉,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将沈家一门中兴,她该是我们沈家最重要的引路人,诸位没什么异议吧?”

  周氏的话非常得体,有些话,不像是她这学问和见识的人说得出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状元娘现在水平见涨,见识过大场面,能说的出得体的场面话。但知道的都会去看周氏身后站着的谢韵儿,他们知道谢韵儿在沈家的地位比周氏还要高,因为她是沈溪的正妻,将来沈家中兴的希望,其实落在谢韵儿身上,而不是状元娘。

  只是碍于礼法,没人出来把谢韵儿的地位推高,旁人都以沈明钧夫妇作为沈家的旗帜。

  沈家人都知道,就算沈家合并一起,谢韵儿也不会回来跟沈家同住,人家有丈夫在外当官,自然要在外吃香喝辣,回到汀州府属于自找苦吃。

  沈明连继续说道:“夫人说的是,故婶乃是沈家中兴,最重要的人!”

  沈家这几年境况不是很好,各房都在靠吃老本过日子。到了现在,沈家上一代中,李氏最晚亡故,而这一代中,沈明连虽然不是长子,但却是老沈家长房的次子,也就是沈溪大爷爷一脉的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