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1)

生命的觉醒 嘎玛仁波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困扰,心没有定力。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都会心生不满、愤愤不平。就如:人常常会嫉妒别人,有人学问非常好,我们会嫉妒;有人相貌堂堂,我们也会因自己不如他而嫉妒;看别人的财产特别多,自己没有,会羡慕,然后产生嫉妒。

我们会从任何角度比较,只要我们不及别人一点点,就会产生嫉妒,心里会很不舒服,这种羡慕嫉妒恨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痛苦。

所以大家常常觉得心中很烦啊!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最近怎么这么烦?”

“什么事情都这么不顺?”其实根源很简单,就是你的嫉妒心在作怪。这就是我们不懂因果的道理,每个人今生所拥有的都不是靠攀比能平衡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过去种下的因果而已。

倘若知晓这些道理,再来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那么生活中就会减少很多的烦恼,也会遏制更多的恶念滋生。

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的内心常被这些像网一样的烦恼习气笼罩着,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情绪从这里面解脱出来。

有什么解脱方法呢?心病还要心药医。这就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从佛法中去寻找离苦得乐的源动力。

无论我们今生的一切是具足福报的显现还是缺少福德的明示,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去纠结对与错,少与多。

路要向前走,前世因今生果,来世果就是今生的因。当缘分具足时,及时地断恶修善,警示自我,行于当下,用正思维、正念力、正能力去过好每一天,因为时间不会倒退,只会流逝。

曾经我们错过了,那现在就不该忙于追悔,而是需要修正自心举步向前。

------------

打开心扉,快乐生活

从佛陀教导的十不善里面,我们知道杀生、偷窃、邪淫、饮酒,乃至恶口、挑拨离间、绮语等等,这些行为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人会因为习气、业力或是欲望使然促成这些恶行,但是行为的结果通常都会使我们变得非常痛苦。

从轮回的本质来看,生命体的发展过程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只有一个苦字能总结。

但一般人为什么不理解,也不知道苦的根源在哪里呢?因为无明。正是因为无明,我们不知道人到底为什么而苦。

许多人天天都在烦恼,烦恼工作不顺,烦恼钱财不够,烦恼家庭不和,烦恼小孩不听话,烦恼儿女不孝顺等等,好像一天到晚都是活在烦恼与抱怨中……我们时常抱怨社会,抱怨学校,抱怨周边的人,抱怨一切事,可是很少有人抱怨自己啊!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只要发生错误就是别人的过错,可是有人要是指出我们的错,我们就很不高兴;别人做得不对,我们不高兴;自己做对了,但是别人不认同,我们更不高兴。

有时候明知道别人的赞美不一定是真的,但自己听起来就是很舒服。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就很不开心;一旦得到了,又怕失去。

人就是这样害怕改变,自己却又善变。没有财产,就觉得拥有财产有多好;没有挡风遮雨的,就想到拥有一栋房子该有多好……延续下去,慢慢就会这样想:这些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了这些,我就有安全感。

问题是,一旦拥有之后,希望就开始增加了,变成

“有两栋房子该有多好”,延伸到

“最好美国也有一栋,加拿大也有一栋,世界各地都有一栋更好”。事实是,这就是人的一种贪婪!

那么多的房子,真正想去住,也没有那个时间啊。人想要的实在太多了,真正需要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其实一切问题的根本不是我们的努力必须要追赶上物质的数量,而是欲望的膨胀压根就是无法计量的。

那么拥有物质和财物是不是个错误呢?不是的。一个人能够拥有,是他的福报,但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现在拥有多少、还可以拥有多少、能用到的又有多少。

这样一仔细思考,会发觉人生真正需要用的财物并不多。你有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有一辆代步的车子,一日三餐吃得饱,其他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因为我们的贪婪心一直在作祟,所以总觉得不快乐。一旦世面不景气,经济能力下降,跟以前相比较,就觉得

“现在怎么这么惨”。过去景气的时候,我们一日三餐吃得饱,现在不景气,照样还会吃得饱饱的。

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经济能力,而如果过度贪婪执著,就会因为得不到而痛苦,这样发展下去的最终结果是不值得的。

所以,有时候放轻松点,我们努力工作,能拥有多少并不重要,要能知足常乐才是最好的!

一个人无论你的现状如何,通过努力之后得到改善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关键的是要去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因为这些无关乎别人,都是我们自己因果的兑现。在一个大的生存环境中,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抱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靠着共同的愿力,学会把这个残缺的心灵提升起来,让自己拥有一颗快乐的心,那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

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是出自我们的一念而已。通过佛法的学习,授予我们的就是这种转变心念的方式和方法。

一般人好像觉得学了佛就要严肃得像木乃伊,对很多事都很消极地看待,其实不需要这样!

学佛要学得快快乐乐的,不要学得愁眉苦脸。佛陀告诉我们轮回是苦,就是希望我们脱离痛苦,脱离烦恼!

而脱离烦恼,首先就要高高兴兴地打开心胸,学会把狭隘的心放下!心胸不宽广,那么快乐只能从字面上去表述,从个人的感知上是无法真正获得体验的。

就像阳光无法照进窗门紧闭的屋子一样。我们的心灵就是自身与外界交流和互通的桥梁,真正的快乐永远都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内,关键是要看我们的心是狭隘还是宽广。

------------

设身处地去爱

在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四种情景:从母胎降临到世间的“生”时;从“生”趋向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四大”逐渐衰退的“老”时;遭遇病痛的“病”时;面临死亡的“死”时。生老病死是常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阶段,而历经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关怀。就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来说,从我们作为母体中的胎儿开始,母亲便小心翼翼地呵护;一出生,医护人员即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