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高,但论修养,他就谈不上了,主要是他生在皇家,小小年纪就成为太子,又没有兄弟跟他竞争皇位,任性妄为惯了,一个连先生都敢殴打的熊孩子,想让他遵从孝义礼法那一套,不太现实。

  ……

  ……

  朱祐樘本来在乾清宫会见众多日讲官、东宫讲官,问及太子学业,确定秋高气爽天气转凉后开日讲事宜。

  会见尚未结束,朱佑樘便从惊慌失措进来报讯的萧敬口中得知太皇太后薨的消息。

  因为萧敬没敢当着众朝臣的面说出来,只是在朱祐樘耳边窃窃私语,旁人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睿智如李东阳,也猜不到其实是内苑出了事情,都以为是大明境内哪个地区出了紧急状况。

  朱祐樘二话不说,起身便直接往大殿后庑而去,等皇帝一走,殿内一片议论纷纷。

  首辅刘健并未出席此次会见,剩下两位辅政大臣,翰苑出身的李东阳和谢迁倒是在列,皇帝这一走,他二人自然成为被众多大臣追问的对象。

  梁储走过来,问道:“李大学士,不知发生何事,陛下行止如此匆忙?竟不做任何交待,便先离去?”

  李东阳下意识看了谢迁一眼,好像觉得自己不知,谢迁可能会知晓,但在确定谢迁也是一脸茫然后,他才对梁储道:“多半是突发事件,现如今尚且不知究竟,梁学士先让众同僚安心等待,我且先往内阁那边问一声……”

  说完,李东阳匆忙离开乾清宫,往文渊阁而去。

  谢迁打量自己老友的背影,心里多少有些无奈,在这种问题上,他被当成透明人,李东阳离开时,竟然不跟他打招呼。

  在场这么多人中,除了李东阳外,也就是他谢迁可以自由进出乾清宫,二人的身份摆在那儿。

  而那些翰苑出身的学士或者东宫讲官,这会儿没人敢擅自离开,毕竟皇帝都没说让人走,至少也要等萧敬回来传个话,或者是等到日落黄昏后由比较有威信的大臣出来张罗一下,而谢迁就是有资格吩咐让众翰林院讲官回去的那个人。

  谢迁没急着离开,他也没打算让在场的人走,心想:“难道是沈溪小儿在西南出了事,以至于陛下匆忙离开?”

  “宾之这么着急到内阁,多半也是想到这一层,不想跟我有过多商议,免得我插手。现在纵观整个大明,有战事发生之地,就只有西南。”

  “陛下如此行色匆匆,要么是桂林府失守,要么是西北边境鞑靼人卷土重来,除此之外,还真是让人难以猜测。”

  这边谢迁正在胡思乱想,另一边众翰林出身的经筵官、东宫讲官、日讲官也在议论纷纷,谢迁不想过去凑热闹,梁储看了谢迁一眼,也加入了说话的圈子。

  谢迁本想躲个清静,不想在白费脑筋,之前躲独自沉思的靳贵面带忧色过来,对谢迁道:“阁老,可是内帷有事发生?”

  谢迁打量靳贵。

  在沈溪托靳贵送武侠说本给朱厚照,被其捅了出来后,靳贵便不好意思覥着脸见谢迁,因为他觉得自己出卖了沈溪,有失信义。

  如今的靳贵除了是东宫讲官外,也是日讲官,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这几年靳贵可说是晋升得很快,这与他能跟朱厚照融洽相处有关。

  朱厚照对于跟沈溪关系不错的东宫讲官,大致能保持个和睦状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靳贵,毕竟以前靳贵替沈溪转呈过武侠小说给他。

  谢迁问道:“老夫都不知何事,你居然说是内帷有事,你可是有所耳闻?”他并没有马上否认靳贵的话,他自己不知,并不意味着靳贵也不知晓。

  以如今皇帝对翰林院出身官员的宠信,尤其是一些翰苑之官挂着讲官的名头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偶尔还会到乾清宫去跟皇帝讨论政务,其实这些清闲的讲官平时在皇宫中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大。

  反而谢迁作为阁臣,即便被刘健和李东阳疏远,公务依然繁忙,没时间和精力到处走动,甚至调查皇宫中情况。

  靳贵道:“以学生所知,年前太皇太后便身患重疾,年初时陛下曾下诏着太医院全力救治,又得高立国敬献的千年人参相助,方才未有变故,但近日旧患复发,或许……”

  谢迁眉头皱了起来,对靳贵平添了几分重视。

  之前谢迁的确是不喜欢胆小怕事的靳贵,尤其是靳贵把自己的孙女婿摆在不仁不义的位置上,谢迁是个喜欢记仇的人……虽然当初靳贵把武侠说本的事情捅出来,是先见过他这边,得到他的授意这个前提,让他选择性遗忘了。

  谢迁神色谨慎:“经你这么一说,老夫倒是想起来了,年初时确实有这么回事,当时陛下还召京城道士和僧侣为太皇太后祈福。但后来随着太医院医治,太皇太后病情逐渐好转,此事便没人再提过。”

  “但咱们私底下说这种事,有些大逆不道,臣子岂能在背后议论皇帝家事?充遂,这件事你可别对旁人说及!”

  靳贵做出一脸受教的表情,拱手道:“学生谨记!”

  谢迁再看靳贵一眼,觉得这个后辈越发顺眼了,完全不像以前那般,看到他那张脸就令人心烦。

第一四六五章 封号

  太皇太后周氏的病情,谢迁一早就知晓,太医院那边有着详尽的病症记录,严重时长期昏迷不醒,呼吸微弱,让朱祐樘忧心忡忡,多次在接见内阁三位大学士时提及,谢迁想不关心都难。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谢迁离京找寻前,太医院众名医救治得法,周太后的身体已逐步趋于好转,可下地走动,料想痊愈不在话下。等谢迁从江南回来,从未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个干净。

  但现在靳贵这一说,谢迁顿时醒悟过来,揣测事情或许确实与周太后有关,否则皇帝断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军机大事的话,皇帝必然会趁着朝官汇聚时展开商议,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官员入宫,但现在皇帝只是匆匆忙忙离去,什么话都没留下,内宫出事的可能更大。

  谢迁心想:“只要不跟沈溪小儿的事情有关就好,太皇太后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过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数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这岁数去世,已经算得上是喜丧了!料想陛下不会太难过吧……”

  虽然谢迁表面上保持了对太皇太后周氏的尊敬,但心底里却未必这么想,周太后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胁朝廷稳固的还是皇帝、皇后、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