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7 章(1 / 1)

下来,英布也是笑了:“这是当然。蔡将军,请放心吧。不管成功失败,我们都是一体的。如果失败了,不需蔡将军动手,那吕奉先就会把我们撕得粉碎。所以,我们远比蔡将军还想要赢。”

蔡瑁冷哼一声,没有再跟英布说什么。

他转身出了府门,朝着州牧府而去。

如果要投降,他一个人决定还不行,还得要说服蔡夫人和刘琮才行。

刘琮还好,只是个孩子,没什么主见。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要用什么借口来说服蔡夫人。

数日后。

一则让无数人惊掉眼球的消息也是四下传开。

伪荆州牧刘琮上表,表明了对当朝大将军的敬仰之意,还表明他继承荆州牧之位不是因为无视朝纲,而是因为身为人子,不忍舍弃父亲的基业。

他还表示如果大将军原因亲临荆州,他便愿意归降朝廷。

消息传开,众人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若有所思。

而这个消息在传到了洛阳之后,也是在朝堂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毕竟,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尽快平定荆州,那肯定是一件好事。

虽然现在荆州的战事朝廷占据了上风,但是如果继续打下去,指不定还要拖多久。

于是,朝中的目光也是一下子就集中到了吕布身上。

大将军府。

吕布听着荀攸的汇报,也是不禁失笑:“只愿意向我当面投降?原来我还有这般魅力?”

摇了摇头,吕布问道:“还有别的情况吗?”

闻言,荀攸也是答道:“随表而来的还有一封密信,注明了要大将军亲启。”

“有意思。”吕布笑了笑:“密信呢?”

荀攸赶忙把密信呈上。

吕布从荀攸手中接过密信,随手打开,然后简单的看了一遍,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真有意思。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啊。”

看到吕布这个样子,荀攸也是觉得有些不妙。

他连忙开口道:“主公,荆襄之地局势一片大好,即使他们不投降,用不了多久朝廷就可以收复荆州。以攸之见,那刘琮根本没有投降的诚意,大将军没有必要以身犯险。”

看了荀攸一眼,吕布笑道:“公达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准备去襄阳看一看。”

说罢,他看着荀攸一副苦瓜脸的样子,也是继续道:“这段时间待在洛阳,身子骨都快要生锈了,正好去活动活动。所以,多余的话,公达你就不要再劝了。”

听到吕布这么说,荀攸知道这当中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内幕。

尤其是吕布的话,简直就相当于明说了他去襄阳是要打仗的。

心知吕布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再多劝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荀攸轻叹一声,也是无奈道:“主公心中有主意就好。”

站起身来,走到荀攸身边,吕布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公达无需忧心,一群阴沟里的老鼠罢了,上不得台面。我去把他们都给清理了,将来也好能安心远征。若是不然,虽然我也留下了对付他们的后手,但是总归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

“这一次,既然他们主动找上门来,那我当然要抓住这个一劳永逸的机会。”

既然不准备再劝,所以荀攸也是道:“主公此番南下,不知准备带多少人马?”

闻言,吕布也是淡淡道:“有孟德和子龙在,我就不多带兵马了,陷阵营足矣。”

第355章 背叛

河内郡。

司马氏一族。

一处学堂之内,坐着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和一名只有十余岁的少年。

而在两人之前,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则是在看着什么。

许久,老者放下手中的书信,看着面前的青年和少年,缓缓道:“伯达,仲达,老夫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们的了,今日老夫就要离开了,待老夫离开之后,一切便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听到老者这么说,那名二十来岁的青年也是恭声应道:“弟子领命。”

而看到青年恭声应下,一旁的少年也是跟着微微欠身。

见状,老者也是缓缓站起身来,青年和少年也是跟着起身。

缓步走到门前,老者徐徐道:“老夫走了,建公那里,老夫就不去了,你们帮老夫说一声即可。”

闻言,青年也只是恭声应道:“是。”

老者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飘然而去。

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被老者称为伯达的青年,也就是河内司马氏一族的大公子,司马郎,也是转头对着一旁的弟弟,也就是被老者称为仲达的少年,河内司马氏一族的二公子司马懿说道:“仲达,此事你去跟父亲说一声吧,老师吩咐的事情耽误不得,为兄需要去立即执行才是。”

司马郎口中的父亲,便是方才老者口中的建公,也就是如今河内司马家的家主,司马防。

然而,听到司马郎这么说,司马懿眼中却是闪过一抹异色。

他伸手拉住就要离开的司马郎,缓缓道:“兄长,你真要去做吗?”

司马郎愣了一下,看着面前神色诡异的弟弟,一时之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仲达此言何意?老师吩咐的事情,我们自然要尽心完成才是。”

闻言,司马懿摇了摇头,无奈道:“兄长,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啊。老师吩咐的,可是足以导致我司马家抄家灭族的大事,若是失败,这个责任,兄长担当得起吗?”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司马郎沉默了片刻,最后缓缓道:“老师是何等人物,又岂会做完全没把握的事情?此番荆襄之事若是功成,一切便会截然不同。更何况,老师有恩于先祖,又与我们有授业之恩,我们又怎么能违背老师的吩咐呢?”

谁知,对于司马郎这番话,司马懿却是一副嗤之以鼻的神色。

他淡淡道:“老师当然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荆襄之事他多半也有几分把握,但是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漠然的看着司马郎,沉声道:“兄长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是在河内,而不是在荆襄之地。假使我们真的按照老师的吩咐做了,即使荆襄之地功成,但是朝廷想要剿灭我们司马家,也不过是翻手之间的事情。老师这么做,其实是完全把我们当成弃子了啊,用完就丢的弃子。”

司马郎沉默了。

司马懿所说的事情他只要仔细想想就也能明白。

正是因为司马家所处的位置比较关键,距离洛阳很近,所以才有机会造成大的动乱,吸引洛阳方面的注意力。

但同样也是因为如此,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洛阳方面的镇压也会很快来到他们头上。

沉默良久,司马郎叹息道:“可我们又能怎么做呢?老师的吩咐,我们还能不做不成?”

然而司马懿却是轻蔑一笑:“为何不能?”

他看了一眼司马郎,淡淡道:“兄长,老师的教导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