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的辛苦,三人和在场同学都认真听了。
说实话,就技术层面而言,程玉安对120帧还挺有兴趣。冯晓刚由技术创新谈到《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取景:“此前张一谋导演曾经拍过《秋菊打官司》,我怎么从其中的形式中走出来,之前很长时间都是用纪实的拍摄方式,我想能有一种改变。所以想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都是用的山水花鸟团扇,西方也有拉斐尔等与宗教有关的圆形的画。我选择了婺源这个水乡,扩到圆形里,很相得益彰。等慢慢深入进去才发现所有系统都变了。构图、景别都变了。反而把银幕缩小了,景别却松了。镜头的光线也变了。”
“过去拍电影都是拉反差,希望把影像反差加大,使影像变得更有力度、更精彩,但是这个圆的里面恰恰需要特别灰的,低反差的一个画面,跟习惯特别不一样,在灰的画面里,将黑的衬底,圆变得有山水画的味道。”程玉安接过话来,先捧了两句:“我就没两个导演这么大胆。”
“程导在《流浪地球》上不也用了4k3dimax吗,这套技术也是目前最先进的。”程玉安说起自己用这套设备的初衷:“是为了特效更加好看。
“但其实,《流浪地球》有些镜头并没有用到4k这么高的分辨率,出于对影片中具体环境的考虑,比如地下城,这个环境就不用表现得那么高清,我们就用了普通摄像机。”贾樟柯对技术并不追求,在这一部分也就没参与深度讨论,而是问冯晓刚的转型问题:“晓刚导演,从《1942》之后,你的创作在调整。从过去喜剧之王、贺岁片之王,突然注入很多类型,触及到历史,包括复杂现实,到了这阶段,为什么有这样转变?”冯导刚拿完a类电影节,要开始装杯了:“因为我在中间兜了一个大圈,一开始其实要奔着这条路走的。”
“我也确实因为拍电影赚了很多钱。我在想,我要做点什么,还是要回到我最想做的事上去,不要再去更多地妥协,应该是自己非常想拍的东西拿出来拍。还有一个就是,拍电影需要体力。我想我就是再勤奋,再努力,恐怕也就是六七部电影吧。所以不能再浪费时间。”
“现在有一句话叫做顺势而为,好多人劝我,市场这么好,什么东西观众喜欢,顺势而为。我现在想的是要顺心而为,不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话,我觉得90%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缺我这么一个。”
“其实我要谢谢程导演。”
“哦?”程玉安可没想到他会cue自己。冯晓刚回忆起《1942》:“我记得当时电影票房不是很好,公司内部很沮丧,当时程导发了篇微博说,拍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是赚票房,而是告诉观众还有这么段历史。”程玉安连忙笑说客气。
说回技术问题,程玉安直言:“虽然也用了4kimax,但我不认为这种超高清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李鞍一副洗耳恭听地表情示意程玉安继续讲:“我担心的是高帧率或者高分辨率,会破坏电影本身的连贯叙事。
“《比利林恩》我看了,球场那一幕,我甚至能看清看台最后一排的观众,整个画面太清楚了,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太多,会对导演的叙事和表达造成很大的干扰,我不直到要看荧幕哪一块。”贾科长同样表达了这种担忧,而且引用了电影史上关于帧率的争论,从黑白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当然,这些知识台上的人都知道,贾科长是讲给台下学生听的。
“除了叙事外,成本也是一个要考虑的方面。”别以为科长拍文艺片,就不懂钱方面的东西。
“120帧的推广太贵了,我觉得影院未必会跟随影片来更新设备。而且,剧组也未必会跟着做120帧。”李鞍没有试图去说服贾科长和程玉安,而是笑说:“两个月以前,我抽空休假两个礼拜,跟太太爬山,从山上滚下来,腿受伤了,将近两个月才恢复,所以我也是在工作上比较安全一点。”活动就此结束。
程玉安谢绝了清华的宴请,说要回去。程玉安不是技术派,甚至在这方面偏保守,他依然认为3d不会成为主流,vr只是小众狂欢,互动电影更是无稽之谈。
程玉安邀贾科长同车返回,两人在车上又讨论了一些技术和电影上的事,这才分开,各自回去了。
第七百四十八章 止杀
在国际荣誉上,除了二封奥斯卡,程玉安并不输李鞍。
但程玉安不看好120帧的说法,第二天却鲜见报道。
媒体依然在为120帧唱赞歌。
程玉安倒也理解,李鞍跑遍全球为120帧吆喝,自己却当场泼人冷水,他在业界的咖位又摆在那儿,媒体只好不理程玉安了。
李鞍在昨天的活动上,透露自己手里还有一部讲拳击的电影——《马尼拉之战》,说拍完这部想回来拍华语片。
但程玉安知道,《比利林恩》扑街后,这电影就胎死腹中了。
11月初,《奇异博士》上线公映,成绩非常好。
影片中的镜像世界特效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天工异彩蹭了电影的热度,在官微为网友大致讲了镜像世界是怎么做到的。
并坦言:“镜像世界是目前难度最高的特效,也是业界费用最贵的视效镜头。”
网友在微博下留言,问天工异彩能不能做。
天工异彩很委屈地说:“能做,但是很少有剧组愿意做这个特效,我们很难接到订单。”
而在11月的第二周,和《比利林恩》同期上映的,是远程“贼心不死”的武侠片《止杀》。
江雪柔固执地不相信“武侠已死”,尽管公司内部也不愿做武侠,但她还是拉了以前周易的老伙计,攒了2000万把这片子拍了出来。
这片子最大的大牌是刘施施,还是客串男主角的死鬼老婆,出场十分钟被人干掉,后面就活在主角的记忆和梦境中。
故事改编自《疾速追杀》,但改编力度很大,本土化做得很好,不是资深观众还看不出两部片子的联系。
剧组宣发经费有限,大胆地选择了以线上宣发为主,而且主要走短视频宣发渠道。
快手、抖音和A站、B站都投了不少资源。
在电影公映前的半个月,剧组开始炒武侠怀旧风。
先是踩一波现在的仙侠剧打戏不好看,各种特效和慢动作,丧失了动作戏应有的质感。
这一波拉踩确实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呼应。
“现在这群人,不说练功,他们连马都不会骑,还指望他们能打得好看?”
之后再宣传以前的武侠片打戏有多好看,江雪柔还特意拉出《水月洞天》做比较。
在短视频平台确实引起了一波不大不小的武侠怀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