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整个世界。
1982年,华夏女网前往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参加网球联合会杯比赛。
这是华夏自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身份后,华夏女网第二次出国比赛。
4名队员分别是余丽桥、王萍、李心意和胡娜。
队员中的这个余丽桥,就是其后担任了李娜九年之久的网球教练,对李娜的整个运动员生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反两面。后文会有相关叙述。)的一个教练。
首轮比赛,第一个出场的胡娜以2比0战胜日本队的冈本久美子。华夏队最终以3比0战胜了日本队。
按照赛会安排,下一轮华夏队将对阵德国队。
早餐时,教练和队员遍寻胡娜不见。
当天,胡娜通过律师致电组委会,称自己很安全,并已寻求政治庇护。
少了一名绝对主力的华夏队以0比3惨败给德国队。
次日,华夏队便返回了旧金山。
留在美国的第一年,胡娜没有“身份“,也就无法参加比赛。
次年,胡娜向美国提出“政治避难“,获准。
华夏于是判定胡娜此举为“叛逃”。
这就是当初轰动整个世界的“胡娜事件”
胡娜2003年7月接受《参考消息》采访时说:“我当时只是太想成为职业网球选手了。1979年,我在温布顿中央球场观看了著名选手艾弗特的比赛后,我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梦想,我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场代表中国比赛。我那时实在是太年轻,太单纯,也太不成熟。“
2011年,胡娜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自1979年第一次观看美网赛后,她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场打一场比赛……”
然而当时的华夏队不允许队员外出参加巡回赛。
奥运会又不设网球比赛。
刚刚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的华夏体委对“个人化”味道很浓的网球世界巡回赛并不感冒。
------------
0103【职业化的波折(二)】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2号将视察的第一站定在了广东。
省主要人物向2号汇报工作时,“逃港”作为一个重大的恶性事件被捅了出来。省一众主要人物忐忑不安。
2号却出奇地沉默。连续抽了几根香烟后,他缓缓转过身来,平静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管得了的。”
滞留美国的第一年,胡娜因没有身份不能参加任何比赛。
1983年获得庇护后终于有了身份。
1984年才开始系统训练并参赛。而此时因为之前中断了比赛太长时间,她已经没有积分。必须从卫星赛打起。而此时已经21岁的胡娜,对手常常是十四五岁的少女们。
1985年是胡娜职业生涯最成功的一个赛季。这一年她先是打进了温网的第三轮,实现了第一个梦想。后又打进了美网的第二轮。借着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国人Pam Shriver的光,胡娜终于实现了站在中央球场比赛的第二个人生梦想。
这是胡娜在大满贯赛场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不但华夏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更是华夏人首次出现在大满贯赛场。
1992年,胡娜因伤退役。八年职业生涯她总共参加了16次大满贯比赛,1985年是她取得的最好成绩。
就像逃港事件促成了深圳特区的开放一样,胡娜事件也让体育界高层尤其是网管中心的高层人士反思。
然而,华夏所有体育项目的目标任务,毕竟是是以亚运会、奥运会甚至是全运会为目标,以争金夺银为国家争荣誉为核心目的的。
网管中心的反思和决策直到1988年才开始有了初步的一点松动。这个松动来自于网球项目重新被吸纳为奥运会正式比赛这个契机。
1988年,离开奥运大家庭多年的网球项目,重新被吸纳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过去被禁止参加业余赛事的职业选手也可以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综合性赛会。
这期间又涌现出了一个代表性人物,被后世称为上世纪90年代华夏最好的女子网球选手的易景茜。
易景茜是苏省人,出生于1974年。8岁开始打网球,14岁进青年队,16岁进国家队。
1990年刚满十六岁的易景茜入选华夏网球队,当时时这只队伍成立只有两年。
因为国家体育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所以刚刚被重新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网球,终于进入了体育界高层的视线。
但因为华夏的网球运动员都是在体制内,此前从未参加网球职业赛事,也就没有积分排名。但参加奥运会运动员是凭积分排名才能参加比赛。于是,“奥运网球”这个怪胎终于诞生。
所谓“奥运网球,”就是为了能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在奥运年的前一年,华夏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就开始满世界参加职业比赛,只为了能够拿到足够的积分。
当然,这些运动员参赛的所有费用,都是国家或地方大包大揽的。
而一旦奥运会结束,由于经费的原因,运动员到国外参赛的数量立减,甚至根本不允许。本来已经通过一年来的比赛而获得的积分,以及很高的世界排名,却因为此后的不参加比赛而迅速回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当时的情况时易景茜说:“我们网球奥运会是没有预选赛的,完全看积分,一年之前的积分才开始算,所以一年之前的奥运积分赛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也很紧张。在当时,华夏参加职业网球比赛的机会非常有限。”
易景茜继续说道:“九十年代初华夏不可能举办国际赛事,所以我们必须花钱去欧洲打。而且多打比赛,一般都是四五站比赛。所以那种比赛是非常难的,好几次都是哭着输下来的。”
1996年法网,易景茜爆冷击败了前奥运会冠军、后来的世界第一卡普里亚蒂,2000年澳网她闯入了第三轮,这两次职业生涯最大成就都是在奥运年取得的。
虽然当时网球不受重视,定的要求也不高,但亚特兰大和悉尼,易景茜都止步首轮也确实给自己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她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中国网球历史上。
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华夏网球队一牌未得。让一向以亚洲老大自居的华夏受到重击。此时在经历了20多年谨小慎微的尝试之后,网管中心终于顺应国际潮流,提出了华夏网球职业化的初步构想,
因为当时世界职业网球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水平提升的速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即便华夏选手的目标只有亚运会和奥运会,但不参加职业比赛,就会让自己选手的水平同国际顶尖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样的话,想要在亚运会甚至奥运会上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