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聂挽留将定海波,华斩风,陈友士三人提审出来,随便问了些他们和银尘并肩作战的情况,就将他们放了,卸甲收兵赶出城门。暗卫和龙禁尉们全都战死,三个人虽然满腔悲愤,却也无可奈何,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是被北国人击败的,是被南国朝廷击败的
“走吧去姑苏,那里好歹还有真王大人顶着,否则天下之大,又有哪里容得下我等”喜欢出主意的陈友士话虽难听,却也道出了不争的事实,这世界上,唯有银尘,万剑心这样的正道,才能容得下他们这样的忠勇。真王也好,“武陵王”银尘也罢,原本也不是这广阔天地间能容纳得下的,他们其实靠着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在这灰色的人间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三个背负着无数战友的牺牲,朝廷的集体背叛和一座城市的倾颓之殇的男人,脱下军装,背起民夫的行囊,相互搀扶着上路了,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城门前的灯火照亮的范围外的那一瞬间,远远看着他们三人背影的聂挽留,不禁老泪纵横。
“天佑北国,我聂挽留可不希望晚景如此落魄凄凉。”聂挽留心里认定,这三个人,其实已经只剩下三个躯壳,他们的灵魂,早已作为新柴,燃尽在这场伟大又卑鄙的破城战中了。
风渐渐大了,秋夜里的风声如同受伤的野兽发出的呻吟,又仿佛万千死者的亡灵在高天之上的哭诉,灯火照亮的街道上,无论泼洒上多少护城河的水,依然洗不掉那鲜红的色泽,因为护城河里的水,早已是同样的鲜红一片。
这真是狂风的伤痕,大地的血。
昭和九年十月初十
潘兴城的鲜红色调在一周之后也没有消失,民房上的烈火还在燃烧,街道的血迹也没法消除,只有凌乱的尸体和破碎的脏器被清理干净,北国的战损与平民的伤亡,都写在一份呈递给哈兰玄冥的报告中,而这位在无数次战斗中用睿智与忠诚挽救的帝国和军队的名将,看过报告之后就将这张本身都透着血腥味的纸扔进了火炉。
他甚至没胆子将这样的报告呈递给皇上。他知道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这座曾经辉煌无比如今也是灾难深重的城市,实际上历经三次屠城,真的和“嘉定三屠”有的一拼,尽管第三次屠城是傀儡宗在杀北国人,但无论如何,算上那残酷的城防战,这一个月,几乎算是千年文明史上最残酷的一个月了。
毕竟以往朝代更替的时候,不会有一千具喷火的傀儡来凑热闹。:
===第九百八十章. 曾经荣辱
银尘的离去对哈兰玄冥来说算是最好的消息了,同时,作为兄长的他也真的打算劝劝自己当皇上的弟弟,好好重视起来这个从张家逃出来的“小奴”了,哈兰玄冥认为北国,准确地说哈兰家族必须和这个人至少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否则无论他是不是投靠了南国的另外一位或者几位皇帝,最终的结果依然都是被建州奴儿那帮子败事有余的疯子“俘获”,而银尘一定不会和建州奴儿们同流合污,正如北武帝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一样,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银尘暴起反抗,将哈兰的北国政权和建州奴儿们揪在一起打。
那可是真正是池鱼之殃,倒霉也得有个限度啊
哈兰玄冥不会考虑和建州奴儿公开决裂这样的选项的,因为建州人在北国的地位,就是一个国家里少数民族的地位,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敌对,只能通过教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人,问题是,北国的文化软实力连南国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如何教育得了这些有着自己文化生态圈的建州人对于北国的文臣们来说简直无从下手
哈兰玄冥就是这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恭恭敬敬站在了那被“天变”抹平了禁咒影响的北大门前,等待着这个帝国最重要的人前来,哈兰玄冥知道这历史性的时刻对于他,对于他的弟弟,对于他的家族甚至他们曾经热爱过的国家究竟意味着的什么,他也当然知道,站在身旁的帝厉摩罗和纳诺蝮蛇此时绝对都是一脸懵逼。
“皇上要来飞燕城那一次还没玩够”哈兰玄冥清清楚楚地记得十息工夫前纳诺蝮蛇知道这个消息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以及他脸上毫无保留的单纯的吃惊:“南国伪朝的那些个沐猴而冠的家伙喜欢游山玩水,劳民伤财也就罢了,难道我们这么英明的皇上喜欢专门看军队喜欢在銮舆上把自己累个半死么”
哈兰玄冥没法解释这个,他也知道第六王朝的时候,李家和建州奴儿们没少出过龌龊事情,但是,国家利益和个人恩怨,从来都没法放到一起来讨论的。
终于,在初十这天早上灰蒙蒙的晨光之中,那金色的銮舆率领着出人意料的,庞大到令人战栗的豪华车队,在滚滚烟尘与鼓乐声中,缓缓开进,面对着这支豪华得简直称得上铺张浪费的车队的一千五百将士,居然不由得产生一股即将被碾压成渣的震撼感觉。哈兰玄冥知道这是他的弟弟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铺张浪费的行为,因为他此时代表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数百年沉浮荣辱过后,洗尽韶华只留下闪光的黄金品质的家族。那车队中不仅仅有一位年轻气盛的皇帝,还有整整一个谱系的帝家灵位。
鼓乐喧天如同胜利的凯歌,噼啪的鞭炮声反而听得隐隐约约,队伍是从飞燕城出发的,之前的路上肯定极尽低调与隐秘。这支车队其实有朱雀决战营和北方最著名的天行武馆联合护送,而且天行武馆的总馆长未必知道真相替皇上押镖,给钱就行,管你要送的是死人还是地行龙呢。
队伍慢慢地近了,庞大而喧哗,和不久前真王的车队进城相比,这个阵仗只怕大出十倍不止,所有没有在这场浩劫中死去的潘兴城的市民都被迫强装欢笑地站在城楼上迎接,当然暗地里不少人都在唾骂,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在一周前那场惨无人道的屠城中死去的至亲。
当然北国人对于这些百姓不会客气的,他们最终的结局就是被赶出潘兴城,在周边成立分散的小村落,从高高在上的贵族沦落成靠着土地和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