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光。

  林黛坐在床头的凳子上,满脸委屈地看着眼前“不和谐”的画面。尹文站在床尾,或者摆弄一下衣角,或者凑在窗棱边上,偷偷看一眼孩子,小脸上满是喜悦,不一会儿又把头藏回去,再偷偷瞧瞧沈溪,自娱自乐。

  当见到沈溪侧目看她的时候,小妮子更高兴了。

  谢韵儿伸手解开衣襟,在接生婆的教导下,开始哺乳,此时谢韵儿脸上全都是母性的光辉,可惜小家伙自己不太适应这种需要“自给自足”的节奏,好半天才“吧嗒”“吧嗒”吸吮起来。

  沈溪轻声道:“若不适应,请奶娘回来就好。”

  “不用了。”

  谢韵儿抬起头望了沈溪一眼,见丈夫正低头看过来,还被这么多丫鬟产婆盯着,不免有些羞赧,“妾身自己来……看他吃的多香?”

  接生婆笑道:“夫人可真是个慈母,那些大户人家,少有像夫人这样自己哺育孩子的,不过要是夫人需要找奶娘,老身这里倒是可以介绍人选……”

  作为接生婆,不但大户人家会请去接生,普通人家也会有此需求,越是有经验,别人越爱请。虽然难产多半都是由于胎儿和母亲的问题,但若是接生婆有经验的话,还是能避免不少事情。

  接生婆接生的孩子多了,就会有许多奶娘资源,毕竟普通人家为生活奔波,养胎时不得法,有很多母亲,就好像沈运和沈亦儿的奶娘胡嫂那样,孩子刚生下来就夭折了,她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做奶娘帮补家用,同时找到一种对孩子的寄托。

  “先不用。”沈溪笑道。

  倒不是沈溪吝啬,而是他想成全谢韵儿,谢韵儿对孩子体贴入微,那就不如让谢韵儿好好体会一下当母亲的快乐。

  等接生婆在丫鬟陪同下出门,沈运和沈亦儿也被赶出屋门外,房间里只剩下一家子,林黛早就想出去了,沈溪却非让她留下。尹文则安静地站在沈溪身后,甚至用手帮沈溪捏着肩膀。

  小宝宝第一次吃喝,不太得法,除了吃之外还会做一些小动作,小手小脚喜欢乱动,小嘴更是“吧嗒”个不停。

  第一次哺乳,通常需要两刻也就是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谢韵儿从最开始眼里只有儿子和丈夫,到后面留意到旁边失落的姐妹,抬起头道:“黛儿妹妹,以后姐姐会多帮你一些,以便你早些为沈家开枝散叶……”

  林黛听到这话,眉头蹙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好像在说,我自己有本事,为什么要你帮忙?

  虽然沈溪知道林黛可能听不进这种话,但他还是要表示一下态度:“韵儿姐姐在跟你说话呢。”

  “哦,谢谢姐姐。”林黛不情愿地道。

  “嗯嗯……”

  尹文见到这状况,赶紧扯了扯沈溪的衣袖,好像是担心沈溪把她给落下了。

  谢韵儿笑道:“小文,你也想为人母?”

  尹文突然一阵失神,好像在想象为人母是怎么个样子,最后她连连点头表示肯定:“嗯嗯。”

  谢韵儿笑道:“那相公,你可要早些把小文纳进门来,到时候她才可以满足心愿了。”

  沈溪把尹文揽到身前,笑道:“这丫头年纪还小,不急。”

  看到这幅画面,林黛嘴里又在嘟哝什么,沈溪虽然听不清,但大致也知道跟尹文入门后会与她争宠有关。

  尹文心思纯良,但她也能感觉出家里这个林姐姐对她不怎么友好。

  但小妮子也觉察林黛其实并没什么恶意,所以她一直都很喜欢林黛,或许是觉得林黛平日安静的性格,跟她相似,反倒是谢韵儿的热情令她颇不习惯。

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

  沈溪初为人父,总算在学业、事业有成后,家庭方面也开始有所成就,尽管这头一胎不太好养活。

  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沈家,此时乱糟糟的。

  除了要不了多久沈明文就要跟沈元一起去福州参加乡试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需要解决,那就是谁出来当家的问题。

  老太太李氏辛苦了一辈子,就好像紧绷的弦突然松开,不朽的斗士终于倒下,伴随着的便是她在沈家霸权的彻底崩塌,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民主地商讨一些事情,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点:

  要不要分家;分家如何分配财产,若不分家谁来当家?

  李氏已得了严重的“癔症”,多数时候连眼前是谁都认不清,她嘴上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

  我儿子是秀才,我孙子是状元,我另一个孙子又是秀才,回头就会有举人,举人去考状元,我沈家就会有两个状元,会有第三个状元……

  培养出沈溪,是老太太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她也因为沈溪中状元的惊喜冲击太大,埋下了病根。

  不过,就算李氏老年痴呆后,仍旧清楚地记得一些事情。

  可到底她是怎么得的这个病,或者这个病要持续多久,没人知晓,沈家人经过一番努力后,发觉老太太的癔症不可挽回,于是赶紧写信给京城的沈明钧夫妇,让他们回来商讨分家与否的问题。

  “还好回来得及时,不然沈家就没了。”这是周氏在回到宁化县城,得知具体情况后说的第一句话。

  在京城时,死活都不想走,可回来后,周氏便觉得宁化才是她施展拳脚的地方,她生来就是要在沈家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回到宁化后,周氏第一件事就是担负起家里所有柴米油盐的事情,照顾老太太比其他人都勤快,做事总会有她出来挑头,刚赎回来不到一年的王家大宅重新修缮,原来的院子也重新整理,出钱又出力。

  不知道的还以为周氏转了性,此番回宁化是来做善事的。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知道,周氏这是准备继承老太太的衣钵,当沈家的家。

  沈家在分家与否之上,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派系主张分家,另一个派系主张仍旧保持原样。

  主张分家的是大房,准确地说是王氏。

  因为除了王氏坚持要分家外,沈明文对此事漠不关心,而王氏的儿子沈永卓和夫人沈吕氏则更倾向于保持原来家庭的构架。

  沈永卓夫妻比王氏有头脑,他们清楚,无论分家与否,他们都不能当家,以前是老太太管事,就算分了家那也是王氏说了算,小俩口没有话语权。而大房这边的收入,全靠沈明文廪生的那点儿银子,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二房由于沈明有夫妇不在,二郎和三郎如今都已经成婚,可如今门第不同,他们不想再做苦力辛辛苦苦讨生活,如今最希望的是能保持原样,吃大锅饭,这样就算平日不工作,也能过上舒心日子。

  至于三房人则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