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5 章(1 / 1)

重生香江之最强大亨 一根红黄山 2000 汉字|16 英文 字 2个月前

道:“我问你,楚欢是哪里人?”

  “香江!”李健熙直接回答道。

  李秉哲点头道:“做生意到了我们这个地步,就不能只看商业层面的事情了,更多的是要注意世界政治态势的情况。

  楚欢在北美,欧洲,曰本等地都有着不小的投资,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

  李健熙低头回答道:“请父亲明示!”

  李秉哲道:“楚欢在这些地区的生意,除了银行业略显敏感以外,他的其他生意其实都没有涉及到高科技领域,这就是楚欢聪明的地方,因为他不能涉及这些领域,如果他涉及到了这些领域,那么他在这些地区的生意就一定会受到打击,甚至是会影响到他本来的生意!

  现在你明白其中的关键了吗?”

  李健熙沉吟片刻,终于明白了自己父亲的意思,讲道:“所以父亲您的意思是说,楚欢的身份其实已经注定了,他无法在这个行业内有所作为?”

  李秉哲点头道:“没错,我的人还调查到,楚欢在华国有很多投资,虽然现在华美两国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北美是不可能让华国在这样的核心领域取得什么发展的,这其实也是北美想要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华国发展的套路。

  楚欢肯定是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自己才不会亲自投入到这个行业里来,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用北美的资金来选择对这个行业的渗入,这才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

  正所谓一窍通百窍通,此时李健熙已经明白了楚欢的意思,自然也就猜到了自己父亲李秉哲的意思了。

  “所以父亲您之前没有同意楚欢的资金进入我们集团,其实并不是要拒绝楚欢的资金,只是要去权衡各方面的势力,同时也要给楚欢一种危机感,告诉他,我们并不是只有他一个合作方,到时候楚欢的危机感有了,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在这个项目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了!?”

  李秉哲欣慰的点了点头,讲道:“没错,现在整个亚洲商界,几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楚欢的手中一定掌握着大量的现金,如果有这笔现金的进入,我们就可以去掉其他各方势力的在这个项目中的话语权,相对应的,我们自身的话语权就更重了!”

  .

  “老狐狸啊!”

  坐在车内准备去见郑梦九的楚欢,此时也是无奈的吐槽着李秉哲。

  李健熙能够看出来的问题,楚欢自然也是看出来了,对方这就是在打压自己,想要让自己拿出更多的现金出来,却拥有最小的话语权。

  “看来,还是要给这个老狐狸添一点料啊,得让他知道可不是他能够看的这么远!”

  楚欢默默的想着,现在李秉哲之所以敢这样做,其实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如果是想要进入这个行业,那么就必须要借助他们三星才行,毕竟此时的北美,曰本已经形成规模了。

  自己再想要进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想要给对方加点料,那么就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给他增加竞争对手,让对方明白自己不是唯一。”

  说到这里,楚欢想到了台岛的那位,对方现在应该还在德州仪器呢。

  “另外的办法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并不是非要进入这个行业,反正这个行业前期也是一个无比烧钱的行业,就算是三星成功的跟上北美与曰本的脚步,他们的体量能够经得起这场烧钱大战吗?”

  实际上三星确实是挺过去了。

  虽然楚欢是今天才跟李秉哲说起半导体的事情,但实际上,李秉哲一直都对这个行业有着关注,不管是去曰本取经,还是去北美调研,其实都是李秉哲在为自己下正式带领三星转型的决心。

  实际上,在1974年的时候,李秉哲就买下了南韩的半导体公司。

  随后李秉哲终于在多次考察之后,在1983年的时候,正式决定进入半导体行业,当时李秉哲为了获得成功,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引进技术和人才,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资,但事情的难度比他想像的还要高,年复一年,他所得到的都是不断的亏损。

  但这并不能阻碍李秉哲想要做半导体的想法,同年三星在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

  但内存行业是一个非常奇葩的行业,它和化工品一样,是重资产、强周期,价格大起大落,涨起来数钱数到手软,跌起来连自己都想砍。

  好处是,一旦熬过衰退期,你就是号令天下的老大。

  在这个行业混,策略也几乎只有一个,要么拿钱砸死对手,要么被对手拿钱砸死。

  英特尔是这个行业最早的玩家,1970年就将DRAM投入大规模应用,四年后横扫80%的市场。之后,曰本人异军突起,击败了英特尔。

  三星作为作为毫无市场地位的后来者,只能忍辱负重,从人才到技术,一步一步往上打。做学生是要付出代价的,从别人碗里夺食,围追堵截,短路封杀也都是家常便饭。

  三星的代价付了一波又一波,也被对手一轮接一轮的吊打,风吹雨打,风雨飘摇中,李秉哲越挫越勇,咬定青山不放松。

  即便这样,前路也依然是坎坷。

  先是技术难关难过,1983年,三星开发64K DRAM时,关键技术整整落后曰本5年,到256K时,与曰本相差2年;1M时,还落后1年。

  再是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封锁,又遭遇到了行业的第一次衰退,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

  在此期间,三星人受尽曰本嘲辱。但他们并没有理会,卧薪尝胆,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一直到1986年底,三星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第二年,李秉哲去世。

  闭眼的那一天,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

  3亿美元对于楚欢来讲,算不上什么,但是楚欢与三星不同,在大环境下,北美是愿意看到南韩与曰本竞争的,毕竟他们可以渔翁得利。

  而楚欢不同,还是那句话,如果楚欢涉足这个行业的话,即便是此时的楚欢有充足的资金来做这件事情,但楚欢也没有绝对的市场来让容纳他的半导体。

  所以想要在这个行业混饭吃,就必须要等到老家发展起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楚欢在凭借着日趋渐盛的全球威望,以及受众越来越多的筹码,也许才可以在这个行业内砥砺前行!

  说回三星,楚欢有充足的资金,但是三星没有啊,刚刚已经讲了,当时亏掉3亿美元的三星,差点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