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起弓箭来,二人的工作主要是打磨竹条,制作弓身和箭支。
那箭支上可不能有竹节的,否则会刮伤手。
又要在箭支的背后开好凹槽给弓弦着力。
再用极细的麻绳,给箭支帮上豪猪刺,但那刺针没用太长,以保证其韧度。
并且由于制作弓箭的设想一年前就有了,阿咦还在采石的时候,留存了很多圭石片,可以当箭头,只要在竹箭前也开个叉,就能把石片箭头绑上去。
张静涛绑好一支感受了一下后,发现这样的箭支在冲击力足够的话,绝对是有很强的杀伤力的。
只是,等偶尔天晴要去试弓的时候,阿咦却发现扁担太宽了,她的手不好抓。
连张静涛抓着都觉得并不舒服。
二人就只能回洞里,又在竹弓的中间的把手位置,于竹片的二侧磨出二个凹弧来,减小竹弓的宽度。
但是这么做好了后,阿咦又认为要加强这个位置的强度,就又和张静涛一起加工,打磨出了一个加强片。
这个加强片只比长弓上的把手略长一点,作了渐薄处理。
阿咦把它绑在了弓的当中后,感觉这弓的弹性比没这么处理的弓好了极多。
而且,本来竹子对于把手来说还是薄了些,可如此一加强后,握着就很舒服了。
张静涛也惊奇了,要知道,他见过的弓,可都是现代成品弓,哪里见过这么夸张的东东。
兴致勃勃之下,他就给自己的弓加工了这么一个弓把,但这个弓把作得更长了一些,结果,这把弓的弹力更强了。
弄好后,二人就又等天气放晴后,去试箭。
试弓时,张静涛觉得有点神奇,因这把长弓,和他后世见过的任何竹弓都不同,这个弓,就是要竹皮对着自己来拉的。
另外,以此弓的简陋么,张静涛的确是很怀疑它的威力的人。
试射!
射的人是阿咦。
阿咦凝神,手很稳,没把弓开到最大,而是只开了九成。
继而,拉弦的手并不马上松手,而是等拿弓的手依靠身体猛然前倾,把弓对着目标一送,这时,拉弦的手才一松,把箭支放了出去。
却是阿咦对长弓的弹力没信心,不自觉依靠身体前欠,把左手往前一送,试图帮助这长弓送一下箭。
未料,这就领悟了射箭最正确的方式。
张静涛对这种方式太清楚了,这种射箭的感觉,有点像用自己左手的拳头去打目标一样,以此来引导射箭轨迹。
而这,正是最有效的射箭方式,用顺了后,更有点像左手拿了箭支,在近距离投向靶子的感觉,等熟悉了自己的弓后,连抛物角度都不用去算的。
存乎一心。
也就是说,射箭的最准确方式,是送箭方式。
而非奥运方式。
为此,射这个字就透露了这一奥秘,因这最后一送,差不多就是身体前倾送出一寸的距离。
当然,华夏的寸,是5公分,并非其它尺寸。
所以,射字,就是由身、寸二字组成的。
而阿咦在第一箭就射出了一点手感后,真的很有天赋,之后在试验射箭时,在三十米外的距离,缕缕都能射中树干。
张静涛就为小妹子欢呼。
为此,张静涛也早明白了,古代相谢,便只是欠身一寸。
这是,此刻他才非常清晰地想到了,水谢,应该就如人欠身一般,从陆地露出到水面的房子,石谢,便是在石头上欠身出一截的房子,为此,向堂山庄中的佛楼,正是典型的石谢。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至此,那和氏璧的暗号中,孔丘和石谢,他已然完全解开,可惜,他都不敢回去。
而知道了谢字的真正含义后,就知道了,古代的谢恩,从来不是要跪拜的,而是欠身一寸以言谢之而已。
所以谢恩从不是跪恩。
只是,到了儒人那里,全变成了跪恩。
而这简易弓身的弹力,大大出乎张静涛的预料。
他本来认为它们会很弱,未料,有了弓把撑一下后,弓长绳紧,竹制的箭支又轻,在30米开外,足以把绑了豪猪刺的竹箭深深射入外面太湖石间的泥缝里,甚至连竹枝都射入了土里十几公分,已然有了足够的杀伤力。
但这也有问题,就是用了豪猪刺的长箭很飘,准头很差。
再射树,那长箭,竟然能深深扎入树干里,那豪刺都拔不出来了,只能作罢。
而后,二人又试射用了石箭头的箭。
这下,二人终于惊喜了。
那石箭头的长箭不但不飘,而且威力也十分可怕,能深深嵌入树中大半个箭头,并碎裂开,让人不寒而栗,明显感觉到了它的杀伤力。
要知道,那树干可是极硬、极有韧性的,更重要的是,有极强的摩擦力,若换作是一张薄铁皮,这一箭却能轻松射穿。
阿咦就又试着把刺和石头绑在一起,未料,她的工艺不行,这样做出来的箭头只变得更飘了。
如此,很显然的,只能选择石制箭头了,好在那石制箭头的威力其实足够了,在有效射程内一箭射中野兽要害的话,足以使其失去攻击力。
而这个有效射程,竟然达到了90米。
二人对此已经十分满意。
对于这样的长弓射击,恐怕只有竹盾有不错的防护力。未完待续
第205章 溺水的女人
而竹盾的工艺,看似简单,却是只有丝族才会制作的,其余猿人连采竹子都不会,别说弄出竹片来了。
而后,二人又试了试远射。
张静涛按照朝天45度角能射击后的最大距离来测试。
这一试之下,那长箭竟然飞过了150多米。
只是,这一支箭到了120米开外,就开始翻跟头了,大大缩短了最大射程,否则,估计能有180米。
这箭会翻跟斗后,更明显的缺点就是到了远处就几乎没有了任何杀伤力。
阿咦想了想后,认为是箭支后面轻了,二人就回去,给箭后面加重。
未料,这一加重后,更不行了,箭才飞出一点点,就走形了,在近处就飘了,甚至若头尾分量控制的不好的话,近处就翻跟头了。
无计可施之下,阿咦看到了天上的鸟儿。
她便观察起鸟儿来,大概后咦不想做了,想做后羿。
张静涛也不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她观察鸟儿飞翔。
另外,麻绳的缺点也很显然,没几下就有点松了。
阿咦便每在试完弓箭后,就会松开麻绳。
之后的几天,二人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阿咦除了看天上的鸟儿,也会跟着张静涛一起去采细竹子,加工一些竹制品,更在有了火之后,有了很多奇思妙想,比如,拉弓用的竹扳指,比如,长弓老要解绳后,她便在长弓的二头磨制出了结绳用的卡口。
并且,阿咦也会和张静涛一起去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