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1)

生命的觉醒 嘎玛仁波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己的善念,那么你们的福报会愈来愈增长。如果你有这种不执着的心理准备,那就没有任何值得烦恼的事。

总之,我们要学佛菩萨宽广慈悲的心胸。菩萨利益众生,最后得度的是自己。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说“要度尽六道所有众生”,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世音菩萨也是如此发愿,到最后,他们有的成了佛,有的成了菩萨。我们还在这里受苦受难,那不是他们的错,并非他们不愿意救度我们,而是我们有自己的业力存在。如果我们从诸佛菩萨的愿力和行谊得到启发,知道“利益众生,到最后被利益的是自己”,然后追随他们的脚步,很快我们也可以有所成就。

所以,不要暂时吃一点小亏就认为自己被别人占了便宜。佛陀当时说要利益众生,但到最后利益了他自己且成佛了,而我们现在还需要靠他来慢慢度。同样的道理,只要将自己的心胸开放,吃点小亏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到最后过得平安、快乐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你胸襟开阔,心情舒畅,没有嗔恨、嫉妒和贪念,心能“知足”便能“常乐”,不会造业。今生没有造业很快乐,当然来生会延续今世的福报而更快乐。而且,来生还可能往生到佛国净土。即使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来世能生为人,还可能有机缘听闻佛法,有非常好的因缘来延续我们这一世的福报。

佛陀传下的所有法门,粗浅看来,似乎都和世间法对立,但只要用心分析,便会发觉:如果能将佛法用在自己的身口意之上,对我们短暂的今生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何况是来世?所以,通常称佛法是能在短暂的今生可以得到人天福报,而究竟可以得到佛果位的殊胜妙法。

修学佛法准确的方向应该是提升我们的一种生存态度,和对于世间法重新认知的敏锐度。直白一点就是通过佛法的修学,让我们心的高度被提升、宽度被拓展、纯净度被净化、执着的松紧度被调适等等。因为通过对于佛法的认知,我们懂得了因果,了解了无常,明白了缘聚缘灭……这就会从智慧的层面让我们的人生获取一定的宽度。这种宽度不是世间法铸就的,是用出世间的心来入世生活,心宽了,一切的在意都会被化繁为简。如果,我们在一定的修学时间积累上,反而发现自己的烦恼习气更重、执着反增无减,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有可能误入歧途了。

------------

警惕佛油子?

身为凡夫俗子,在真实的人生运作中,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当下做到绝对的善、恶与无记的判断。纯粹地讲道理容易懂,只要有机会听闻或接触,渐渐就明白了,但要将理论化为实际行动,的确不是件容易事。佛陀传讲佛法时是要我们闻思而修,修了之后还要行。不断地闻思修行佛法,才能透彻地剖析、理解并善用我们的人生。

佛法中所讲的闻思修,“闻”是指听闻善、慈悲、智能的佛法;“思”是指不断思考所听闻到的佛法,并且使思维能够坚固;“修”就是观察自己内在的身口意,让它维持在善良以及拥有智慧的当下,并延续下去。当我们照着上面所闻思的佛法,如法地去做,是“行”。我们发了很多愿,也为推广佛法付出很多心力,但到最后做到精疲力竭,就会有退转的心态,这是因为我们观察自己内在的机会变少了。如果这部分可以继续增加,那么你付出的这一切就会成为你成就的来源。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要真正提升我们的心灵,靠修行是最快的。佛陀教法中讲得最多的是反观我们自性的部分。反观自性的机会愈多,就表示我们有真正在实修。实修的机会愈多,我们面对世间的许多烦恼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剖它,因而了解到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善或绝对的恶,善恶的分别往往来自我们内心,所以要把心导正到不伤害别人的状态。如果你不伤害别人,发心是善的,即使表面看起来不善,也会导向善果。所以功德的大小,不在于所布施的外在物质大小,或奉献的多少,而是我们内在发心与虔诚心的大小。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学佛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这也是原始佛教教义里最珍贵、却离我们愈来愈远的部分。

现在交通非常发达,往来于不同的地点不是件难事,因此求法不必像古人那么辛苦,所以“佛法难闻”对现代人而言似乎不太有感受,只要自己留意,周边常常有人在宣讲佛法。世间所有的福报,只要它来得容易,我们就比较不会珍惜,这是人常有的毛病。同样的情形,不难求得的佛法,我们得到了不会珍惜,因为得来太容易了。所以,听闻到珍贵难闻的佛法,我们要改正习气,要仔细思考它的含义,并以行动实践。

很多时候,佛教徒将佛法作为选择别人、挑剔别人的工具。今天听了法,自己不依循教理如法实修,却在明天用来观察其他人有没有如实照做。刚开始学佛时比较有虔诚心,对于佛经里所说的都有心力去做,日子久了,许多道理都听过,愈来愈麻木,麻木到后来变成“佛油子”,就会用我们外在的行相来混淆我们的内在。尤其学佛愈久的人,常常会跟别人炫耀“我学佛已经二三十年或四十年了”,并将学到的佛法用来和人讨论好坏、争辩对错。这时候最需要反观自己,因为如果没有好好地修行,就会把很多真理扭曲成观察别人缺点的标准,到最后将佛法当成是个放大镜用来观察别人是否做错。自己缺点一大堆,却还观察人家身上有没有小毛病,自以为是地批评之。

所有的修行都需要思考,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之后还要“行”。你做得到了,别人看到你的举止行动充满善念善行,也会愿意跟随你而努力实践;如果你的脾气不好、修行很差,所作所为都不如法,然后又每天对别人讲道理,别人是听不进去的。现在有很多这种人,不好好修行,将佛法当成一种学问到处宣扬。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自己先做了别人的表率,再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讲给别人听。别人看到你学了佛之后心灵平静,和善且乐于助人,家庭非常幸福美满,当然也想跟着你学。否则,你和家人、朋友和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