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6 章(1 / 1)

有才华,就把他征召到轘辕关,让他去孟德手底下,嗯,就当个粮官吧。”

闻言,荀攸虽然不知道这个卫仲道有什么特殊之处居然引起了吕布的注意,但是既然吕布都这么说了,荀攸也就直接应道:“诺。主公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攸就先退下了。”

“去吧。”

看着荀攸离去的背影,吕布想了想,如果荀攸没抓到河东卫家什么马脚,最后让卫仲道去曹操手底下当粮官去了,他要不要想办法控制一下曹操的粮草呢?

嗯,别误会,他绝对不是想诱导曹老板杀粮官,他只是觉得如果粮草太多了,卫仲道当粮官可能会管理不过来,所以他想给卫仲道减轻一点负担罢了。

另一边,荀攸在离开了大将军府上之后,并没有直接去拜访蔡邕。

他觉得请蔡邕去教吕布小篆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河东卫家的事情。

所以,他先是去派人前往河东调查卫家,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这才亲自前去拜访蔡邕。

按理来说,这个时期的名士互相拜访,得先下拜帖,如果对方答应见面,就会回帖,然后双方约定好一个时间,再登门拜访。

但那是一般情况下。

荀攸现在日理万机,根本没空玩这种名士之间的游戏,所以他直接就亲自登门拜访了。

同时,他也认为蔡邕不会把他拒之门外。

事实也是如此。

如今的洛阳朝廷,吕布毫无疑问是一人之下的存在,再加上天子年少,所以即使是说现在朝廷就是吕布说了算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而荀攸作为吕布的心腹谋士,吕布在朝堂上的话事人,他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即使荀攸现在只是尚书令,论品秩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没有人敢小觑荀攸半分。

更何况,尚书令本就是职轻而权重的职位。

因此,蔡邕在听闻荀攸亲自登门拜访之后,虽然不知道荀攸的来意,但是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就亲自出门把荀攸迎进了蔡府。

将荀攸请进了厅中,蔡邕一边让仆役去准备茶点,一边也是开口道:“荀令君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

“蔡侍郎客气了。”面对蔡邕的恭维,荀攸回了一句,也是客气道:“蔡侍郎乃是当世大儒,名闻天下,尤其是‘飞白’一体,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要说起来,攸在蔡侍郎面前,还要执弟子之礼才对。”

荀攸的吹捧无疑是戳到了蔡邕的痒处。

他虽然所精甚多,诸如音律、经史等等,但是若要说他最为自豪的,那自然是他独创的飞白体了。

论当世隶书,飞白体若是自称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

这不是蔡邕自傲,而是这就是事实。

因此,荀攸这一番话说出来,蔡邕顿时就觉得眼前这个荀家的后辈顺眼了许多。

不过他嘴上还是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别人吹捧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两人闲聊之间,蔡府的仆役也是呈上了茶点。

等到仆役倒好了茶水之后,两人也是品了一会儿茶,蔡邕方才放下茶盏,然后又开口道:“荀令君今日登门拜访,恐怕不是为了品茶来的吧?”

闻言,荀攸也是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笑道:“果然瞒不过蔡侍郎慧眼。既然如此,攸就直言了。攸听闻蔡侍郎精通篆书、隶书,虽然隶书因为‘飞白’一体尤为擅长,但是篆书亦是不可小觑,不知是否如此?”

听到荀攸这么说,蔡邕也是笑着谦虚道:“荀令君言重了,对于篆书,老夫也不过是略懂,略懂,谈不上精通二字。”

略懂?

荀攸一听,顿时就放心了。

像蔡邕这种当世知名的大儒,他自己既然都说了略懂,那肯定就不成问题。

至少教吕布肯定是够了。

所以荀攸也是直接道明了来意:“不瞒蔡侍郎,攸此来,其实是带着大将军的命令来的。大将军想要学习小篆,却苦于无人教导,听闻蔡侍郎精通篆书,所以大将军便让攸来请蔡侍郎上门,不知蔡侍郎可否愿意给大将军这个面子?”

267.规劝

荀攸的话也是让蔡邕有些受宠若惊。

如今的他早已经过了那个愤世嫉俗的年龄,虽然心里仍有自己的坚守,但是相较于早年却早已看淡了许多,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应董卓征召入朝。

因此,在听到荀攸居然是吕布派来请他的之后,蔡邕的心思顿时就有些活泛起来。

当初他在被董卓征召入朝之后,因为他的名声和才华,还是比较受董卓看重的,然而董卓没蹦跶多久就被吕布干掉了,这一下子就让蔡邕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虽然吕布在掌权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般对朝廷中曾经和董卓有关联的臣子进行清算,但是作为被董卓征召入朝的臣子,蔡邕也基本上是断了再高升的念头,只是一门心思恪守本分,生怕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

甚至,他心里都打算再过几年就辞官,带着两个女儿去河东投奔老友去。

可现在荀攸这一来,无疑是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董卓之后,如今朝廷权柄最大的自然就是吕布这位大将军,如果他能和吕布处好关系,今后又何愁不平步青云?

心中迅速闪过各种念头,蔡邕表面上也是连忙开口道:“老夫何德何能能让大将军派荀令君来亲自邀请,大将军若是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只需一道命令即可,如此大礼,老夫不胜惶恐。”

看到蔡邕这般姿态,荀攸也是笑道:“如此说来,蔡侍郎是答应了?不过蔡侍郎也无需太过谦虚,攸以为凭蔡侍郎的才华,绝对当得起大将军这般重视。更何况,大将军是请蔡侍郎去教他隶书的,若是直接让人下令,岂不是让别人置喙,说大将军不尊师重道?”

“荀令君所言甚是,却是老夫考虑不周了。”听到荀攸这么说,蔡邕也是顺势道:“不过,大将军既有此心,那老夫择日便去大将军府上拜访就是。”

见蔡邕如此识趣,荀攸也是道:“如此甚好。不过,择日不如撞日,以攸之见,蔡侍郎明日便可前去,至于那些繁文缛节,则无需太过在意,大将军府那边,攸会帮蔡侍郎打个招呼的。”

闻言,蔡邕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礼数是死的,人是活的。

荀攸既然都这么说了,他如果再谈什么礼节,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了。

而荀攸等蔡邕答应了下来,也是直接起身告辞道:“既然如此,攸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就不叨扰蔡侍郎了,蔡侍郎明日直接去大将军府即可。”

见荀攸要走,蔡邕也是连忙起身相送道:“老夫送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