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5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做了?城中难道一直要靠冰雪融水来作为饮用水?牲畜就不需要喝水了,还是那些个战俘不需要喝水?其实冬天取水并不是那么难,只需要用铁镐使劲砸,就可搞到冰块,哪怕稍微堆砌得高一些也不用担心水会溢出,运输更方便。”

  刘序赶紧行礼,道:“沈大人教训的是,末将这就安排人手去补充水源!”

  本来刘序是前来询问沈溪出兵的事情,但沈溪对此根本就不上心,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杀出土木堡的打算。

  城塞原本就不大,沈溪登上城头,查看过四面的敌营情况,再派出斥候详细调查鞑靼人的动静,到下午开灶时,士兵们都知道鞑靼人这回是真撤了,一时间士气高涨。

  沈溪在城中以及外面的阵地巡查时,到处听到士兵们说大话:

  “……沈军门让咱们守在土木堡不走,那感情好,这里衣食无忧,每天都有香喷喷的马肉打牙祭,偶尔还能喝二两小酒,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美了!至于鞑子,来一波咱灭一波,看谁还敢没事来找茬!”

  “等啥时候鞑子撑不住了,咱直接追杀过去,建他娘的功,立他爷爷的业!”

  对于这种吹牛逼的行为,沈溪没有出面干涉,难得现在士兵对他信任有加,如果换作以前,获得逃生机会他却下令不准走,军中上下准会叫苦连天,哪里会像现在这般,即便士兵们都生活在困苦中,还能苦中作乐,士气高昂?

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

  黄昏时升帐议事,土木堡中领队官以上将领难得济济一堂。

  在之前的战事中,大多数军官基本都要坚守岗位,提防鞑靼人发起突然进攻,只有少数几个将领才能到指挥所商谈事情,开完会还得分批次传达下去,如今战后终于可以正式举行一次集合所有军官的会议了。

  虽然指挥所大厅里人很多,但真正有一定级别的,仅有胡嵩跃、刘序、朱烈和来自隆庆卫的千户宋解,其中前三人是正经的京营把总,宋解虽然能力稍逊,但好歹战前已经是副千户,能够独当一面。

  至于其余将领,都是半吊子,很多都是沈溪临时突击提拔的,战后很可能会被一撸到底。

  云柳和熙儿一直被人当作监军,也获得出席这次会议的资格。

  一上来,不出意外,张永率先询问沈溪为何不出兵攻打鞑靼营地:“……沈大人不能这般懈怠,鞑子数万大军是撤了,可在城西留下一路兵马,人又不多,打个胜仗鼓舞一下士气不是很好?”

  不但张永对此有所期冀,连军中将领也是个个主动请缨。

  主要是因为之前驻守土木堡接连打胜仗,收获战功太过容易,他们希望能全歼最后这一拨两三千人的鞑靼兵马来个锦上添花。

  沈溪摇头轻叹,暗忖:“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以为善于打防守战,就能跟旷野上与鞑靼骑兵正面交锋?浑然忘了大明官兵屡屡失败的经验教训?”

  为了军心稳固,沈溪不便把话挑明,只能另找借口,当下道:“这一个多月来,我军不是与鞑靼人作战,便是修筑防御工事,每个官兵都非常疲倦,实在不宜出兵。粮草还算充足,当务之急是补充水源,因此只要这路敌军不干扰我军出城补水,便由着他们吧!”

  “待刘尚书派出的援军抵达,我们再图谋灭掉当前之敌!”

  胡嵩跃急切地说道:“沈大人,这到手的功劳,为何要拱手让给别人?现在就消灭他们,不是更好?”

  沈溪似笑非笑地看着胡嵩跃,问道:“胡将军,本官问你,给你多少兵马能灭了鞑靼这一部兵马?”

  “呃……”

  胡嵩跃被问得哑口无言。

  迟疑好半晌,胡嵩跃才回道:“大人,这清除鞑子运筹帷幄之事,不是应该由您负责吗?”

  沈溪就是觉得肚子里的火气没处宣泄才问出这么一句,他很想说:“你们以为鞑靼人是怕了我们才撤兵?这是鞑靼人内部的权力争斗!”

  “亦思马因只是不想在土木堡外做无用功,白白增加损耗!被他连番攻打土木堡,就算城塞侥幸保存,但官兵们这会儿早就苦不堪言,本来就该好好休整。”

  “若触怒鞑靼人,使得其卷土重来,无需攻城只需团团围住城塞,那时候我们才会遇到大麻烦!”

  沈溪厉声喝道:“本官所作决定自有道理,毋须过多质疑,做好尔等手上的事情便可。如果本官要出兵,自会点齐人马!”

  胡嵩跃等人不敢违背,恭声领命:“得令!”

  沈溪又道:“传令三军,抓紧时间休息,一旦发现逃兵,杀无赦!但是,敌军主力刚刚撤退,难保对方不杀个回马枪,所以城外堑壕驻守官兵不能有丝毫懈怠,随时做好防备鞑靼人攻城的准备!”

  ……

  ……

  京城形势急转直下。

  紫荆关告急,京师以及周边县城宣布戒严,各地勤王兵马正在聚集,距离其进京尚有一段时间,弘治帝的病情也丝毫不见好转。

  作为监国,理论上所有政令都要经过太子朱厚照的朱批,平日里遇到不懂的地方,这熊孩子也会请教萧敬、刘健、张懋和马文升,但大多数时候这熊孩子都喜欢一个人胡来,让朝中大臣头疼不已。

  这些个重臣原本只是想将朱厚照当成傀儡,推出来做挡箭牌,如此朝廷上下在处理政务上会更名正言顺。

  但朱厚照的所作所为,明显超出掌控,这熊孩子上房揭瓦的事都能干,更别说是在朱批上玩点儿花样了,需要时时刻刻找人盯着,但依然不时会惹出事端。一旦遇到熊孩子发脾气,一道政令可能会被无限期耽搁。

  “……跟你们说了多少回了?就算父皇在病中,也无需事事都来过问本宫,本宫哪里懂得那么多?你们有本事自己处置,反正本宫在你们眼中就是个孩子,这朝廷有没有本宫都一样!”

  朱厚照原本不敢对朝中大臣用沈溪教给他的御人那一套,以前他只将这些心机和手段用在他两个舅舅和随侍太监身上,现在好了,随着他担任监国,这群大臣便成为新的试验品,随便说上几句,就能让在场大臣焦头烂额,那些个老臣简直要被这小家伙气死。

  有气还没地方发泄,这越发让人窝火,刘健和李东阳两次让萧敬上奏弘治皇帝,收回成命,让太子重回东宫读书,但因朱祐樘身体不济,再加上皇帝夫妇的确有锻炼朱厚照治国的意思,以至于这件事一致拖着。

  朱祐樘的意思很明显:“我虽然敬重你们这些老臣,但你们不能跟朕玩心眼儿……以前你们拿朕当枪使唤,现在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