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特非常重视王一男的这场比赛。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拉奥尼奇几乎获得了他参加比赛的所有冠军。至今已连续保持连胜24场不败的记录。
更为重要的是,拉奥尼奇目前在世界青少年排名中高居榜首,并正准备转向职业。
王一男就问了,这么一个强悍的怪兽,还来这里跟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抢什么呢,有意义吗?即使拿个冠军也不过只有一千多美元的奖金,还不够他团队出行的开支呢。难道就为冠军的十五个ATP积分来的?
拉夫特的情报来源自然是王一男难以想象得到的。
拉奥尼奇高大的身材令人过目不忘,年仅17岁不到的他就拥有了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的发球,
然而拉奥尼奇得脚步移动一直是他最大的弱点。虽然他的发球和正手威力十足,但在稳定性以及多样的变化方面拉奥尼奇仍有待提高。利用自己发球好的优势,他原本可以更多地来到网前……但这些技术特点显然是现在的拉奥尼奇都还不具备的。
拉奥尼奇的教练是在加拿大网协签约教练,西班牙人加洛??布兰科。
既然拉奥尼奇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布兰科就带着拉奥尼奇来到了巴塞罗那,进入了一家与加拿大网协有合作关系的网球学校潜心训练。
正是在这家网校,拉奥尼奇一方面苦练上半身力量,从而让自己的发球更具威胁;另一反面开始训练发球上网和反手的攻击能力。
当然更重要的,布兰科还专门为拉奥尼奇请了一位心理教练,以打磨他霹雳火一样的火爆脾气,尽快提升他在比赛中的稳定性……
因此包括拉德莱德这场比赛,他在转入职业前的所有比赛,不过是为了持续演练这些训练成果,逐步提升他综合性的战术技能而已。
拉夫特给王一男的建议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发球优势,务必保证自己的发球局完美保发。
其二就是要重点利用拉奥尼奇的二发机会,或进攻,或者放网前小球以及其他能够充分调动拉奥尼奇的落点,再伺机反击。
至于两个人成功的一发,拉夫特对这两个人想要破掉任何一方一发的可能性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王一男认真贯彻了拉夫特的战术。
在他自己看来,除了拉夫特的这些战术之外,似乎还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对付拉奥尼奇。
场上比赛的进程也正如拉夫特所料。
完全是比拼发球的一场比赛,几乎没有什么观赏性可言。
第一盘中,王一男虽然破掉了拉奥尼奇的几个二发,但转眼拉奥尼奇就利用接下来的成功一发继续完成了保发。
从第一盘的抢七局开始,场上的均势开始渐渐被打破。
两个人一路保发来到了六比五,来到了拉奥尼奇的必保发球分。
拉奥尼奇一发出界。
王一男在拉奥尼奇的二发时一个反手切削把球切向了拉奥尼奇的远点。拉奥尼奇在跑动当中挑了一个后场高球,但质量不够高。
此时的王一男已经冲到了网前,见拉奥尼奇的挑高回球后飞身跃起就是一个大力扣杀。
第一盘王一男以七比五获胜。
这场比赛完全就是一场遭遇战。
以拉奥尼奇的名气和排名,拉夫特想要获取他的相关资料就像玩似的。而无论是拉奥尼奇还是他的教练西班牙人加洛??布兰科,对王一男都是一无所知。
最后还是在一千名开外的ATP排名的末尾才发现了这个只有五个积分的王一男。
无论是布兰科还是拉奥尼奇,都再没有一点心思去进一步了解王一男。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拉夫特是王一男专职教练这回事都不知道。
根本没必要。
直到输掉了第一盘比赛,王一男才终于引起了拉奥尼奇团队的重视。
拉奥尼奇的发球,是业界公认的重炮。
没有谁能顶得住,甚至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看完了第一盘两个人的比赛,他们觉得,王一男的发球虽然根本和重炮沾不上边,但落点的精准程度,则更像一枚枚火箭弹。
虽然球速不够快力度也不够大,但王一男的发球总能让拉奥尼奇连边都碰不上,而且他的一发成功率还出奇的高。第一发球的得分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三!
即使是费德勒在美网一盘比赛中创造的最高第一发球得分率也不过是百分之七十六而已。这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王一男竟然在自己网球生涯的第二场希望赛中就创造出了如此之高的一发得分率……
是狗屎运还是服了兴奋剂……
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扎实的训练功底,就是吃了兴奋剂也达不到这样的一发得分率。
而且王一男的一发落点还几乎没有短板和死角。
无论是外角还是T区乃至追身……尤其是追身。
外角和T区够不着来不及也就罢了,就是神仙也只能望球兴叹。
但追身球则不然。如果有个差不多的预判,提前调整下身体,即使回球质量不够高也还是能把球回过去的。
但王一男追身球的落点,总会落在拉奥尼奇的最难处理的地方,把拉奥尼奇追得是烦躁不堪。
到了第二盘。
两个人通过第一盘的较量,已经彼此有了了解。第二盘才是真正的全方位比拼。
------------
0092【蕾切尔的紧张】
其实拉奥尼奇在庞大的世界青少年网球队伍中的崛起只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事。在一年半前,拉奥尼奇曾与华夏的天津队一起训练过,还曾经败在了王一男的朋友,张哲的拍下。
当时他的成绩和张哲他们这拨华夏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大体上互有胜负,并未见有什么突出之处。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拉奥尼奇的今日已非吴下阿蒙。当时张哲他们那一拨运动员们已经被他甩下了九条街开外。
因为拉奥尼奇这两年的时间里,不仅由西班牙教练布兰科带着去了西班牙进行了全方面的训练,还教会了他还用脑子打球。
只有十七岁不到的拉奥尼奇其时已经有了一颗大学生的头脑。
在当时世界著名男子网球运动员中,有三个非著名的“知识分子。”
其一是安迪穆雷。
因为他能自己写书、出书。这在脑体倒挂的运动员中实属少见,穆雷因而出名。
而据他自己和亲友们都说,就是这个安迪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