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 章(1 / 1)

朕绝不当仁宗 烟花若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身,而后说道:“宫里的女人再多,但我只有在你这里才能体会到家的感觉,因为只有在这,我才可以卸下重重伪装,做最真实的自己!”

沈墨染忽然想起了什么,忙说道:“对了!老公,我前些日子去那些小学走了一遭,发现上学的女孩子依旧是太少了,一所学校100名学生,然而女子却不过四五个,这样下去可不成。”

赵祯皱了一下眉头而后说道:“关于女子入学这件事,朕同朝廷大臣们争论过不知多少次了,诏令也下发了几次,但百姓们都不当一回事,我也很是头疼!”

沈墨染显然是女权主义者,想要给宋朝的广大妇女同胞争取更多的权力,但赵祯是男权社会的大佬,有些事情他并不好同群臣直接唱反调。

沈墨染见此边认真的说道:“老公!你不是相信那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吧!要知道这句话可是把我们女人害惨了,前天商会里有一个老板,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给了生意伙伴,结果让我知道了,我便他给踢出了商会。”

赵祯见此说道:“老婆!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出自明朝学者说得,关宋朝人什么事,再者说了这句话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上联的意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而下联的意思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并不是说女子就不能读书。这句话完全是后人理解错了!”

赵祯见此又说道:“你看看,朕后宫里的那些妃子,哪一个不是满腹才华,那做出来的诗词都比我要强上百倍,若我不是靠着抄袭的话,只怕早就被她们给撵下去了!”

沈墨染见此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而后说道:“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会请先生教她们读书识字,但那些勤苦人家的女子哪里请得起先生啊!我之所以这么努力的给你赚钱,也是希望你可以或多或少改变一些这个时代女人的命运,但你......”

赵祯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个时代底层女性的生活,但他知道由于大宋文化昌盛,因此文人们的眼界都是很高的,选妻不但看颜值,还要看是否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即便是青楼的小姐,那也是咬文嚼字之人。

儒学没有被阉割的时候,宋朝女性的地位比之唐朝还要高。

赵祯想了便说道:“其实我先前也曾下发过有利于妇女的诏令,比如天圣六年,我就下诏书,凡是入宫的女子,不论宫人还是秀女一律皆不得缠足,甚至还派人于各地下发有关禁止缠足的诏令,不是我不给妇女权力,但总归要一点一点来才行,毕竟我也有我的难处!”

缠足始于隋唐,兴起于北宋,三寸金莲每个男人都爱,但男人爱的是是纯天然的三寸金莲,绝非通过缠足造成身体残疾而产生的畸形美,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后世整了容的美女被老公识破之后,惨遭抛弃的主要原因之一。

沈墨染搂着赵祯的脖子,而后说道:“老公!你就不能想想法子,让寒门女子入学吗?”

赵祯深思熟虑了一下,而后说道:“眼下女子入学少的原因有两个,一者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父母们都认为女子读书是没用的,学会做女红,早点赚钱养家或者嫁个好人家才是正理,但这也能解决,不过说到底都是钱的事!”

沈墨染不解道:“这怎么又跟钱扯上关系了?”

赵祯笑道:“朝中大臣们先前反对女子入学的理由就是男女授受不亲,这一点好解决,兴建一些女子学校便是了,就是老师可能比较难招一些!”

沈墨染又道:“那如果那些父母不给她们上学又该如何?”

赵祯不在意的说道:“这个其实也挺好解决的,朕就下一道诏令,凡是入学的女子,免除该女子五年的人头税,你说怎么样?”

赵祯当初推行小学制度,本来制定的是五年,但最终从实际出发,只有三年,而赵祯又于各州县兴建了县学,县学一样是三年,而学生来源就是

沈墨染琢磨了一下,而后说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只不过如此一来,朝廷不是要少一些开支吗?”

赵祯耸了耸肩,而后说道:“所以我说嘛?说到底还是钱的事!”

沈墨染突然想起什么,便起身走只里间而后拿出一本书递给了赵祯,说道:“老公!你看看这个,考虑一下是否可行。”

赵祯打开书一看,上面写着赫然有关筹建钱庄的各种程序。

第201章 铸币

一连两三日,赵祯处理完政事之后,就是在崇政殿内看沈墨染写的关于筹建钱庄的计划书,不得不说,沈墨染不愧是商业才女,这份计划书写得很是详细周全,让赵祯不由得动了心。

宋朝四川路设有交子务,但自始至终都是片面的,仅仅局限于四川一地,早在天圣五年,赵祯就下令取消了各地的铸币权,禁止民间私人铸造货币,凡是发现私造钱币的,一律处以死刑,抄没家财,且全族贬为奴籍,在如此重的处罚之下,大宋境内已经没有人再敢私自铸币了。

沈墨染除了给赵祯一份钱庄的计划书,还给了赵祯一份关于校准度量衡的建议书。

“官家,三位相公到了。”

内侍张茂则走进来拜道。

“宣!”

赵祯将手里的书放了下来,而后说道。

“臣等拜见官家!”

王曾、吕夷简和晏殊三人走进来忙异口同声的说道。

“来人!赐座!”

待三人坐下之后,赵祯方才说道:“朕昨日让三位相公起草的有关女子入学的诏书可下发了?”

王曾拜道:“回官家!臣已让吏部官员去办了,具吏部尚书高若讷反映说,百姓得知女子入学可免五年人头税很是积极,都盼望着朝廷早点建设女子学校呢!”

吕夷简出言道:“官家!我朝女子远远多于男子,而且官家制定的女子学校是五年,若让符合年龄的女子都入学,那么朝廷每年会少不少税收呢!”

晏殊出言道:“官家!臣以为是不是把这五年的年限也改为三年或者两年,同男子学校一样。”

赵祯想了一下说道:“朕制定的女子学校是五年,年龄要求是8到12岁之间女子入学,之所以这么制定,是因为大户人家的女儿可以一直读书,但普通百姓之家的女儿只怕一生当中只有这五年的时间可以读书识字。

而且男子学校虽是三年,但三年之后,若有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