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沈溪这话是什么意思,粮食不外乎就是大米、面粉、高粱米、黍米等等,怎么会有不同?

  他们不知,沈溪所说的粮食,其实是他在闽粤之地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和番薯,现在已到番薯和玉米收获的季节,大批粮食将从广东和福建通过西江、桂江运过来,只是将士们没吃过这些东西,沈溪需要提前打预防针。

  粮食是有,但跟你们平时吃的不同,但绝对吃不死人,这东西以后会成为你们的主粮。

  想吃好的,也行,那要凭真本事,能吃上白米白面的人,自然不屑于吃粗粮,但你先达到吃上白米和白面的条件才可,具体到军中将士,必然是军功排名前列之人,才能享受到白米白面。

  ……

  ……

  如今宋小城和惠娘都不在东南沿海,但地方上车马帮势力做大,连惠娘一手建立的商贸体系也日趋完善。

  在新作物连续收获五六季后,沈溪为稳定东南沿海新作物价格,让宋小城和惠娘的势力在东南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收购行动。

  沈溪的本意是制定一个“官方指导价”,通过大规模收粮,保证百姓利益。

  百姓一看新粮食能吃饱饭,还能将多余的粮食卖出去换钱,小日子过得更好,自然就会加大种植面积。

  之前在谢迁和刘大夏等人争取下,东南沿海官粮征缴,已经可以用玉米冲抵,可惜不易保存的番薯暂时还不能作为官粮,只能用于百姓温饱。

  百姓开始把番薯推向市场,这比起米、面便宜大半的东西不仅可以果腹,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可以为农民创收。

  惠娘跟随沈溪南下,无法调度钱粮,如今宋小城承担重任,此时已亲赴闽粤之地。为了让他将新作物收购上来,沈溪让宋小城带了四万多两银子过去。

  以新作物一斤不过一文钱的价格,四万多两银子要养活沈溪麾下这批军中将士,实在太容易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足足有八两银子,即便分摊到民夫,每人也有五两,能买回四千万斤新作物,让他们吃两年都吃不完。

  当然沈溪给出的四万多两银子,收购回的新作物,不全是为供给三军将士用度,还要保证将新作物推广到他现在提调军务的西南六省。

  加上之前的福建和广东,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将推广新作物,他开始用手头的政治便利,逐步影响和改变南方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军在临桂城外驻扎的第九天,宋小城已派人送信到军中。

  宋小城在福建、广东大肆收购粮食,然后装船从近海直驱珠江口,再从西江逆流而上,由水路运送到临桂。沈溪推算了一下时间,就算宋小城紧赶慢赶,待粮食送过抵时,三军已经断粮四五日。

  为弥补这四五日粮食缺口,沈溪必须要做点儿事情……他准备让广西地方出出血,几十万斤粮食没有,十几万斤总是要的,加上民夫在内共八千多人,就算节约一天的消耗也近万斤粮食,沈溪初步准备让地方上给十万斤,即便以目前腾贵的粮价,地方上出的粮食价值不过一千两银子,沈溪想不出这数字对一省省治有多大影响。

  沈溪叫来苏敬杨和王禾,对二人详细交待军务,然后谈及自己准备进城商谈要粮事宜。

  苏敬杨担心地说:“大人,广西地方官府的人,对您似乎大不敬,您到临桂近十日,但三司正官却无一人前来拜见,如此境况你还要进城,这些人若给您一个下马威,岂不是折损大人您的面子?”

  王禾也不赞同:“大人还是莫要去为好!”

  沈溪笑道:“我不去,难道请他们来?要讨粮食,不能跟府库早就空了的地方官府要,而是跟士绅,但若无官府穿针引线,本官如何见得着士绅的面?所以这事,还是必须用到地方三司衙门。”

  “这样吧,本官过两日再去,毕竟现在通过捕鱼和打猎,军中粮草尚能多坚持些时日,本官先修书到城中,若地方官府能从中协助最好,若不从本官只有亲自进城一途,就当是去联络一下人情!”

  王禾跟苏敬杨无法理解沈溪的思维。

  作为武将他们不需要考虑官场上的是非曲折,其实他们自身便是都指挥使,位高权重,若非沈溪,换作别人,他们不会如此尊敬,现在他们心里暗中替沈溪不值,觉得受到莫大的侮辱。

  但对沈溪来说,眼前面对的不过是基本的官场套路,他没觉得有什么委屈或不甘,本来文官集团就喜欢搞内斗,如果不能将广西地方三司衙门的人彻底镇压,那这些人是不会配合他做事,甚至推广新作物也会诸多阻挠。

  沈溪再交待:“本官走后,营地中大小事务便以你二人决断,不得听从监军调遣,你们要恪尽职守,不得有任何懈怠!”

  苏敬杨和王禾二人行礼:“喏!”

第一五〇三章 帮忙和拆台

  沈溪抵达临桂城之前,就已发现军中缺粮这一现实问题。

  很快,讨要粮食的奏本便通过八百里加急呈递京城,谢府多了沈溪的求救信,谢迁知道自己的孙女婿在西南遇到麻烦了。

  换作以前,谢迁一定很不爽,毕竟沈溪又遇到大麻烦来求助他。但这次却不同,他得到这消息后竟有喜出望外之感……终于可以在沈溪面前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了!

  高兴归高兴,但马上他又开始发愁了。

  缺粮食是个棘手的大问题,他在京城可无法给沈溪变出粮食来,沈溪要什么,他这儿没有,而且他这里之前也尝试跟马文升和刘大夏沟通过,甚至还跟户部打过招呼,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谢迁琢磨,到底从哪里给沈溪找粮食应急?

  沈溪讨要的粮食不是很多,却也有一万石,按照大明的度量衡,也就是一百多万斤粮食。

  以沈溪麾下人马数量来说,要一百多万斤粮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但此番谢迁却觉得沈溪这次“狮子大开口”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想在沈溪小儿面前表现一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小子没事就喜欢给我出难题,我上哪儿去给他找如此多粮食?这小子在西南也不给我省心!”

  谢迁看起来很愤怒,但心里却有些窃喜,总算沈溪在西南遇到一点麻烦,这说明这孙女婿还没完全成长起来,需要他的栽培扶持,他尚有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

  到了年老后,谢迁的心态逐步发生转变,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

  若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谢迁会很懊恼,甚至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