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人物,台湾的第一任总督,打败过法军舰队的进犯,是洋务派的重臣和骨干。刘铭传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六,小时得到过天花,于是在乡里,人称他六麻子。刘铭传十一岁时父亲与两个哥哥去世,没有父亲约束的刘铭传顿时参加了当地的护送私盐的队伍,后来,刘铭传因杀了一个地霸,而与乡里揭竿而起,成立乡间自保组织。成了庐州大潜山自保会的头目,但是刘铭传起事,却吓坏了他的母亲,“吓破了胆,惊吓而亡”,这成了刘铭传一生的悔恨。
刘铭传素有报国之心,只是社会黑暗,成立自保组织也是无奈之举,不然他大可以起义造反。当听说李鸿章要招募淮军的时候,刘铭传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手下投效了李鸿章,此时李鸿章因为了一场败仗而自暴自弃,要解散淮军,刚刚找到奋斗目标的刘铭传怎能坐得住。
“唉,省三,本官只一介文士,哪里是打仗的料。”李鸿听了刘铭传的话,不由再次唉声叹气起来。他现在都快成了全安徽的笑话了,淮军尽丧他手,叫他哪里还有心思东山再起。
“大人,古之大将哪有一开始便能顺风顺水的事,我军之败不过败于轻起冒进,装备不足。若能像僧格林沁那样的全是洋枪洋炮,收拾发贼还不跟玩一样。”刘铭传继续给李鸿章打气。
李鸿章一听,顿时眼冒金光。是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要是能够装备出一支像新军那样的军队来,那打起仗来就轻松多了。毫州一战,李鸿章是知道了,三万天军瞬间即灭,无一漏网,如此战力,让李鸿章确实眼红不已。可是想想,李鸿章顿时又泄气了:“洋枪洋炮,朝廷都不足,哪里能给咱们?”
“朝廷没有,咱找洋人买,洋人不是在山西建了个兵工厂吗,”看到有希望,刘铭传哪里会放弃。
李鸿章听了,也是一振,不过现在淮军几乎全军覆没了,还得从头再来,李鸿章在屋子里打了几个转,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一拍桌子道:“好!省三,你马上再去招募兵员,本官去招集扬州士绅,看看能不能再募得一些军费购买洋枪洋炮。”
“得令!”终于打动上司了,刘铭传心喜苦狂,抱拳应了声便急匆匆地下去了。洋枪洋炮啊,要是以后淮军也能像新军那样,那可是威风八面了。刘铭传似乎看到朝廷的奖赏奔自己来了。
打发走了爱将,李鸿章也没闲着,马上让家人拿出帖子四处出动,招集扬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干绅富翁商议筹款买军火事宜。
不好意思,昨天网络出了问题一直连不上,所有没更新,大家见谅!!!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看下书我要网
------------
第五十一章 名臣觉醒
看下书我要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李鸿章凭他的个人魅力,很快便从扬州富商财团手里募集到一笔可观捐饷。(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扬州历来是中原富城,地临运河,南北交通的要地。各地盐商云集在此,富人到处可见。天军兵临庐州,扬州士绅大户人心紧张,生怕发贼进城之后的手段。天国喧传的是物物归上主的教义,在南京城就遍搜富户财产土地充公。这让扬州城的富商们担忧不已,李鸿章于此时向富商们痛陈利害,赢得了士绅们的赞赏,纷纷捐资相助。李鸿章手下大将刘铭传于扬州再次募集了两淮子弟五千余人,再次组成淮军,在扬州开始新一轮的练兵。两淮子弟多悍勇,时有生活无以为继的乡民上山落草为匪,尤以大别山区为最。天军攻克庐州,相继将临近的六安,金寨等一并划入版图,当地乡民纷纷往扬州逃难,于是淮军募兵工作进展顺利,这年头,能吃饱饭管他是干什么的呢。
七月中旬,募集了近百万两银子的李鸿章亲自踏上了赶往山西的路途。之所以亲往山西,李鸿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借道去河南参观刚刚归入肃顺名下的新三师,看看到底新军是怎么组建的。
李鸿章取经的路途是充满振惊的,与安徽接壤的河南比之纷乱的安徽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河南等地在经过了捻军之乱之后,劝减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各地都是因为减租息得到好处的农民欢天喜地的笑声,收获之季即将到来,百姓们脸上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李鸿章很奇怪,那些被减了租息的地主乡绅会这么大方吗。李家本身就地主阶层,家里上百顷的良田,上上下下上百口人都指望着这些地地活呢。这租子减下去了地主们吃什么?
当好奇的李鸿章向农民们问起这些来的时候,往往百姓们都脸带鄙夷的目光看着他说道:“不减能成吗?青天大人可是发下话来了,不减租子就请去衙门里喝茶。听说万岁爷的皇庄都不用交租子了,这些地主佬还能比万岁爷金贵?”人人都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吃人血的坏地主。
自小在世家大族中长大的李鸿章被一束束鄙夷的眼光看得有些来气,但是一时又不好发作,只得再去问那些被减了租子的地主们。地主们好像对减租子很欢迎一样,往往面带笑容地答道:“减了就减了呗,总比被别人造反把老本都抢去了好。再说了,减租子的可以入城办厂,还可以免税。唉,您是不知道,这工厂一开,半年的利润抵得过以往两三年的。现在办厂的人少,谁办谁准发财。老弟您啊,抓紧机会赶紧下手吧,晚了就没您什么事了。守着一亩三分地有啥盼头?”
一路走来,李鸿章不由感叹。咸丰在北京时下的劝减政策,李鸿章也有反对。这样下去李鸿章担心会把士绅阶级给逼到发贼那一边去。可谁知道发贼比皇上来得更狠,不但要充公了你的财产,连人都得抓起来,不是杀掉就是坐牵房。比起这样来,皇上的政策算是优厚的了。怪不得这些地主老财们这么合作。看着百姓欣欣向荣的日子,李鸿章相信,要是自己住在这里,也不愿跟着发贼去造反,谁吃饱了撑得去做那杀头抄家的事啊?
从毫州一路走来,李鸿章越走越心惊,惊是惊喜。皇上的德政得到最好的报答。现在哪家百姓家里不是把咸丰的画像挂在家里供着,希望这个好皇帝能长命百岁,让老百姓多享几年福?
走了十多天,李鸿章终于到达了河南的第一座大城——商丘。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