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9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前表现一家之主的风范,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谢迁摇头叹道:“没办法,先喝点儿凉白开吧,壶里有,自己倒!”

  沈溪一阵无语,你谢老儿刚才不是想证明一下主人家的热情好客吗,怎么一转头就让我去倒水了?

  沈溪这会儿很疲累,毕竟这段时间他为战事操劳,接连行军作战并非轻快事,难得回到京城还忙活一整天,到现在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他知道宫中规矩多,到没埋怨什么,但他对谢迁的待客之道不是很满意。

  沈溪暗道:“既然让我来,就该把什么都提前准备好,最好进门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茶,你倒好,让我来自己倒凉开水喝,饭更不知道几时才能备好,等你的家仆煮好饭,没半个时辰休想肚子有个着落!”

  沈溪腹诽不已,谢迁却浑然未觉。这次他没进正屋,而是往烛火通明的东厢书房而去,沈溪跟着进了房间,谢迁坐在熟悉的书桌前,拿起桌上的书本随意翻了翻,招呼道:

  “沈溪,既然你回到京城,以后经常过来看看,西厢那边的屋子给你留着,今晚便让人收拾好,你暂且住着,明日再给你添置点儿物件,只是这边没多余的屋子充作书房,就为你在屋子里准备个书桌吧。”

  沈溪皱了皱眉头,听出了谢迁的弦外之音:“你小子回来,正好帮我参详奏本票拟,当好参谋,以后休想下班就回家,得跟我一样,没事就在这边过夜!”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沈溪非常讲究生活品质。

  既然回到京城,平日不跟妻儿团聚,却要跟谢迁这老家伙住在这种让他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鬼才乐意呢!

  沈溪道:“谢阁老,学生资历浅薄,不敢涉猎朝廷核心机密,这与规矩不合……”

  谢迁没好气地呵斥:“你小子,留你住下还推三阻四?对了,老夫有点儿事情,你先看看,之后问你!”

  刚刚以长辈的口吻教训完,转眼谢迁便毫不客气把差事安排给沈溪。

  沈溪知道自己过来准没好事,谢迁不自己独自回来,专门到五军都督府等他,不用说是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

  沈溪接过谢迁递过来的题本誊录,仔细看了起来,谢迁特意为他解释一番:“这是户部的奏本,唉!你也知道,这一战把国库给打空了,朝中大臣有两月未发俸禄,本以为战后情况能好转,但狄夷新撤,兵马尚未出张家口,三边兵马还需大批钱粮,连你的那点人马,也眼巴巴等着犒赏……”

  谢迁的话虽然拐弯抹角,但说白了,就是朝廷没钱。

  沈溪心想:“皇帝选择开战的目的,是趁着自己在世,为儿子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准备趁着鞑靼人内乱不休一举铲除掉,最不济也要收回河套地区。结果朝廷仓促开战,在粮草和物资的筹备上有很大缺口,现在连遭败绩,问题更加突显!”

  沈溪把题本看完,抬头打量谢迁,问道:“阁老,学生不明白您的意思!”

  谢迁道:“看完了?”

  “嗯。”沈溪点头。

  “看完就放下,老夫没有让你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嗯嗯,就是如此。”谢迁故作深沉,“看眼下情况,陛下不想再把战事持续下去,否则国库亏空会越来越严重……沈溪,你以为如何?”

  沈溪道:“现在朝廷是否罢兵,也要问学生?”

  谢迁不满地说:“只是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别拿这种酸不溜秋的语气跟老夫说话,老夫提问,你就事论事便可!”

  沈溪琢磨,谢迁唉声叹气的,显然这两天都在发愁,想着怎么才能跟皇帝上奏。

  眼下鞑靼人撤兵,正是追击良机,朝廷非但不想扩大战果,还想直接跟鞑靼人握手言和,在沈溪看来这有些窝囊。

  但有些事,必须量力而行,谢迁说明了,朝廷没钱没粮,即便场面上占优势也打不起仗,干脆罢兵得了。

  总结起来两个字——没钱!

  就这一条理由就很充分,但朝廷要对天下人有交待,可不能简单说句“没钱”就不打了,尤其对那些饱受战火侵蚀的西北边民来说,难以面对这个现实。

  一句话,就是要找到个好借口,为大明上下接受!

第一二七五章 寒心

  谢迁说是让沈溪提意见,其实是想让沈溪给他草拟一份奏本,让沈溪找出停战的借口,以便朝廷能对天下人有所交待。

  沈溪心想,这破事跟我什么关系?

  我说不战就不战?卸我的职不说,还把我的兵马丢在城外,转过头却让我建言停战,我趟这浑水作甚?

  沈溪道:“回阁老,学生无异议!”

  谢迁不满了:“还没怎么着你就说无异议?”

  沈溪道:“学生在朝中几无话语权,妄议朝廷大事,实在不妥。对于用兵之事,学生还得多倾听阁老教诲,不敢妄加议论!”

  翻来覆去,沈溪就一个意思,别问我,问我也没用!

  谢迁气得想拍桌子,但见沈溪恭谨的模样,只能强行把火气按捺下来。他知道沈溪刚回京城,马上就让沈溪草拟奏本和票拟太过仓促,当下没好气地道:

  “有时间你参详一番,朝廷入不敷出,你带回来的那些兵蛋子,谁给他们饭吃?你的家人,靠什么养活?”

  不说还好,谢迁这一说,沈溪忽然开始担心起这个问题了。

  当初沈溪离开京城时,沈家一家老小没回来,等家眷回京城,京畿之地已处于战时状态,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必然贵得离谱,偏偏这节骨眼儿上朝廷还断了朝中大臣的俸米,家里没存粮,让家眷怎么求存?

  沈溪问道:“阁老,在学生出征这段时日内,沈家没出什么事情吧?”

  谢迁皱眉:“你小子什么意思?能出什么事?莫不是想说,有人去骚扰你家里不成?好歹也是朝廷正二品大员的府邸,谁敢!?”

  沈溪道:“别人或许不敢,但学生听闻,之前京城搜查乱党,公然进入朝中大臣府邸搜查,为不被骚扰,每家每户都要按照既定银钱数量上缴国库,可有此事?”

  谢迁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这件事他自然知晓,甚至刘健提出这建议时,他还是在场见证人之一。

  也许刘健最初做这个决定是一番好意,避免京师被鞑靼探子渗透,但在当时的境况下,下面的人借助这机会横征暴敛,把事情做偏了。

  即便后来谢迁发现情况不对,已经无法弥补,只能和刘健、李东阳一起仓促叫停,而后事情都没敢往皇帝那里报。

  谢迁黑着脸:“放心吧,你家里没人敢去。怎么都是老夫孙女的家,你以为老夫会让人去你府上捣乱?”

  沈溪轻叹一声,没多说,此时他对朝廷充满了失望。

  朝中制定策略之人,明显清高不食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