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张松献图
0314 张松献图;
文聘诧异地看了张松两眼,从桌案上拿起那封书信,刚到展开来看,一股奇奇怪怪的酸臭味就飘进了文聘的鼻子,直接就让文聘皱了皱鼻子。
张松看到文聘的样子,心中顿时想到了什么,赶紧把头一低,不好意思再去看文聘。
这几天张松光顾着赶路,都已经忘了法正那封书信还放在自己的靴子里。
直到已经站在荆州大营辕门外了,张松才突然想到这一茬,趁着卫兵向里面禀报的功夫,将这书信拿了出来,踹进来怀里。
要知道,这三天时间下来,张松非但每天都在走路,并且几乎连鞋都没有脱过,这封书信在这种环境下呆了三天,上面的字迹还能够看清楚已经是万幸了。
虽然信上的味道很容易让人引起不适,但事关军机大事,文聘还是强忍着将这封信上上下下看完,眼底不自觉的涌现出一抹震惊之色。
等文聘再抬头看向张松时,那目光就完全变了,从最初那种带有审视的色彩,变成了一种亲切与欣赏,就像是见到了什么可爱萌物一般。
“张大人,你这信上所说,都是真的?”文聘的声音还是有着几分不敢相信。
毕竟这书信上的内容如果准确无误,背后没有什么阴谋的话,那这简直就一场从天而降的大富贵啊!
“禀将军!这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千真万确,更是发自属下的真心!”张松赶紧表着忠心。
文聘点了点头,把信往一旁的周瑜面前一递,沉声说道:“公瑾,你也来看看这封书信!”
周瑜应了一声,起身来到帅案旁接过书信,下示意缩了缩鼻子,将这封信通读了一遍,最终把目光定格在了落款上。
“法正法孝直!”周瑜的话语之中莫名透露出一丝忌惮,抬头看向张松说道,“张从事,这信中的计划与猜测,都是出自法孝直一人之手吗?”
“不错!张某最多也是算个信使的身份吧!”张松毫不吝惜对法正的夸奖,如实说道。
“好!”周瑜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这信上说,张从事此来德阳,是奉刘季玉诈降献图!那这所谓的布防图何在?”
“哎呀!”经周瑜这么一提醒,张松才如梦初醒,赶紧从怀中掏出那张布防图,试探性地对文聘说道,“将军,不知可否接你帅案一用!”
文聘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点头应允。
张松上前几步,将这布防图平铺在了帅案之上,严颜、甘宁等人也就一起凑了上来,想要看看这图上的内容。
“诸位且看,涪县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但唯有西北方向有一条小路,名唤阴平道。如果从这条小道通行,便可绕过一切险要关隘,直抵涪县城下!”
“按照刘季玉的命令,是要张某以这样的理由,将荆州的兵马引至阴平道下。蜀中大将庞羲已经在阴平道布下重兵,只要荆州的兵马一到,就有毕其功于一役。不过现在看来,自然已经是无稽之谈了。”
“这密信我没有看过,所以不知道信中有没有提到,为了让荆州兵不起疑心,庞羲很可能还安排了后手,也就是涪县守将高沛诈降之事!”
话说到这,张松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严颜,“不知严老将军,可曾受到了高沛的密信?”
文聘、周瑜等人闻听此言,也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了严颜。
这个……
张松这话一出口,就听得严颜是心惊肉跳。
如果这件事不被当众点出来,严颜还有些考虑的余地,现在张松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若是再不承认,那无疑就有了通敌的嫌疑了。
一念及此,严颜不敢再有丝毫的犹豫,赶紧从怀中掏出高沛的密信,呈到了文聘 面前,沉声说道:“禀将军,末将与昨日收到这封密信,只是始终猜不透这信上的真伪,故而迟迟不敢呈于将军,还请将军赎罪!”
“无妨!”文聘无所谓地摆了摆手,从严颜的手中接过密信,展开这么一看,脸色不由得变了几变。
“张从事,你所说不差!那高沛在信上说,若是荆州兵能直抵涪县城下,他便献关投降。如此看来,这确实是刘季玉的诡计!”
文聘心有余悸地说道,看向张松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激。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张松送来这一阵及时雨,在这种双重诱惑下,文聘难保自己不会下令出兵涪县。
到那时正中蜀军埋伏,一切也就都悔之晚矣!
法正当初所说的高沛诈降之事,只不过是主观的猜测而已,虽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张松还是抱着几分怀疑,不敢完全的相信。
可现在听严颜所说,以及见到高沛的这封密信,张松真的是惊讶万分。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张松不相信。
这法孝直……竟真的是如此高明嘛……
“文将军!兵贵神速,事不宜迟,既然法正所料不差,那不如就……”张松话说到这里,就截口不言了。
张松心中明白,自己虽然有些归附,但就目前而言,还只是一个外人。
贸然指手画脚,很容易就招致对方反感。点到为止,双方都不难看出,而且张松相信文聘已经明白了自己意思。
此时文聘对张松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又有严颜的密信为佐证,更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因此下意识的就想要点头应允。
可明显周瑜反应要更快,直接抢在文聘的前面说道:“张大人,你一路跋涉至此,舟车劳顿,不如先下去休息一会儿。兹事体大,还容我们商议一番。”
周瑜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人家要内部商议以下。
张松虽然是打着归附的旗号来得,但至少现阶段还无法真正融入到荆州军中,便也没有多说什么,再次施了一礼,便转身退出了房门。
张松这么一走,文聘便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周瑜问道:“公瑾,你这是何意?莫非你察觉到了这其中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