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破老夫的身份。不过,老夫南下虽然隐秘,但身份却不用刻意遮掩。他……可有将老夫南下的目的跟你说明?”
马九想了想,诚实点头。
谢迁道:“也是,你曾在太子跟前效力,认识太子,他派你来最为合适,但你能准确找到这里也着实不易。他是怎么交待你的?”
马九听谢迁一口一个“他”,明白指的是沈溪。自家老爷被人如此轻慢,马九心里有些介怀,但他知道谢迁阁老的身份,只能压抑不满,说:
“大人吩咐,先顺着长江东进到南直隶,等过了南京便注意查探运河周边,问及宫中执事南下的目的地,详细找寻!”
谢迁皱眉:“这小子,又事事料老夫于先,他说过是哪位宫中执事么?”
“刘瑾,刘公公!”马九诚实回道。
谢迁笑了起来:“嘿,不错不错,既然他有如此见识,想来这一趟找寻也不会太费周章,老夫已经打探到,刘瑾南下是往江浙一带,具体是哪个州府,这是御马监委派的差事,老夫无从打探。你这就去问询一下,有消息的话,第一时间告知,可有问题?”
马九恭敬行礼:“是,老爷!”
第一三六九章 进展顺利
谢迁和马九老少二人,为找寻朱厚照而努力,谢迁愈发感觉沈溪派来的人精明干练,有大将之风,深得他的欣赏。
虽然手下有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帮忙,但之前所有事情都得谢迁一个人负责,从情报筛选到分析,感觉处处受到掣肘。如今有了马九帮忙,顿时感觉轻松许多,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搜集到大量有用的讯息。
“沈溪小儿为官不长,身边却栽培出如此得力干将,实在是造化!”
谢迁以前对沈溪多有轻视,可当他亲自在外面走了一圈,感受到在外为官的艰辛不易,多了几分对沈溪的理解。
与此同时,远在湖广的沈溪,正在武昌府城南全力打造这个时代第一个工业园区,至于谢迁和马九是否将朱厚照找到,对沈溪来说无关紧要……能找到最好,太子平平安安对大家都是好事,即便找不到,凭朱厚照的本事,估摸自己也能回京城。
沈溪对于历史上的朱厚照十分了解,这就是个敢打敢拼,有思想有作为有魄力的年轻人,如今在他的调教下,朱厚照小小年纪就敢上城头与鞑靼人厮杀,越发显得英勇无畏。
有时候沈溪不得不感慨,或许是自己正在被这个时代同化,所作所为都在趋向保守和中庸。反倒是朱厚照,拥有如同穿越者般的魄力,做事喜欢大刀阔斧地干,不瞻前顾后,这是沈溪非常欣赏的一种品质。
随着工匠招募持续进行,沈溪手下的匠人队伍逐渐扩大,沿着巡司河沿岸建立起来的工业区,正在慢慢成型。
“沈大人,您手下的人,把武昌府周边林地全给侵占了,按照朝廷规矩,就算您有统调地方的权力,也不能将武昌府周边的林木都给砍伐了啊!”
武昌知府衙门派人前来跟沈溪接洽,认为总督衙门最近一段时间对武昌府的“长治久安”产生极大破坏,如今地方士绅已有很多迁走,或者萎靡不振,沈溪居然又打起武昌城周边林木资源的主意,先派人购买林地,然后组织人伐木,又在城南之地侵占良田集中修建作坊,把府城折腾得够呛。
在知府衙门看来,沈溪这么做是在与民争利,实不可取。
沈溪打量眼前涨红着脸慷慨陈词的武昌府推官,他能亲自接见,已是给了很大的面子,不想跟其多废话。
沈溪道:“武昌府属于两省总督府的管辖范围,本官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别说是征调地方林木和良田,就算是把作坊开到知府衙门,衙门也要给我腾挪地方。多余的话,本官就不多说了,如果廖知府有意见,让他亲自来跟我谈,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想给我来个下马威?”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湖广处于山高皇帝远之地,官员更迭异常频繁,如今武昌知府换成了来自河间府的廖赫。
廖赫不是正规科举出身,而是走的监生这条门路做官。现在谁都愁到沈溪麾下当官,尤其是附郭省城的武昌知府,听说要在沈溪手底下做事,京中候缺的四五品官员没人愿意应承这差事。
廖赫乃是监生出身,在京城六部辗转,二十年间一路从工部正九品大使升迁到户部的湖广清吏司主事。如今武昌知府出缺,京中大佬看到无人补缺,于是大手一挥,便把熟悉湖广事务的廖赫推出来,连升四级,调到武昌担任知府。
廖赫到了地方,除了第一天拜会过沈溪此后便龟缩在府衙,夹着尾巴做人,怕的就是沈溪逮着事情就跟地方官为难。
本身布政使司衙门强行推广玉米、番薯、辣椒和烟草种植的事情,就被地方官员认为是沈溪的手笔,没有官员愿意推行这些不能作为上缴朝廷并规定一定额度的主粮的作物,推广上多有敷衍。
那正七品的推官听到沈溪强硬的话语,态度顿时软化,讷讷地道:“沈大人,这只是我们府衙的一点浅见,如果您要坚持如此,我们也没办法,但如果上面追究下来,我们不会负责。”
“另外,以后您要是有什么命令,直接下文江夏县衙,如今知府衙门夹在总督府、布政使司和县衙中间,实在不好行事……”
人人都把沈溪当成瘟神,沈溪感觉自己在湖广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不过对此他倒是能泰然处之。
毕竟在他的设想中,地方官府只要不跟他对着干,就可以念阿弥陀佛了。现在地方官府人人自危,他要做什么事,没什么人敢出来干涉,这对沈溪来说实属不易,他也懒得跟地方官府为难。
……
……
随着砖瓦和木料到位,武昌城南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到了五月下旬,钢铁厂第一座露天高炉竖立了起来。
这座高炉高十米,炉壁厚约半米,中间用耐火黏土烧制的耐火砖作为内衬,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个部分。高炉旁专门修建有从顶部倾倒铁矿石原料的阶梯。
炼铁时,从炉顶倒入铁矿石、木炭、石灰石,然后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空气。高温下,木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硫、磷,还原得到铁。
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而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
当第一锅铁水放出就得到三千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