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出任督抚,却跟上次前往梧州任闽粤桂三省督抚的情况截然不同?”

  沈溪笑了笑,问道:“哪里不同?”

  马九一脸迷惘:“之前您往东南去,一路上都没人理会,沿途十分辛苦,且到了地方后,地方官府爱搭不理,很多时候前往府县衙门都无人接洽,不见谁主动出来帮忙。但现在,就算不是老爷治下的地方,官员们也无比热情,若非老爷坚持不收礼,恐怕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人运送随身物品了!”

  沈溪起身给马九碗里夹了一筷子卤猪耳朵,脸上带着讳莫如深的笑容,坐下后正色道:“九哥,你先吃点儿东西垫垫肚子,接下来估摸着你得不时出去应付那些前来送礼之人,一晚都休息不好……”

  见马九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沈溪只得解释:“这么说吧,这次我前往湖广上任,地方官员对我唯恐怠慢是有原因的。这年头,名望和权势地位缺一不可,否则即便你有一身官皮,也没人惧怕你。”

  “如今我圣眷正浓,又有战胜鞑靼人的实打实的军功,在军队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我现在不仅仅是两省督抚,同时还是监督天下百官的右都御史,可以说只要我下令,不管是不是湖广和江赣,地方卫所都会听命行事,所以沿途官员才会对我阿谀奉承,唯恐巴结不及。”

  “此番到了我管辖之地,各级官员担心他们头上的官帽子,对我更加忌惮,自然表现得也更热情。当然,我们不能仗势欺人,就算知道官员惧怕我,也不能随便要挟地方,要注意把握好尺度问题!”

  马九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有一点算是弄清楚了,沈溪如今在湖广和江赣两省,已经属于横着走的存在。

  上次沈溪前往东南,属于名不见经传,就算皇帝和边军将士知道沈溪能干,地方官员却不知,再加上那时闽粤三司衙门尽给沈溪出难题,府县官员根本就不敢巴结沈溪,避之不及。

  但现在情况却不同。

  沈溪在朝中地位急速攀升,在朝野的声望如日中天,各级官员怕沈溪到地方来是彻查弊政,再加上知道沈溪做官喜欢整治政敌,有了闽粤之地那些官员落马的经验,湖广和江赣的地方官可以说是人人自危,巴不得把自己的心掏给沈溪看,以表忠诚。

  沈溪道:“九哥,在你正式南下广州府之前,得帮我督促好下面的人。地方官员送来的孝敬,别沾手,更别在我面前说项,我行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如果谁的手伸长了,别怪我把它给斩了!这次跟着一起出来的人,我一个都不会亏待,但前提是不要犯错!”

  这时马九吃得也差不多了,赶紧站起来领命,道:“老爷,您放心,小人马上就去跟下面的人交待,绝不会给您惹麻烦!”

  ……

  ……

  如同沈溪所料,当晚前来官驿送礼之人,排起了长队。

  九江府是沈溪途径的任下州府第一站,因为九江知府张航把沈溪到来的消息提前公布开,沈溪乘坐的船只刚靠岸,地方上前来送礼的人便络绎不绝。

  沈溪奉皇命而来,还是立下大功后被委命到湖广和江赣之地,地方官员觉得这是朝廷要整治吏治的信号,是对地方势力进行大洗牌的前兆。

  沈溪这样有领兵经验的少年大臣前来履职,有很大可能是利用他年轻有冲劲有魄力,大力进行地方改革,为弥补朝廷国库的亏空想办法。

  其实这一切揣测,都源自于地方官员的恐惧心理。

  这些年大明两湖以及江赣一带,虽然屡屡出现洪涝灾害,但毕竟受灾的只是少部分地方,作为大明粮仓,地方上整体收成还是不错的,地方官府日子过得滋润,官员们一个个上下其手,吃得那叫脑满肠肥。

  这次朝廷对鞑靼一战,湖广和江赣之地筹措的钱粮不多,如今外敌已经退却,地方官员都担心朝廷会秋后算账。恰好此时朝廷委派对鞑靼之战最大的功臣沈溪到江赣和湖广任督抚,地方官员心里难免会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好日子到头了,朝廷要抓出一批贪官来杀鸡骇猴?

  地方官员和士绅多少能看出朝局变化,知道朝廷可能要对地方势力重新洗牌,比如说各省的茶引、盐引买卖要重新分配,政策要发生一定改变,重新扶持些新的商贾,对那些向“贪官污吏”行贿的家族来个彻底的清算,弥补国库不足……

  地方官员和士绅一方面为了自保,另一方面则想利用朝廷政策的变化,将家族发展壮大,哪怕不用张航特意提醒,送礼的人已是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人送礼时刻意背着知府衙门。

  因为很多人觉得,沈溪之所以对张航如此冷漠,是因为张航自身也进入沈溪的清算名单之中。

第一三二六章 云柳

  灯影绰绰。

  沈溪独自一人在官驿后院的房中看书,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拉得很长。一个人孤单在外,心中难免寂寥,毕竟他不是孤家寡人,有老婆孩子却不能一起赴任,一到晚上就会感觉孤独,但又不想那么早入睡,便情不自禁多看点儿书,顺便写一些东西。

  由于尚未正式履职,沈溪能写的无非便是武侠小说和日记。

  武侠小说就不提了,如果不是为了哄朱厚照那个熊孩子开心,沈溪真不愿意费这个精神。至于写日记,自从家里经济条件改善后,沈溪便经常用文字来加深对前世记忆的印象,但为了避免被他人发现秘密,通常都是写下来阅读几遍后即焚毁。考中状元进入翰林院,沈溪写日记多以记录日常琐事为主,比如此时他撰写的便是对到任后可能遇到的麻烦的种种推测以及应对方法。

  当晚送礼的人非常多,马九带着人在外招呼,全部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绝。到了半夜,仍能能听到驿馆外有人在大声说话,不时传来骡马嘶叫和车轱辘碾地时发出的“吱呀”声。

  为了避免被这些噪音骚扰,沈溪特别选了官驿后院临江的房间,如此若是有人送礼不成意图不轨,放火或者是行刺,他能随时从二楼窗户跳下去开溜。

  在沈溪看来,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临近子夜,沈溪房间里的灯依然亮着,就在沈溪打了个哈欠准备上床休息时,马九带着人过来,屋门处传来轻轻的敲门和马九的问话声:“大人,您歇下了吗?”

  沈溪知道,当马九称呼自己为“大人”时,一定是有外人在场,私下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