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们融资艰难,但云贵陇西安西这样的不毛之地,却能年年获得巨额的国帑支持,结果建好的桥梁道路除了朝廷官校军队在用,根本没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另外,苏州之富饶已不同别地,执政者所面临的问题与别地也不同,故朝廷有些政令是只适应别的,并不适宜苏州,给苏州一定的自治权,是有利于苏州士民,使其更加繁荣的。”
“苏州人均学识高、技术人才多,工商业发达,这一点,朕承认。”
“但这不代表,苏州拥有这一切就是靠他自己得来的,是靠整个帝国内部发达的内需带动的!没有整个大明为基础,你苏州靠什么发达起来?”
“靠人才?可有几个是本地的人才?”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问道:“你是本地的吗?”
吴楠岱没有回答。
“国帑怎么用,经济怎么调控,让苏州在整个大明扮演什么角色,朝廷自有安排,你们可以发表看法,但是不代表朝廷就必须听你们的!”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看向了闵玄成,道:“闵玄成,你回去给你的主子们带句话:
就说朕即位之前,官营产业还不够强大,甚至基本上都被他们用各种手段挖空。
就说各地织造局、各地纸厂,好点的工匠,不都是被他们暗地里挖走的?
另外,当时全球贸易的利润也基本上尽归于他们,西夷势力比朕即位时还弱,可他们自己怎么就没有因此壮大自己的私营力量,进而形成强大的势力,足可以逼迫朝廷对外扩张,而为自己攫取私利?
如今,朕让朝廷官营做大,进而排除各种阻碍,好不容易有了对外扩张的实力,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财富,怎么,他们就想来空手套白狼?
就因为自己钱多,会做生意,就想朝廷把钱都给你,哪有这样的好事!”
“朕要是他们或者是他们祖上,当年就该通过贩卖生丝棉布给西夷赚来的大把银子用来聘请工匠,研发技术,打造战舰,去外面开疆拓土;
而不是,只知道拿银子兼并国内的土地,还逼迫国内的同胞做自己的佃农,用族约礼法困住他们,只想着将来好世世代代收租子!乃至为此阻止朝廷开海,为的就是好把庶民绑在土地上,为自己好好种地。”
此时,吴楠岱意欲反驳。
朱由校则伸手阻止了他,又道:“你们也别说是朝廷拖累了你们,什么九边军费开支过大,皇室贵族开支过大这类的话,朕承认这些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但你们扪心自问,在商税加征、官绅优免取消以前,这些负担是你们在承担吗?
总之,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为什么,你们应该自己去反思,去反思你们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只知道找朝廷错处,逼着朝廷给你们发福利,朝廷又不只是你们的朝廷!”
“还请陛下赐教!为什么民间商贾从未真正成为社稷之中流砥柱,而一直被权贵官僚们压制,而他们自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时候,一名叫张道迪的学者因此站起身来,拱手回道。
“你倒是这些学者里,看起来稍微算是有真正治学之心的人!”
朱由校见此回了一句,便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多说几句。”
第七百八十三章 朝廷赚的钱关他们什么事(二合一)
朱由校因此道:“说到底,这些人还是自私之故。”
“只想着,把国民圈禁在自己的庄子里种地,且希望国民们最好永远也不要知道外面的世界!也不想国强民富,只想自己能偷偷摸摸的发财,满脑子只有生意,没有责任,没有利害,也不怕外来势力入侵,入侵的话,像衍圣公一样换个牌位上香就行。”
“但他们虽然拒绝改变,可不代表这个时代不会变,人类迟早会造出蒸汽机,而他们的佃农迟早都要被夺走变成工人。”
“好在,朕和朕的朝廷没有像他们一样,把百姓绑在土地上,也没有对出海的百姓不闻不问,启迪民智,使科技肇发于华夏,这才能吞并全球,复秦之伟业,囊括天下财富!”
“但是,因为主导这一切的是朕这个皇帝和朝廷,所以,随之发生的现象是,官营产业突飞猛进,天下财富大量集中于国库,尖端科技也大量集中于官营工厂,高级技术人才也集中于官营,私营之势越发弱小,技术上竞争不过,资金上竞争不过,在官场上的影响力也比不过!”
“可以说,从他们自私自利,没有国家民族之念的那一刻开始,造成如今国强他们弱的现象就是必然的!”
“小民短见,只知过好自己的日子,的确是不该!”
张道迪说着就问道:“但朝廷如其父母,何不宽仁些,将所得之利惠之于民,而使天下之民更加富裕?”
“大明给他们的优待宽仁还不够多吗?”
“昔日士绅优免条例且不提,就算是如今,对肯实心经营产业、安心研发技术的,朝廷什么时候没有上百万上千万两银子的投?可结果如何?到现在,还是没几个响当当的私营制造巨头出现,一个个只知道拿钱去投机倒把,赚快钱,就没想过多在技术研发上投些钱!如今,还嫌朝廷给的钱不够多,嫌朝廷不会算账,不管划算不划算,就到处建桥筑路!”
“真是可笑!这钱是朝廷赚来的,关他们什么事。”
朱由校说着就又看向闵玄成:“闵玄成,告诉你的主子们,眼馋国帑,可以直接拉起一支军队来抢!否则,国帑怎么花,他们做不了主!”
“陛下!臣乃大明之臣,非他人走狗,陛下这话,让臣无地自容啊!呜呜!”
闵玄成哭喊了起来。
朱由校则没有再理会闵玄成,而是直接离开了大厅。
至于闵玄成这种人怎么处理,自然用不着他这个皇帝亲自出手。
……
“他真这么说?”
苏州富商左敬祖很是失望地问着来见自己的吴楠岱。
吴楠岱点首道:“天子不但拒绝了你们的想法,还派了你们一通的不是。”
“这能怪我们吗?!”
“我们哪里能想到还有可以不靠土地就能获得更多财富的方式?我们也不知道把那些贱民不束缚在土地上,可以有更大的收益啊!”
左敬祖气急败坏地道。
“就是!愚民是历朝历代屡试不爽的驭民之术!以此术,能换百年乃至两百年的太平,这是记载在历史里的事实,我们也没想到愚民到了最后,也让自己变得愚笨保守起来啊!”
苏州富商胡亶也跟着辩驳道。
左敬祖则继续问道:“他还说什么了?”
“他说对你们的帮助其实不少,只是你们自己不争气,只想着投机倒把,赚快钱,不肯在科研上下功夫,如今竞争不过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