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手机会有一个大市场。
《挣扎》的每一次获奖,每一次上热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给“宝丽”手机打广告。
“我们将推出全新的,宝丽二代手机,二代手机在一代的基础上,它性能更稳定。”
“没有任何拍照痛点,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高端手机!”
看着蜂拥朝着刚开业的门店冲进去的粉丝们,张根水心中乐开了花,继续扯着喉咙大吼大叫。
……………………
周洋的获奖感言非常短。
说了几句话以后,便走下台了。
站在舞台上的他并不紧张,也并不是英文水准不行。
他是隐隐感觉有些担忧。
他只是想到了迈克尔.摩根的枪击言论。
他知道这应该是一次炒作,不可能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但莫名就有些脊背发凉。
于是……
他说完感言以后便走下台了。
沿途他听到了迈克尔.摩根、维尔.史密斯、克里斯蒂安的祝贺声……
他露着礼貌性的笑容,拿着奖杯坐回到了位置上。
舞台上灯光依旧灿烂,一撮撮人上去又下来,惊呼或者激动。
舞台下詹姆斯.邦特又开始找周洋聊起了天。
他似乎对周洋获不获奖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周洋在舞台上短暂的不安和紧张产生了兴趣,一直在问这问那。
周洋开始变得有些不自在了起来。
事实上……
他觉得自己在舞台上掩饰得很好。
但不知怎的,詹姆斯.邦特的眼神仿佛是X光,仿佛能透过周洋的皮肤看穿周洋的一切一般。
在回答了几个问题以后,他不经意间看到詹姆斯.邦特的助手帮他捡起地上的一片片纸屑。
助手表情无奈。
那都是詹姆斯.邦特写的剧本废稿,短短半个小时,废稿就被写一大堆了。
当听到周洋一些对恐惧的回答以后,詹姆斯.邦特很满意,随后又开始询问起了周洋是否有深海恐惧症,如果想拍一部深海类型的电影,到底会怎么拍,如果拍沙滩类电影,他会怎么拍,怎么呈现其中的恐怖感。
很难相信,“好莱坞恐怖之王”的詹姆斯.邦特此时此刻像一个问卷调查的工作者一样,会向周洋这么一个年轻人问一些最基础且且没什么营养的问题,并且还亲自写来。
“他经常这样,周洋先生,请别介意……这几年,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探索欲,前段时间,他还花了接近一亿美元的巨资打造了潜水器,潜入一千米深的海里调查鲨鱼的习性……他甚至想去海洋里挖那些沉船宝藏……”助手尴尬地笑了笑,趁着詹姆斯.邦特写东西的功夫,跟周洋说出了这句话。
“真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前辈!”
周洋听到助手的声音以后,忍不住发出了一阵赞叹。
当詹姆斯.邦特写了几分钟后,他又抬头继续跟周洋聊着环保的话题。
聊着聊着,周洋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电影片段,随后看着詹姆斯.邦特。
“邦特先生,你要拍一部关于鲨鱼的恐怖电影吗?”
“是的,这是我写的剧本简介,要看一下吗?”
“好啊!”
舞台上。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如火如荼地颁奖着。
舞台下,周洋和詹姆斯.邦特则聊起了剧本。
本该记录那些获奖者表情的镜头突然扫到了周洋这边,并定格了下来。
第325章 新篇章
人们有时候总会将一些名人的成功归类为一些外部因素,譬如家庭、譬如运气、譬如异禀的天赋等等,然后告诉自己他们的成功只是偶然,是无可复制,甚至觉得这一切就是一个人能够真正成功的真相。
挪威作家卡维在《美国电影历史》里评价詹姆斯.邦特的时候,就用一段话来形容詹姆斯.邦特从卡车司机转行到导演的传奇事迹,一小段文字描述中,充满着无可匹敌的幸运、自小就展现过人天赋、家庭的背后支持、以及一个当制片人的远房舅舅……
貌似揭露真相看穿一切的背后,似乎总会下意识地忽略成功者本身付出与努力。
这些东西仿佛很廉价,廉价到不值一提。
但在周洋看来,詹姆斯.邦特的成功,似乎努力和专注反而占着大多数因素。
戛纳颁奖典礼依旧在继续着。
迈克尔.摩根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这个奖项又名评委会大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二等奖。
当主持人宣布这个奖项揭晓的时候,全场观众们一片哗然,有几个人面面相觑,透露着一丝迷茫。
虽然这些奖项都是分开的,但戛纳国际电影节历史上,获得了这个奖项的电影极少能同时获得金棕榈大奖……
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莫非《摄氏911》拿不到金棕榈大奖?
掌声、小声议论声、恭喜声在整个会场响起。
吵吵闹闹的戛纳电影节,并没有影响到周洋和詹姆斯.邦特两人。
一个接过废稿剧本在看,另一个则是继续刷刷刷地写着。
詹姆斯.邦特虽然看起来有些神经质,但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极强,在刚才跟周洋短暂的交流中,他似乎得到了什么启示,开始低着头,继续写起了新稿。
隐隐约约的灯光下。
周洋则是看着标题为《深海》的剧本废稿。
虽然是废稿,但剧本的字体非常工整,几乎像印上去一样,同时废稿下方还有拍摄手法,以及分镜插图画。
以周洋的眼光来看这个废稿,他完全看不出这个废稿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以詹姆斯.邦特稿子里的镜头来拍摄切换,观众的感官体验绝对不差,甚至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废稿的大纲则是非常简单,更像是一组关键词。
譬如:鲨鱼、深海、沙滩、旅行人、愚昧无知、死亡、血腥……
周洋小心地将这份废稿放在另一边,又开始看起了另一份废稿。
另一份废稿里面的分镜画是同一个内容,但镜头切换的方式却并不一样,以一个新的方式呈现同样的剧情。
给人感观上的冲击依旧非常强烈。
废稿大纲的关键词又变了:沙滩、人性、人物、变异、灾难……
第三份废稿分镜插画又变成了另一个呈现方式,剧本的关键词再次转变,变成了喜、怒、哀、惧……
周洋一份份地看完后,他学到了很多镜头上的技巧,但随之而来的疑惑却越来越强烈了。
他搞不明白这些所谓的“废稿”到底有什么地方有问题,随便哪一份废稿的插画图拿出来,都会让一些导演惊喜连连视若珍品啊。
在周洋疑惑间,詹姆斯.邦特又写完了一篇稿子了。
写完以后,他似乎稍微比较满意一点,随后笑着将稿子递给了周洋。
这一次的稿子只有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