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1)

人家的谋士出山的时候哪个不是着眼天下,畅谈未来?

荀彧投效曹操,那是带着平定整个北方的规划和蓝图去的。

诸葛亮投效刘备,同样带着三分天下的宏图伟略。

就连周瑜投效孙策,那也是带着平定江东,划江而治的宏图。

现在你贾文和出山,居然想随随便便就糊弄过去,那怎么能行?

对此,吕布表示那我就只能先把路都给你堵死了。

今天不从你这里弄点干货出来,他就不叫吕布。

而现在贾诩要跟他论天下大势,说实在的,吕布还真不虚。

身为一个穿越者,或许在具体的谋略方面,吕布比不过这些顶尖的谋士,但是因为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在天下大势的了解上,他却自问不会弱于任何人。

因此,面对贾诩的考较,吕布几乎没有什么迟疑,便直接开口道:“文和既然开口,那我就谈谈自己对当今天下大势的见解。”

“如今天下大势,虽说当今天子卖官鬻爵,大兴党锢,宠信十常侍,使得天下怨声载道,但是大汉四百年的积威在此,短时间内应该还不至于生乱。”

“不过,天子宠信宦官,这本就是取乱之道,再加上党锢之祸,使得天下世家怀恨于心,即使如今天下还算安稳,但长此以往下去,天下大乱几乎是必然。”

看着侃侃而谈的吕布,贾诩再一次被镇住了。

他是真没想到吕布居然能说出这么一番见解来。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吕布的很多观点,都是与他不谋而合,甚至就算让他来讲解这天下大势,也未必能比吕布说得更好。

可问题是,今天本来是该他表演的啊!

现在你吕奉先把能说的话都说完了,让他说什么?

当真就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呗?

讲道理,就算是咸鱼如贾诩,现在也难免被吕布激起了几分心气了。

他就不信吕布这么一个武力值爆表的存在,就连谋略也能如此出众。

因此,在吕布说完之后,贾诩并没有给出自己的见解,而是选择继续发问道:“将军既然如此说,那么不知在将军看来,这天下大乱将会从何处起,又会在何时来?”

贾诩这个问题,可以说放眼当今天下能回答出来的人都屈指可数。

毕竟,若是空谈天下大势,或许有不少人都能说几句,但是若要具体到贾诩问的这两个问题这种程度,非是目光极为卓绝之人,恐怕都无法回答。

贾诩拿这种问题来问吕布,显然是已经被吕布一连串的操作彻底给激起傲气来了。

然而贾诩不知道的是,对于这种问题,吕布作为一个穿越者,直接抄答案就行了,哪里还需要自己思考?

这两个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对于吕布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于是乎,贾诩刚提出了这两个问题,就听到吕布毫不迟疑的回答道:“若是依我之见,五年之内,天下必乱。至于乱从何处起,文和可曾听说过太平道?”

贾诩彻底惊住了。

他望着一脸笃定的吕布,只觉得嘴里发苦,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作为当今天下最顶级的谋士之一,贾诩既然敢问吕布这种问题,他自己心里肯定是有答案的。

可正是因为他心里有答案,所以贾诩才更能体会到吕布这个回答的分量。

轻叹一口气,贾诩无奈苦笑道:“将军还真的是,真人不露相啊。”

闻言,吕布也是明白贾诩心中的答案估计是和他说的一样了。

不过,他是因为知道标准答案,才能这么轻松的回答出来贾诩的问题,而贾诩身处这个时代,却能看得如此长远,只能说无愧于顶级谋士之名。

内心对贾诩又更看重了几分,吕布也是谦虚道:“文和过誉了,我也就是随口说说,当不得真。文和才是真正的大才,今后我还要多多仰仗文和才是。”

看到吕布主动给他台阶下,贾诩也是自嘲的笑了笑,释然道:“本来诩今日还想为将军献上一策,权当投名状,谁料却是班门弄斧了。”

“将军胸有丘壑,不仅武力惊人,更有如此大才,却还愿意屈尊重用诩,诩大概只有今后尽心尽力为将军出谋划策,方才不算是辜负了将军这般看重了。”

“文和客气了。”听到贾诩这么说,吕布也是露出了一抹由衷的笑意来:“今日能有文和这句话,也就不枉我方才绞尽脑汁了。”

贾诩哂然一笑,起身长拜:“诩,见过主公。”

“文和快快请起!”

接下来,吕布又在贾诩这里待了很久,期间两人谈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直到天色渐黑,吕布才从贾诩这里离开。

7.未来规划

这一天,吕布在贾诩家里跟他谈了很多关于接下来五原郡的发展上面的问题。

等到他从贾诩家中出来的时候,吕布那是一个神清气爽。

什么贾文和,什么无双毒士,他吕布虎躯一震,还不是乖乖拜倒在他的石榴裙呸,裙甲之下?

而不管怎么说,能够让贾大爷归心,这对于吕布今后的发展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毕竟,贾大爷不仅仅是老奸巨猾,阴险毒辣,而且还是出了名的命长。

放在原本的历史当中,贾大爷可是一直活到了曹丕时期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能得到贾大爷的效忠,这就等于入手了一支长期优质股,是可以吃半辈子的。

没办法,对于一个顶级谋士来说,能活可太重要了。

这就比如司马懿。

虽然他不是顶级谋士当中最厉害的,但是比他厉害的都死了,他不就是最厉害的了吗?

而在能活方面,贾大爷可是比司马懿还更胜一筹的——历史上的司马懿也只是活到了七十三岁,而贾大爷却整整是活到了七十七岁。

当然了,既然提到了司马懿这个正面的例子,那么也就不得不顺嘴再提一下几个反面教材了。

戏志才厉害吧?

短命鬼。

郭嘉厉害吧?

短命鬼+1。

法正厉害吧?

还是短命鬼。

最后还要点名批评周瑜。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曹老板前期的两个军师戏志才和郭嘉,这俩人随便有一个能像贾大爷一半能活,曹老板的霸业雄图都会顺利许多,正是由于他们的早死,曹老板的成功之路才会又平添了不少波折。

法正亦是同理。

作为刘备入川最为依赖的谋士,如果法正不死,诸葛亮也不会被硬生生逼得从一个内政型人才转型成全能型人才。

若是有法正主外,诸葛亮主内,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误就有很大几率会被避免,届时不说三国的历史会被改写,起码蜀汉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