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祐樘轻叹:“狄夷出尔反尔,大明却不能不讲原则……”

  沈溪道:“陛下仁义,臣自愧不及。”

  朱祐樘没心思听沈溪恭维的话,继续问他计划的细节,沈溪一一作答,朱佑樘听了大感满意,最后嘉许道:“沈谕德,你去一趟延绥镇,了解到的事情可真不少,足见你平日就胸怀社稷安危,果然不愧是朕看好的栋梁之才!”

  “臣诚惶诚恐!”

  沈溪赶紧跪下,“臣出生寒门,若非陛下钦点臣状元,哪来微臣为国效命的机会?故此,功劳应属于陛下!”

  弘治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吩咐沈溪平身后,又问了几个问题,这次不再只是关于这次奏本,还涉及到太子学业等问题,最后不无感慨地说:“我大明有如此能臣,却只是在詹事府中担任讲官,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谢迁笑道:“陛下,教导太子,让太子将来大有所为,不也是大明之福吗?”

  一句话就让朱祐樘笑容灿烂,他对沈溪平添了几分倚重,谆谆叮嘱道:“沈卿家,你可要将自己的才学,悉数教授于太子才是。”

  “谨遵陛下教诲。”沈溪恭恭敬敬地行礼。

  弘治皇帝非常满意,手下有沈溪这样既年轻又有才学和见识的能臣,虽然无法把沈溪调到职司衙门,但至少可以把他的儿子教好,等于是把人才留给儿子,让儿子将来自行使用。

  朱祐樘要跟谢迁商议事情,摆了摆手道:“沈卿家深得朕意。你先回去吧,朕若有事,再找你询问。”

  之前沈溪担任日讲官,弘治皇帝始终没召他进宫讲经,其实是有些看不起他,觉得沈溪还是个孩子,只不过是无官可升便勉强加了个日讲官的名号,心底却觉得听一个孩子讲经实在太过丢面子。

  但现在朱祐樘却觉得沈溪做事得体,谈吐不凡,考虑更为周祥,看来以后得时不时召沈溪进宫日讲,谈古论今。

  沈溪用这么一种方式,获得弘治皇帝的初步信任。

  没升官,却比升官更有帮助,只要能够得到皇帝赏识,升官那是迟早的事。作为一国之君,还会发愁臣子资历不行找不到好官升?

  沈溪出宫,弘治皇帝安排随身太监相送,以体现对沈溪的关怀。

  但这个人,沈溪却不想面对,却是沈溪的二伯沈明有。

  沈溪跟沈明有照过几次面,但沈溪没想到,沈明有突然从坤宁宫调到乾清宫当差,而且看起来还是皇帝的近侍,本来论资排辈怎么都轮不到进宫没几年的沈明有。

  沈溪惦记家中正在产子的娇妻,走得稍微快了一些,沈明有紧赶慢赶,有些不满地说道:“沈大人对我如此忌惮?”

  光是声音,听不出与以前的沈明有何不同,或许是因为成年后才净身,喉结已经形成,才没有出现太过尖锐的嗓音。

  沈溪道:“不知该如何称呼……”

  “该如何称呼,就如何称呼。”沈明有道,“不过你还是称呼我为张公公好,以前的事,早就过去了。”

  沈溪苦笑了下,摇摇头,看来沈明有早已看清楚现状。

  “沈大人如今得陛下赏识,我应该说声恭喜才是,不知当初我给沈大人留下的那些文字,可对沈大人有所帮助?”沈明有突然提了一句。

  这话让沈溪神情一紧,他稍微一想,就明白沈明有口中的“文字”是什么,分明就是在他詹事府办公桌上留下的那些文字。

  “是你?”

  沈溪终于知道是谁在暗地里给他通风报信了。

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

  沈明有面带自嘲之色,摇摇头,苦笑着问道:“沈大人觉得我不像吗?”

  沈溪一时间无言以对。

  要说以沈明有如今皇帝近侍的身份,地位非比寻常,要出入詹事府并非难事,可沈溪想不明白,沈明有为何要给予他提示,隐约间,他能感觉到沈明有根本是把皇帝的意思明确无误地转达于他。

  “张公公提示的那些文字,到底有何用意呢?”沈溪明知故问。

  沈明有道:“其实并未有太多深意,只是平日见陛下心烦,无意中自言自语,又或者提笔写下许多杂乱的文字,我暗中记住了,然后告知沈大人。初次做这种事,却不知用何等方式通知,只好冒险……”

  沈溪暗自吃惊,这简直是在玩火啊!

  身为近侍,最忌讳的就是揣度上意和勾结外臣,而这两样沈明有全都占了。

  明朝太监读书,始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大学士陈山是内书堂的第一任老师,距离现在的弘治年间已经有五十多年。但请注意,在内书堂读书的太监有一定年龄限制,大多数都在十岁上下,那些半道入宫的太监,却是许多不识字的,比如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便不识字。

  但沈明有却是个异数,他是沈家明字辈中除了沈明文外唯一一个识字的,他以前好吃懒做,但脑子却非常灵活,在家里能把强势的老太太哄得团团转,一直以为他有能力又勤奋,是最值得信赖的儿子,足见其谄媚功底不弱。

  这样一个人,留在皇帝身边做事,还有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懂得利用他侄子做到内外勾结,将来很可能会是个厉害角色。

  “张公公为何会到乾清宫,之前不是在坤宁宫做事吗?”沈溪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沈明有叹道:“伴君如伴虎,这道理沈大人以为我不懂?原来的徐公公,老好人一个,可惜做了些令皇后不满意之事,皇后为知悉陛下的一举一动,于是派我这初入宫不久的人前往乾清宫随侍……”

  沈溪点头:“皇后是觉得张公公于宫中无派系,不会在陛下和皇后间做两面派,是吧?”

  “沈大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沈明有耐心解释,“建昌伯曾在皇后病卧在床期间送女人入宫,徐公公知情不报。皇后当时并未声张,又过了一两个月才向陛下建言,说徐公公劳苦功劳,要予以重用,于是派徐公公去了御马监担任管事太监,然后由我补上徐公公的位置!”

  沈溪对于朱祐樘有没有除了张皇后之外的女人并不关心,当皇帝的就算要钦点几个皇妃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只能说明张皇后是个妒妇。

  沈溪道:“那张公公为何要帮我?”

  “因为……是同宗。”

  沈明有一脸凄哀,“但那是过往的事情,如今我只求沈大人,能善待二郎、三郎和五郎,尤其是五郎,他年岁不大,若是能接到京城来……”

  原来沈明有是为了他的儿子。

  沈家如今有中兴的迹象,但全在于五房出了状元,二房并无读书人,沈明有成了太监,他的儿子又是文盲,将来无法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只能靠别人帮衬。

  “早前家父家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