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蚂蚁窝内的蚂蚁数目,也多过了全世界的人口。
这样一想,我们会发觉人身真的很难得,更何况是得到如摩尼宝般的人身后又能依循佛法而闻思修者,更是难得。
在世俗中,必须有非常多的因缘来连接才能办成一件事。三十四种暇满,哪怕只缺乏其中一种,也可能只有修法的形象,不会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缘分,无法如实如法地修行。
仔细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会发觉,即使是十八暇满也很难完全具足。因此,我们理解之后,要常常观察自己是否已经具足这三十四种条件。如果已经具足,要感到欢喜,并发自内心再三地思维:现在我已经得到了这样一个暇满的人身至宝,应该尽力好好修行,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如果不具足三十四种暇满,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具足。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就算是已经得到暇满人身,不代表这样的暇满是永恒不变的,它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无暇满。因为在世俗中有很多的因缘常造成我们修行的困扰及障碍,例如个人的生老病死,或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生老病死,有时是一种助力,有时确实也是一种障碍。除此以外,还有五蕴魔、烦恼魔、天子魔等等障碍。所以,一个生命的延续,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下一刻或未来是不是还有机会继续获得暇满人身来修学佛法。
不要懈怠,不要让难得的人身白白浪费。我们最亲爱的眷属、所沉迷的财物,以及所有执着的见解,所连接的一切,都会消失,连我们的身体也会像梦一样转眼成空啊!要知道,今生有机会得到暇满人身,是来自过去千万年行善所累积的福报。得到人身后,如果不好好珍惜用来行善,却浪费生命常常做无意义的事,行恶比行善多,那么福报很快就会用尽。所以,得到了福报,必须要善加珍惜,好好用来行善,使福报更加增长。要不然,等到死亡后,我们是很难确定投胎去哪里。
如果行善多,往生后会到天道或人道,更好更殊胜的是往生西方净土。如果是作恶多端,或是在修行中不如法,便有可能转生地狱、饿鬼道或傍生道在那种环境,想再听闻一次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时不但不容易听闻到佛法,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识、跟随善知识学习佛法。因此,得到难得的人身却不好好把握,是非常大的过失。本来是要依靠此身得到解脱,现在却变成让我们累积罪恶,成为进入地狱的因素,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我们得到这样短暂难得的暇满以后,该做些什么呢?就是将心念转向佛法,把握住好不容易获得的暇满人身,好好学习。但是,走在学佛的道路上,如果只有自己修学佛法而把众生丢弃在一旁,就违背了我们发菩提心的大愿!应该让众生也能有机缘跟随我们修学佛法,得到成就。
佛法的理论很多,我们在深入这些理论之前,先要使自己的虔诚心能稳固坚定。对于佛法僧的虔诚,不只是表面的、短暂的,而是要让这种佛法大慈大悲的精神和智慧能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从而再建立起一个强烈的无伪菩提心。这样的菩提心也不是盲目的或是说说而已,应该从对身边的人做起,慢慢地扩大到周边的有缘众生,最后让这种广博的大爱能扩大到所有众生。
轮回不停旋转,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深陷轮回之中,其实有太多的痛苦和无助。但在如此的苦海之中我们幸运的一点就是,具足了难得暇满人身又能有缘听闻佛法,了解轮回的苦因,从而也寻觅到了离苦之道,这是需要多大的善因缘成熟才可以圆满的。所以,当我们了知这一切时,唯有心怀感恩地去珍惜一切的因缘,不枉费此生机缘的成熟。另一方面,使命也赐予我们,在感知如此的福报不易时,更应该让我们的善念发挥更大的作用,去慈悲更多如我们般的轮回众生,因为,它们还没有我们这份机缘,具足暇满人身,还能走上解脱之道。
------------
卷二 化解烦恼,走向菩提
------------
用佛法的镜子照自己
现代西方国家工商业和高科技非常发达,而人们的心灵普遍很空虚,于是把佛教当成滋补的
“心灵资粮”或
“心灵妙方”。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则是把密教修法当成可以快速解决现实世俗问题或达到自己私欲的秘方。
这两种看待佛教的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如果密法能这样满足世间私欲的话,就不符合佛法中因果轮回的定律了。
不论显教或密教,都是要我们学习善恶取舍的道理,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改变我执的观念,慢慢地累积善业,这样才会时时感到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快乐的人,都是心灵层面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心会慢慢地堕落,到最后,为了达到私利,常常伤害别人,结果众叛亲离。
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度执着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烦恼,就必须通过对心的理解及为他人的付出来改善。
在心灵层面上应该将佛法当成一面镜子,不断地反观自己的身口意,而不是让自己的身口意向外投射,将佛法当成用来检视、批评别人的工具。
佛陀讲得最多的是
“反观内心”。长时间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很重要,反观自己的时间越多,代表有越多时间的实修,同时就越能够剖析世间烦恼,了知烦恼如何导向善的方法。
有些人学佛愈久,愈倾向观察别人而不观察自己,每每与别人讨论、争辩佛法,都以显示自己的学佛资历与学问为目的,却无法将佛法实践在自己身上,生起我慢心,成为所谓的
“佛油子”,这种人实际上比初学者更无法调伏自心。有时候反倒是初学佛时的信心、虔诚心较为强烈。
入佛门久了,反而容易受外在现象影响,混淆内在心灵的澄明。即使是受人尊重、高坐于法座上的出家人,如果不能反观自心,了解到众人所赞叹的是佛陀、佛法,而不是出家众自身的凡夫肉体,也会生起贡高我慢之心,而成为堕入恶趣之因。
佛与众生的差别是:佛是为众生服务而靠众生成就自己,众生是为自己服务而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