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走了去。
“是!不过,儒学最为正宗者当为理学,尤以朱子之学最为上乘,堪称三味……”
而徐乾学则趁此在一路上用自己早已熟练掌握的英文给查理二世继续灌输起程朱理学来。
查理二世也并不厌烦,对于一个世俗的君王,他很愿意接受这种强调忠孝强调等级的学问,甚至还觉得是自己大英最缺乏的思想,何况因为大明强大的国力,让他主观上就因为程朱理学来自东方而对其另眼相看。
“我们试着仿造出了倭国那边传来的线膛枪,甚至膛线可以拉得比他们更好,但是很费力,而且这种枪对枪管要求很高,以致于造成整支枪造价很高,且制造时间也比燧发枪要花不少,我们也不知道明国是怎么实现让倭国人人都列装此枪的。”
负责枪械制造的赫杰明对查理二世禀报起来。
查理二世则看向徐乾学:“你知道吗?”
“想必是冶炼技术不同,估计明国那边是能炼出更好的钢来,且效率也更高。”
徐乾学说道。
他不得不承认,随着蒸汽机出现后表现出的可怕生产力,全世界的人都已没办法再轻视自然科学。
以致于他这个儒士也不得不转变态度,而在大明认真学了些自然科学知识在肚子里。
“伯爵说的有理,我们也在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冶炼工艺,虽说进步了一些,但还是没法实现把线膛枪的造价大幅度降下来。”
赫杰明这时候则回了一句。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这就跟做学问一样,要水到渠成才行。”
徐乾学这时候又说了一句。
众人都跟着点了点头。
而查理二世则有些急于求成,也就对徐乾学问道:“这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水到渠成,十年内能超过明国,至少打败倭国和朝鲜吗,还是说要一代人的时间?”
“如国王陛下施仁政,或许可以事半功倍,小婿早就说过,行仁政是道,而提高技艺不过是术,是末技,是奇技淫巧,属于锦上添花,非治国根本!只要您肯行仁政,礼贤下士,这些自然就能水到渠成,譬如这冶炼钢铁,如若明国熟知冶炼技艺的精深大匠,知道您礼贤下士,仁恕爱民,必然肯投至您麾下!做您的臣僚!”
徐乾学这时候继续借此机会鼓吹自己的儒学思想。
查理二世听后灵机一动,问:“你的意思是若本王行此仁道,派人去收买明国的大匠的话,就能很容易收买成功。”
“正是此理!”
徐乾学回道。
查理二世点头:“好!本王就做一个你所说的仁主!你来负责想办法收买几个明国大匠来我大英的事,一则是用你在明国的关系,二则你也向他们说说本王欲行仁政的志向。”
“遵命!”
徐乾学回道。
……
“以前历任君王,治国只求安民安社稷,既民众不做哀哀饿殍,便可适社稷长治久安,朕很不以为然,人之欲是在不断增加,饱暖思0淫0欲,治国者得随着百姓需求的增加而使朝廷能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其次,这天下安宁的越久,这人口就增加的越多,总不能只让前人吃饱,不管后人饿不饿,所以,治国者还得随着百姓数量的增加而使朝廷能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而朝廷增加资源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别国的资源拿过来,以他人之水灌自己之田;一个是发展科技,使今日一亩之产胜于昨日!前者是术,后者是道,资源总有夺尽或不能夺之时,而这科技可是无止尽的,所以是治国之本。”
在同一个时空下的大明京师。
朱由校正在政事堂对自己的大臣们表达着他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陛下说的是,不过,这里面就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有重大科技贡献的学究,当起犯了罪,甚至是十恶不赦之罪时,该如何处置,当不当也处以必死之刑,进而因此对科技之发展造成影响?”
温体仁这时候突然问了一句。
然后,温体仁看向其他辅臣:“这个我们必须重视!眼下在平定倭国、朝鲜、安南的事件中,已经查到了好几起有外夷收买我大明科研之学究而盗取得的一些未经过朝廷允许对外透露的技艺和知识,虽说还都不是很要紧的绝密性技艺和知识!但这个现象也在提醒我们,必须防备这一点,尤其是我大明科研之学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这个似乎如果处死,倒是对整个国家和人类是一种损失,毕竟其在科技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陛下早已有谕示在先,执政者当以华夏利益至上,而后虑天下,如今无论是从华夏而言,还是从天下而言,似乎科学家都不当处死,哪怕犯了十恶不赦之罪!”
张同敞这时候说道。
“难道就因为其自身对于华夏对于天下价值之重要而优待?这样的话,置皇纲国法于何地?!没有张屠夫,就持带毛猪吗,臣认为不妥!”
卢象升则反对了起来。
第七百二十五章 变法图强与路易十四落水(二合一)
“有重大科技贡献,自然算是立功,但是皇纲国法也的确不容亵渎,干脆这样,以后若真遇见有立功表现的学究犯十恶不赦之罪,须予以处死之时,帝王可以下特赦令,赦免其死刑,但不是赦免其罪,而只是改其死刑为终身监禁,令其戴着镣铐和在监视的环境下做科研,但是要不要限制一下特赦令的使用,以避免后世之君滥用特赦令,就让咨议院议一议,另外,可不可以有特赦令存在,也让咨议院议一议。”
朱由校谕示道。
“是!”
温体仁回了一句,就又道:“虽说朝廷一直在对外扩张,但因为疆域甚广,用兵之处过多,所以在一些局部地方的扩张速度还赶不上我大明宗室勋贵所立的藩国,鲁王朱以海已扩张至亚马孙河北岸,快要独霸南美,信王则已完全吞并婆罗洲!”
说到这里,温体仁就问着朱由校道:“陛下,您看,要不要限制一下我大明直属藩国的扩张,以免将来威胁朝廷?”
朱由校回道:“先不必,他们兵力和人口有限,目前就算扩张的快,也只是军事上的征服,许多土酋对其还只是表面诚服,要想做大到威胁朝廷的地步还差得远,何况,外夷诸国还是有很多,还是需要他们制衡,等后世之君用推恩之法对付他们,现在关键是要想把全球市场控制在朝廷手里,实现汉家文明在全球的统一,在政治上也要让全球于名义上统一在我大明旗下!”
“这样也对,但陛下,以臣之见,现在最好还是赶紧再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