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卫家少主见李儒(1 / 1)

三国:王者皮肤 无心煮酒 1772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123章 卫家少主见李儒

  “多谢县令。”

  众人更加兴奋。

  每月百钱,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以往他们每个月能挣十钱都算好的了,大部分时间连一钱都没有。

  “但有一点本官要提醒你们,蒸馏酒的酿酒之法乃不可外传,哪怕是你们最亲近之人也不行。

  若有人敢违背,别怪本官翻脸无情。”

  说到最后,刘烽身上杀气一闪,吓得牧野等人大汗淋漓,差点跪倒在地。

  “请刘县令放心,我等绝对守口如瓶,绝不外传。”牧野等人连忙郑重其事地说道。

  刘烽点点头,道:“行了,下去准备吧。”

  他还要用蒸馏酒赚钱,自然不能将方法外传。

  当然,即便方法传出去,没有蒸馏器具别人也无法酿造出来。

  蒸馏器具的打造是分开进行的,每个铁匠负责一部分,他自己来组装。

  这样一来,蒸馏器具的打造之法便不会泄露。

  “草民告退。”

  牧野等人纷纷见礼,而后转身离去。

  在武威县热火朝天地忙着酿造蒸馏酒时,皇甫嵩已经成功抵达长安。

  他上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功挡住了叛军的攻势。

  让叛军想要以迅雷之势攻破长安的计划彻底泡汤。

  叛军数十万,兵力太过庞大,皇甫嵩也没有带兵出城追击。

  现在大汉已经被叛军弄得风雨飘零,不能再败了。

  所以,他必须慎之又慎,没有绝对把握,绝不轻易出城。

  在这样的计策之下,叛军几次想要攻下长安的计划都付诸东流。

  不过,皇甫嵩死守长安不出,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口中,就成了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几次贿赂张让和何进,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一个月后,李儒再次抓住机会,先是贿赂了一些其他的宦官,诬陷皇甫嵩承担着朝廷的重任,到了长安却安于享受,毫无作为。

  更下了大本钱,再次贿赂张让和何进,让他们出面,请刘宏调董卓前去镇压叛乱。

  刘宏听信谗言,一怒之下罢免了皇甫嵩,让其返回洛阳待命。

  随后,又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代替皇甫嵩。

  并听从张让的建议,任命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在张温帐下效力。

  这一次,董卓和李儒总算是得偿所愿。

  圣旨只让董卓一人前往,所以李儒和西凉军只能留在河东。

  不过李儒并不担心,只要镇压了叛军,董卓就能东山再起。

  在董卓离开后不久,李儒府上来了一个文士。

  “你是何人?”大厅之中,李儒询问道。

  文士左手压右手,并藏于袖子里,举手贴在额头,九十度鞠躬。

  随后起身,手再次放在与眉毛齐平之处,随后才缓缓放下。

  李儒眼睛眯了起来,如此正规之礼,绝对是出自世家之人。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小世家。

  “在下卫觊,字伯觎,见过李先生。”

  文士语气很温和,却透露出一股非凡的气息。

  “卫觊?”

  李儒目光一闪,也以同样的姿态见了一礼,道:“原来是卫家少主,儒失礼了。”

  卫觊年少成名,才气传遍大江南北,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而且,作为河东卫家家主长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卫家将来的继承人。

  见到这一幕,卫觊满意地点点头。

  礼节,是文士之间相互尊重的首要环节。

  如果被人给你见了礼,你一笑而过,那么你就等着被人记恨,甚至报复吧。

  “不知卫家少主此番前来所为何事?”李儒将卫觊邀请入座,让人看茶,随意地问道。

  他心中有所猜测,但并未点名。

  这些世家子弟,最重面皮。

  人家还未说明来意,自己就将其点出来,也太不给面了。

  得罪世家,还是河东的世家,这种事他自然不会去做。

  虽说现在表面上河东被董卓掌控,但李儒很清楚,以卫家在河东的地位,对董卓动手也轻而易举。

  这也是李儒一直想要让董卓前往凉州的原因之一。

  凉州没有顶级世家,只有一些小世家,对董卓的威胁最小。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卫家也不会与董卓作对,那对他们也毫无好处。

  卫觊喝了口茶,笑道:“李先生既然猜到了,何必多此一问?”

  李儒悠闲地喝着茶,没有反驳,也没有说话,等待着下文。

  卫觊继续道:“虽然之前你我从未见过面,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那便是冠军侯刘烽。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先生,你说是吗?”

  李儒笑道:“卫家少主所言甚是,只是不知卫家少主代表的是个人,还是卫家?”

  卫觊放下茶杯:“家父顾及与蔡大儒的关系,不适合出面。但觊所作所为,皆是家父默许。”

  李儒点点头,道:“既如此,不知卫家有何计划?”

  卫觊道:“觊将李先生当成是朋友,就不拐弯抹角了。我卫家可以联合凉州各大世家,联手打压刘烽,让其无法威胁到董将军。

  而我卫家,希望李先生能帮我们对付一个人。”

  “谁?”李儒问道。

  “蔡邕!”

  卫觊淡淡地吐出两个字。

  李儒瞳孔一缩,端着茶杯的手一抖,些许茶水洒了出来。

  卫家竟然想要对付当朝大儒?

  大儒,仅凭这两个字,在文士心中便是无法逾越的高山。

  若没有一击致命的理由,谁敢去对付大儒?

  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天下文士的公敌。

  卫家不敢冒这个险,所以想要让自己顶在前面。

  可问题是,他也不敢冒这个险。

  李儒放下茶杯,道:“怕是要让卫家少主失望了,蔡邕乃当朝大儒,更是儒心中之楷模。此事,儒做不到,还请卫家另请高明。”

  卫觊脸色沉了下来:“在李先生心中,一个蔡邕,大过我整个卫家?宁愿得罪我卫家,也不想去招惹蔡邕?”

  李儒摇头道:“儒自然不想得罪卫家,但也不想去触犯大儒。得罪之处,儒日后自会亲自去卫家,向卫家家主请罪。”

  得罪卫家,最多成为卫家的敌人。

  若是贸然招惹一个大儒,将成为整个天下文士的敌人。

  孰轻孰重,他还分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