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3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个当爹的自己记得也不牢靠,但听儿子背得抑扬顿挫,当下不断点头嘉许。

  父子都在冒充自己学《文韬》学的很好,但其实当皇帝能把《四书》、《五经》学得差不多都属不易,连朱祐樘这样勤勉的天子,在学习上也没那么较真儿,以至于他根本就听不出朱厚照是在糊弄。

  “行了行了,不用背了,你能将这些都学会,朕深感欣慰。”

  朱祐樘脸上满是笑容,言语间满是欣慰,“朕以前忽略了你,不知你心中已有丘壑,只当你顽童心性,总是怨责你不思进取,其实是朕太过狭隘了!”

  张皇后在旁边听的流下热泪,她这是喜极而泣,虽然她听不懂儿子背的到底是什么,可她觉得儿子此时最有本事,能让他老爹发出如此感慨,说明儿子已经初步具备成为帝王的资格。

  张皇后泣诉:“皇上,其实孩儿他一向聪慧好学,这些应该只是他所学冰山之一角!”

  朱祐樘笑了笑,道:“皇后,这并非太子日常课业中的内容,乃是他自学所得,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唉!但若这些都是沈卿家教给他的,那沈卿家也是有心了,可惜朕却让他往东南去,未让他留在太子身边善加教导!”

  正说话间,张苑一路小跑回来,手上捧的几本有些发黄的旧册子,并非是印刷的书籍,而是人手所写,朱祐樘接过来,上面一册赫然是刚才论及的《六韬》。

  《六韬》内容本不多,沈溪写字最喜欢用蝇头小楷,也是沈溪自己读书时所习惯一页纸内至少有百余言,甚至是数百字,而这时代书籍字体普遍很大,以他阅读的速度把时间都浪费在翻书上可不好,他在给太子撰写兵法时,用的也是小字。

  朱祐樘病入膏肓眼神不佳,但他还是借助四周的灯光,仔细查看书上的内容,字体在他看来是那么的雅致,这是他儿子的教科书,还是一位被他误解的前任东宫讲官在教学内容外为他儿子加的课程。

  朱祐樘看完文章,脸上带着欣慰和感怀,道:“沈卿家一心为太子学业着想,竟能在所教授《廿一史》外,另著兵书教导太子,善加引导令太子学有所成,难能可贵。太子,你可要用心学习,不能辜负沈先生对你的一番栽培啊!”

  不知觉间,朱祐樘改口称呼沈溪为“先生”,这也是身为帝王者,对于沈溪这位前任东宫讲官的肯定。

  “儿臣知道啦。”

  朱厚照差点儿就要跟老爹把当初没收的武侠小说讨回来,可想了想,似乎还是把沈溪调回京城更重要。有了写书人,那什么故事就会有,但若只是得到那些武侠小说的话,看完可就没了。

  朱祐樘将沈溪所撰兵书,又“赐”给朱厚照,道:“朕当初收了你一些杂书,但见其中故事,颇为感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些侠士都有家国抱负,身在草莽江湖却不忘家国社稷……太子,那些书你是从何得来?”

  朱厚照听朱祐樘对那些武侠小说如此推崇,以为他老爹对作者也很佩服,连忙道:“回父皇,也是沈先生所写!”

  一句话,就把沈溪给卖了。

  朱祐樘本来就是在试探儿子,不想还真套出了事情的真相。沉吟了好一会儿,他才无奈摇头:“也罢,便将那些书赐还给你,切勿因看书而耽搁学业!”

第九九四章 恩典

  朱厚照在自己老爹面前好好地表现了一番,获得的奖励就是发还以前被没收的武侠小说,这让他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前只要提及武侠小说,老爹都会跟他急眼,甚至将他禁足。

  “太好了,要是沈先生能回来那就更好了,武侠小说虽好,但总归有看完的时候。”

  朱厚照心中暗喜,不过脸上却没表现出多少喜悦,拿到书后,给老爹老娘行过礼,这才捧着书,带着张苑离开乾清宫。

  路上朱厚照不忘夸赞张苑的功劳:“张公公,这次你帮本宫找到兵书,功不可没,回头本宫好好赏赐与你!”

  张苑欣喜异常,连忙行礼:“谢殿下,谢殿下……”

  目送儿子离开,朱祐樘脸上多了一丝慰藉,轻轻一叹,似是觉得死而无憾,旁边张皇后不解地问道:

  “皇上,皇儿他学业才有所起色,那些闲书为何要归还他?还有沈状元……臣妾看不懂他,一方面教授皇儿学问,另一方面却又给皇儿写那些闲书,臣妾本以为那些书是……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送进宫里来的。”

  朱祐樘摇头苦笑:“连朕,之前也以为那些书是寿宁侯和建昌侯送进宫的,所以从未向他们求证,如今才知晓,原来是沈卿家写给太子的……不过想来也是,那些书里的家国情怀,可不是市井凡夫俗子所能写出来的,恩怨纠葛连朕看了都茶饭不思。”

  “皇后,你不必苛责太子,沈卿家那边,朕也不会责罚,他在东宫讲班中,可以说是最负责的一位,或许是他与太子年岁相当,才能令太子对他信服,有此内外兼修的臣子,朕心怀宽慰!”

  说完,朱祐樘将妻子揽入怀中。

  十几年朝夕相伴,朱祐樘身为皇帝,虽然也曾有过别的女人,但他对张皇后感情甚笃,他是第一个在君王位上不纳妃嫔的帝王,从这点上说,弘治是自古以来感情最为专一的君王,没有之一。

  ……

  ……

  谢迁从乾清宫出来,并没有回文渊阁,此时他心灰意冷,再加上他跟皇帝说的那番话,让他感觉自己无颜在朝中立足,干脆出宫回到家中,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闷闷不乐。

  徐夫人本来在后院陪儿媳妇照料孙儿,谢丕的妻子史小菁,名义上是徐夫人的侄媳妇,可她心有不甘……自己的儿子,无端成了别人的儿子,连自己的孙儿一天天长大,也是叫别人“祖母”,心里难免郁闷。

  她不禁怀念起聪明可人的谢恒奴在家时的状况,祖孙二人每日有说有笑,谢恒奴是谢家的开心果,每天光是听谢恒奴的笑声,就让徐夫人觉得即便丈夫不归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可惜孙女大了终归要嫁人,谢恒奴出嫁后,徐夫人一个人在后院便显得形单影只,徐夫人也无怨恨,心里想的是:

  “君儿是自己挑选的意中人,沈大人人品好,才学也佳,年纪轻轻就是大明最年轻的状元,君儿眼光好,我该庆幸君儿得到幸福,可就是沈大人何时才能带着君儿回京,让我看看我的小君儿?”

  陆夫人体谅嫂嫂,让史小菁经常带着儿子过来,如此换得徐夫人展露笑颜。

  徐夫人听说丈夫回来,心中无比诧异。

  平日谢迁很少回府,就算回家也只是陪她吃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