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性的,到了冬季盐引出来后,这夏季盐引就失效了,就会把本钱赔进去。
在酒肆里吃过午饭,沈溪亲自去找惠娘和李衿,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她们,其实说起来,布政使司其实等于变相成全了他,盐商不肯买盐引,那盐引就平价交给惠娘和李衿新成立的商号,有助于二女在广州这边打开缺口,快速崛起。
惠娘有些担心:“老爷,这……我们手头本钱只有两千多两银子,按照市价,不过购回一千小引盐引,如何能支撑得起这大生意?”
李衿也好奇打量沈溪,都是生意人,李衿和惠娘明白生意场上的道理,那就是有多大的脑袋就戴多大的帽子。
此番广东盐课提举司有八万多大引盐引,按照市价来说,等于是三四十万两银子的价格,就算是在汀州商会全盛时期,也吃不下一半盐引,更别说是现下汀州商会早已经覆灭。
这八万多大引盐引背后的盐,事关江南闽、粤、浙、赣等地数以千万计百姓的日常用盐,整个大明没有哪家商贾能吃得下这么大的生意。
沈溪道:“盐引都在我手上,我给你们,不过是左手转右手,谈何成本?”
惠娘眼神中不由露出些许惊愕,随即蹙眉思索,李衿心里却藏不住话,直接道:“老爷,就算是左手转右手,可无盐课上交朝廷徒叹奈何!”
沈溪笑着解释:“这点我想到了,你们只管照我的话做便是,我有办法让你们拿到盐引,同时还能提供足够的盐贩运到各地,让东南沿海的百姓吃到便宜的盐。”
李衿和惠娘对视一眼,她们都察觉沈溪的野心过于大了。
现在有多个问题均未得到解决,沈溪居然就想让东南的百姓吃到平价盐。但以她们如今的身份,没资格质疑沈溪的决定,惠娘对沈溪倒是有些盲从,连她在狱中等死都能被沈溪救出来,现在沈溪身为三省督抚,有权有势,不过是出盐的问题,能有多难?李衿对此事则完全不看好,但却不敢说出来。
沈溪道:“之前的银子,都备好,虽然买盐引本钱稍显不足,但每一小引盐不过课税二钱,两千两银子足够买下一万小引盐引,这就是你们的本钱,要学会以小搏大。”
惠娘和李衿都是生意人,顿时明白过来,她们手头两千两银子,在不用付盐引本价的情况下,只用把课税的部分缴纳,就能换回一万小引,也就是二百万斤盐。
如果能把这二百万斤盐都出手,即便是平价出售,那也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之后就可以继续以小搏大,在沈溪这里买到五万小引左右的盐,两三个转手,就能把沈溪手头上所有的盐引都给消化掉。
但这是建立在能从盐场提到盐的情况下,目前看来,这非常困难。
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
惠娘跟沈溪同住广州府城,跟她的女儿陆曦儿相隔不过数里,但始终不能见面,沈溪偶尔会到惠娘的院子看看,但基本不会留宿。
惠娘这里,毕竟只是沈溪的外宅。
沈溪在日落前回到驿馆,唐寅带人把告示贴出去后,地方士绅和商贾得知今年夏季盐引的出引跟以往不同,都蠢蠢欲动,不过前来询问和暗中打听的人多,真正有意购买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在观望。
朱起见沈溪回来,上前禀报:“老爷,今天有人过来咨询盐引的事情,但看起来都不太愿意出钱,只怕两天后出盐引时,无人问津。老爷是否派人去向那些士绅和商贾广而告之?”
沈溪摆摆手:“不用了,他们无论是否要买,与我们关系不大,只需把驿馆和盐引看好便是。听闻这广州府夜市非常热闹,伯虎兄,今晚出去走走?”
唐寅眼睛瞬间瞪大,城里的夜市是个什么光景,他这些日子可是有过领略,但毕竟沈溪尚未给他下发第一个月俸禄,以至于到如今他手头依然非常拮据,只是偶尔能从沈溪那里讨要些铜板出去沽酒。
现在沈溪提出来带他逛夜市,在唐寅看来是一桩可以占便宜的大好事,当即道:“几时动身?在下回去稍作准备……”
“都是大男人,准备什么?这就走吧!路上看看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地方……我请客。”沈溪笑道。
唐寅暗忖,你不请客难道让我来请?不过想到要不了多久就有美酒喝,脸上满是期待。
简单收拾过,二人带着几个作平民装扮的亲卫离开驿馆,这会儿天刚黑,华灯初上,广州城内一片热闹的光景。
广州毕竟是对外通商口岸,商品经济繁华,入夜后夜市上灯火通明,每一间店铺和每一个摊贩前面,都挂着灯笼,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不少人围着选购,显得热闹异常。广州城里富户不少,虽然沿海地区闹匪寇,可匪寇无法进到城里来,城内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沈溪走在前面,绝口不提找地方歇脚吃喝,到处游逛,到中途时马九出现,附在沈溪耳边低语一番,然后在前面领路。
唐寅有些恼火,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又被沈溪骗了,这哪里是出来游玩逛夜市?分明是溜大街轧马路!
沈溪丝毫没有疲累的迹象,笑着说道:“如今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我等身为朝臣,颜面有光。”
唐寅撇撇嘴:“亏沈中丞有如此闲情逸致,却不知这盐引之事如何解决?”
沈溪没好气地说:“伯虎兄,今日出来咱们只言风月,不谈公事,至于平日那些繁琐的事情便抛诸脑后,尽情领略一下这岭南第一大城市的风土人情如何?”
唐寅心里暗骂,什么不谈公事只言风月,既然要说风月之事你倒是找个好地方啊,难道我跟着你出来是当和尚的?
正当唐寅腹诽不断时,沈溪突然驻足,唐寅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差点儿撞到沈溪后背上。
只见面前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小楼,看上去颇为古朴雅致,门口挂着红牌子,说明这是一家在官府挂籍的风月之所。
沈溪指了指小楼道:“临近此处,便感觉心旷神怡,似有美人脂粉香扑鼻而来,却无世俗之地的肮脏气……唔,连门匾都没有,想来是广州府的教坊司吧?”
唐寅不由对沈溪“刮目相看”,你这年岁,居然也知道教坊司?
唐寅不知道,沈溪十岁就跟着苏通等人光顾汀州府教坊司,以至于如今年方十六,就已是“花丛里手”,拿鼻子都能嗅出哪里是教坊司。
马九上前请示:“老爷,是否要先进去安排一下?”
在大明,光顾教坊司必须要花钱,这是规矩。
可规矩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