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1 / 1)

光影大玩家 疑似风月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己手里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西门吹雪换掉!

程玉安基本不干预这个计划的选角,但他实在是想把何润冬换了。

他就是哪哪都不像西门啊!

在程玉安的干预下,原定出演叶孤城的颜宽饰演西门,而沈小海被安排出演叶孤城。

两人都在《天下第一》中和远程合作过。

…………

《霍元甲》到底没算在2005年度里去。

不然今年中影的KPI会更好看。

《霍元甲》凭借李连结强大的号召力,在腊月27上映都能撕下1亿的票房。

这年头可没有春节档的概念。

《时空线索》和《无极》票房的大头都是在春节前拿到的。

但这片子,怎么说呢,程玉安觉得不好!

但他不敢公开说,敢说李连结不好?

更何况他拍的还是中国功夫和霍元甲这种有民族气节的英雄。

你敢说他不好?

但我们不能看他拍的是类主旋律就给他唱赞歌,不好就是不好。

后世建字头主旋律片,拍不好观众照样骂。

在程玉安看来,《霍元甲》太板正了。

标标准准的三幕剧:年少轻狂惹祸,世外桃源净化心灵感悟大智慧,出关后升华主题打洋人。

当然,这不是毛病,三幕剧是最好用的戏剧形式,《无极》也是三幕剧结构,陈导不就玩砸了。

《霍元甲》的毛病在于,太急于升华主题,以至于陷入了生硬的说教。

也正是因为这个,电影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导演想把霍元甲塑造成类似甘地、马丁路德金那样的无害的神像式英雄。

还把国人自强和抗击侵略者的因果关系故意模糊掉,导致的结果就是后半段主题成了圣母式说教的痴人说梦。

比如最后霍元甲被下毒吐血不止,这时候导演和编剧都应该把观众的怒火引向列强,但霍师傅却劝大家:“你们要做的不是去报仇,仇恨只会生出更多的仇恨,我不想看到仇恨,最重要的是强壮自己。”

这算什么?

亡国灭种的国难之际要国人放下仇恨?

李连结想在传统功夫片上取得突破,想体现哲学和思辨,但选择了一条最糟糕的路。

他反思自己的文化,试图把本国文化放在一个低姿态以迎合国际社会。

但这恰恰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相比他过去的《精武门》和《黄飞鸿》系列,思想深度反而开了倒车。

《精武门》和《黄飞鸿》讲的也是传统功夫对抗列强的坚船利炮,《黄飞鸿》的主题曲更是《男儿当自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爱国立场,并且强烈地表达了练武强身健体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当然,陈真和黄飞鸿都失败了,所以结尾会露出一股无奈和迷茫。

但《霍元甲》里却刻意回避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矛盾,反而大谈什么爱与和平。

甚至说:“国人当自强,也确实这么多年来我们自己人打来打去,互相瞧不起,让人看了笑话。洋人把我们看成是‘东亚病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些人自己有病都不知道。”

仔细听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甚至无比的正确。

但放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说这种话就是软骨头。

擂台上签生死状时,霍元甲的一番话差点让程玉安提前离场:“在擂台上以命相搏,是中国历来的陋习。”

西方人动不动就拔剑决斗就不是陋习了?

霍师傅甚至还劝大家:“不准滥用武术歧洋排外。”

都骑脖子了拉屎了,还不准反抗?

霍师傅被毒杀后,全场人默不作声,还是一个rb人怒斥下毒之人。

最后的最后,电影结束,导演还不忘在片尾字幕上写精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大赞精武会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导演就差把“孝顺”两个字打在屏幕上。

《霍元甲》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它的动作设计确实好。

打戏非常漂亮。

程玉安不知道这种片子为什么会有1亿票房,这要是晚个十几年,导演和演员怕不是要被喷炸。

大卖的原因,程玉安想了一下,大概是营销做得不错。

这电影打出的是“李连结最后一部动作片”。

程玉安当然知道这是假的,明年他就会拍《功夫之王》。

为什么会说到《霍元甲》?

因为这片子被霍师傅后人起诉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好的公路片

经过4个月的拍摄,冯晓刚的大片《夜宴》也终于杀青了。

相比起开机,《夜宴》的关机仪式显得简单得多。

只在剧组内部办了个仪式,没有邀请媒体,只是剧组工作人员一起吃了个饭。

具体消息还是华艺副总裁徐丽透露出来的。

去年贺岁档,光看《无极》《时空线索》和《金刚》打架了。

但冯晓刚的缺席并没有让贺岁档缺少欢声笑语,大家都忙着看《无极》的笑话。

冯晓刚的大片已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

刚刚拿下1.7亿票房的程玉安还没有动静。

通过这次贺岁档征战,程玉安得到了市场的彻底认可。

也彻底站稳了国内一线导演的位置。

再也没有人能忽略这个24岁的小伙子。

程玉安拍电影也再也不用到处拉投资了,终于有人主动给他送钱了。

华艺、中影、上影,甚至西影集团都挥舞着钞票问他什么时候也搞一部大片出来。

最夸张的还要属伯纳的于东,直接说如果程玉安要拍大片,他可以出1亿。

但程玉安不接招,直接对外放出话去,今年不会搞所谓的大片,今年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公司发行部门的建设和对新人导演的培养上。

是的,经历过偷票房事件后,远程传媒要组建自己的发行部门了。

韩三萍说是要彻查此事,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中影仍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说法。

程玉安知道这事儿就这么被混过去了。

所以姑侄俩之后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

至于培养新导演的事,一个重要原因是程尔撂挑子不干了。

他无疑是个优秀的导演,但不是个合格的工具人。

他太有想法了,而且性格执拗高傲。

他之前本就不想接《向日葵》,他看不上这样肤浅的故事。

拍《向日葵》一是当时他生活拮据,需要远程传媒提供的丰厚报酬,二是他想见见偶像刘得华。

《向日葵》拍完后,程尔就转到自己的剧本《第三个人》。

这片子早在03年就拿到了拍摄许可,磨磨蹭蹭今年才动手。

然后程尔就不理程玉安了。

这样一来,程玉安手上的导演就有点不够用了。

郭飞已经转了制片人,基本不再拍戏,黄克在《士兵突击》剧组,宁皓还在做《疯狂的石头》后期,韩严忙着毕业短片,也腾不出手帮他。

青年导演靠不住,只能往老一辈导演里找人了。

正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