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负沈大人厚望。”玉娘当即表示了对沈溪的忠诚。
但这种忠诚,不过是从福州到梧州一路的临时忠诚,等到了梧州后,玉娘要么回京复命,要么去办秘密差事。
萍水的主仆!
……
……
沈溪一举将尚应魁和訾倩等人铲除,顺带将尚应魁等人的罪名公布。
城中士绅、士子同样拍手称快。
死一个尚应魁,保全布政使司上下人等,就连尚应魁的下属以及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衙门的人,也觉得尚应魁死得其所。
刮地皮的一去,城里士绅纳捐减少,言路恢复通畅,读书人被阻塞的科举之路也得以疏通,福建就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普天同庆。
沈溪即将动身前往梧州,城中士绅当晚在布政使司衙门为沈溪摆酒。布政使司的官员被拿住贪污受贿的罪证,生怕沈溪秋后算账,主动跟地方士绅联系好,摆下这场酒宴,既作为铲除巨奸大恶的庆功宴,也作为送沈溪往梧州上任的饯别宴。
福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都派人出席,按察使陶琰和都指挥使常岚更是亲自到场。
沈溪本不想大肆张扬,可他现在最缺的就是人脉。有了人脉,才能募集钱粮打仗,地方才能安稳,才会出政绩,有了政绩才能官运亨通……
“沈大人,给您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福州名儒……”
知道沈溪是翰林出身,布政使司如今最大的官员——从四品的左参议林允中,先给沈溪介绍福建本地一些在学术和教育上有建树的名儒。
沈溪对这些老学究并不感兴趣,他要的不是在儒学界的名气,这些老儒生很多都一穷二白,无法出钱粮帮助他打仗。不过在面子上,沈溪还是客客气气,到底这些人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舆论喉舌。
要想让自己在地方顺利为官,必须跟这些人打好关系,他们没钱,沈溪反得倒贴一笔,以维持自己在地方上的“清议”。
这些人的作用是为官员树立个好官声,为其行事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就连尚应魁和常岚等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人都不敢得罪这些老家伙。像沈溪这样初出茅庐,刚到地方履任的后生小子,就更要与他们打好关系了。
沈溪耐着性子,与这些老儒生一一见过,寒暄中介绍自己在京城为太子授课时的情况,让一干老儒生肃然起敬。
没过多久,陶琰带了些颇具影响力的士绅过来向沈溪引荐。这些人,大多出自财大气粗且拥有官宦背景的世家大族。
这些人家中要么有人在朝为官,或者曾经有人在朝为官,在官场交游广阔,人脉深厚。若沈溪有需要,可以跟这些人商议纳捐钱粮,为征讨盗匪和倭寇做准备。
等与十几位世家大族的代表聊完,一大群大小地主争先恐后簇拥上来,纷纷向沈溪作自我介绍。
这些人虽然有些钱财,但并算不上豪富,通常在城里有些店铺,乡下有几十百把亩田地,但没有官场背景,往往成为地方官府搜刮的对象,他们是沈溪重点拉拢的目标。
因为这些人数量众多,仅仅赴宴的就有七八十位,乃是连通普通百姓和商贾的最重要一环,回头宋小城免不了要跟这些人做生意,沈溪作为商会的幕后大靠山,当然要跟这些人打好关系。
你们不是缺少官府背景吗?我可以担当你们的后台,只要你们把钱粮送上来助我荡平贼匪和倭寇便可,可以同气连枝。
这次宴会,沈溪大半个晚上都在喝酒说场面话,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深受士绅们的欢迎。
从布政使司衙门出来,沈溪已有醉意,斜倚在轿子里,闭上眼小寐。
“大人,城里乡绅为您准备了薄礼,恭贺您新官上任。全都在后面几辆马车上,等下会随轿子一起送去驿馆。”
玉娘的声音从轿子外传来。
沈溪一听睁开眼睛,掀开轿帘交待:“跟那些士绅说,本官谢过他们的好意,礼物就不收了。”
玉娘谨慎地建议:“大人,这算不得贿赂,若您坚持不收的话……反倒会让人心生不安。按照惯例,您应该收下,最多回一份价值相当的礼物便是。”
沈溪自然懂这些官场上的陈腐规矩,当下没好气地说:“听玉当家的意思,本官应该在福州城逗留几日,就为了跟他们礼尚往来?”
玉娘摇头苦笑,行礼告退,按照沈溪的吩咐退回贺礼。
第八二五章 分道扬镳
沈溪处理完福州之事便撒手不管了,后续事项自会由地方三司衙门奏报朝廷,让朝廷重新委派新的左、右布政使到福建来履任。
就算少了两位布政使,地方上仍旧有道、府、州县等各级官员治理,福建并不会就此陷入混乱。
反倒因为尚应魁和訾倩势力瓦解,福州商户少了盘剥,贩夫走卒少了恶势力打压,百姓逐步恢复安居乐业。
沈溪进城时很低调,出城时则是万千百姓夹道欢送,甚至有心怀感激的百姓坚持要送沈溪煮鸡蛋、饭团等慰问品,这足以见证之前尚应魁和訾倩势力对城中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沈溪进城时乘坐马车,出城却是骑在高头大马上。
经过这一路练习,沈溪如今骑马技术已相当娴熟,就算是马匹小跑他也能驾驭自如。沈溪在马背上面对百姓们的欢呼,挥手跟街道两旁的百姓打招呼,脸上始终挂着和熙的笑容,心安理得接受百姓对他的拥戴。
在江栎唯看来,沈溪此举就是臭显摆。
“当了几天督抚,在地方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给朝廷惹出天大的麻烦,不但上面要追究,回头指不定要遭到那些勋贵和朝廷大员何等疯狂的报复……就算那些人奈何不了你,你在东南地面上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秋后的蚂蚱,蹦蹬不了几天!”
就连玉娘也觉得沈溪有些太过高调,在她看来,沈溪年纪轻轻,但非常懂得隐忍,为了铲除尚应魁和訾倩的势力,暗中谋划了两三年。如今沈溪行事突然变得如此高调,显得非常反常。
“沈大人,您如此张扬,不怕遭到尚藩台余孽的报复?”出城之后,玉娘向沈溪提出她心里的疑问。
这会儿沈溪已经从马背上跳下来,准备钻回马车里,乘车到南面的刺桐港,乘坐渡轮过闽江。听到玉娘问话,他回头看了一眼,道:“本官若不张扬些,出了福州城,谁记得本官来过?”
玉娘差点儿脱口而出,你做官就是为了让别人记住?
不过稍微一思量,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