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虏壮丁首级五百六十二颗,不交战还真不知道这东虏虏贼竟如此骁勇,我们近乎以一换一才能全歼这股虏贼,我白杆兵从未遇到过如此强敌。”

在回来后,熊廷弼、袁可立、秦良玉、陈策等就立即按照朱由校的谕示对这次攻打牛庄的作战行动进行复盘与总结起来,而秦良玉首先说了起来,神色很是凝重,一直紧抿着唇,毕竟她也没想到和她一起离开家乡的白杆川兵这么快就有数百人丧命于辽地疆场。

“东虏作战颇悍不畏死,尤其是善于用强兵督战,通过对俘虏的甲剌额真扎哈图审问得知,他们用朱印标记战场上怯战者,战争结束后有朱印者皆斩,可见军纪森严!以至于如此敢战,好在秦将军的白杆兵也能临阵不乱,才能力克其锋芒,以袁某见,我官军也当用此军纪,另外,得加强西洋火器的应用,在我步兵对阵虏贼步甲时,没有足够的西洋火器,遇见用盾车为掩体的虏贼步甲,还是很吃亏。”

袁可立也说了起来。

熊廷弼听后点首,道:“今日大家所议,立即写成奏本,呈递御前。”

这边。

努尔哈赤带着自己的数万兵马总算赶来了牛庄。

但为时已晚。

努尔哈赤看见的只是满屯的尸骸,而且许多尸骸没有首级。

努尔哈赤的脸因此是拉得越来越长。

“扎哈图呢?”

努尔哈赤大声问了一句,额头上青筋直冒。

黄台吉跟过来回了一句:“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应该是被俘虏了。”

“混账!”

努尔哈赤拔出了刀,大吼一声,想要砍人,却又无甚可砍,只将牙咬得越来越紧,眼睛瞪大越来越大。

“我的福晋!”

“我的儿子!”

牛庄是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的地盘,一时,他麾下的额真章京们皆因此愤怒地大喊了起来,然后又嚎哭了起来。

而代善见此也咬牙来到努尔哈赤面前:“父汗!儿子请命去辽阳杀了那熊蛮子!”

努尔哈赤没有说话。

这时候,何和里跑了来:“大汗!水井里,明军下了毒,固山额真汤古代和三等轻车都尉塔拜之子喇拜他们因长途赶路急于喝水,故中毒而亡。”

关外之地,砒霜之类的东西比较少,所以,也就很少遇到这种下毒之事,东虏也就没怎么防备,所以,袁可立的诡计一下子就收了奇效。

而努尔哈赤听后也很是大惊,:“什么?!”

一时,努尔哈赤如万箭攒心,大骂起来:“熊蛮子!我努尔哈赤与你势不两立!”

黄台吉这时候神色凝重地站了出来:“父汗息怒!”

然后,黄台吉就看向烧成炭火地的牛庄道:“牛庄这个屯是彻底没了,看样子,这明军改变了方略,不再是想一劳永逸地除掉我们,而是用慢刀子割肉之术把我们的血一点点放掉,此方略要比昔日熊蛮子之方略更厉害一些,熊蛮子只是想困住我们,现在明军不但要困住我们,还要在困住我们的同时找机会捅我们一刀!两千多人的一个屯啊,就这么没了!对于明国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我大金而言,却是损失惨重!”

“四贝勒说的是,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我大金最艰难的时刻!”

何和里附和了起来,说着就看向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脸色阴沉地可怕,许久后才突然喝道:“李永芳!”

“奴才在!”

李永芳忙跑了过来,规规矩矩地跪在了努尔哈赤面前,全身颤栗不已。

努尔哈赤则看着李永芳道:“去查!去查他朱由校身边的人,去查明国内阁、司礼监以及给他朱由校当老师的人,还有明国的兵部尚书!我要知道是谁在给那明国的小皇帝出如此毒辣之计!不然他朱由校一深宫之人就算天资聪颖,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略!还有今日灭我牛庄的都是谁,也要查清楚!我努尔哈赤此生必报此仇!”

第八十章 别逼朕下江南抄家

张鹤鸣在得知皇帝陛下朱由校没与自己兵部商量就把袁应泰调走,甚至还赋予熊廷弼更大权力之后非常生气。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臣好歹是兵部尚书,他竟不与臣商议,便擅调抚臣!还不如直接把臣这个兵部尚书先撤了!”

张鹤鸣怒不可遏,他知道这下子他和他背后的人想快速解决辽东之事的计划是彻底泡汤了。

而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权威也大受影响。

皇帝直接操控兵政,干涉封疆大吏的任命,无疑会让被皇帝直接任命的边镇督抚不把他这个兵部尚书放在眼里,只将皇帝放在眼里。

但张鹤鸣自然也不敢直接骂皇帝,也不敢明着阻止皇帝朱由校的决定。

毕竟谁都清楚现在的大明皇帝强硬的很,动辄抄家灭族。

可官集团不想皇帝在辽事上花太多钱粮以至于自己利益受损的政治需求不可能因为朱由校这个皇帝的阻止而让步。

张鹤鸣虽然不能明着阻止朱由校,但间接上还是可以的。

“你立即替老夫拟个兵部题本,把目前所积欠的九边军饷以及内地官兵欠饷都报上去,老夫要让陛下知道,大明的军饷积欠已那么多,辽事如果不尽快解决,会给朝廷财政造成多大困难!”

张鹤鸣对徐时霖说着就又道:“战事一日不解决,财政匮乏之现象就会一日比一日严重!辽事当速决非老夫一人所想,天下士大夫皆持此意,老夫相信,户部、吏部他们也会上本言朝廷财政匮乏之事,到时候陛下会知道,治国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张鹤鸣所料没错。

朱由校调走袁应泰依旧支持熊廷弼之战略的行为,引起的不是一两个官的反对,而是许多官的反对。

虽然,朱由校之前已经把企图直接把熊廷弼斗下台的东林官打击的很惨。

但官们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依旧不同意皇帝支持这样花钱的战略。

所以,此时,户部尚书汪应蛟也在得知皇帝对于辽东的战略意图后,就也说了起来:“这打仗是需要算账的,调客军守辽地,别说客军军饷素来甚高,光是运粮费都要增加不少,从湖广运粮到辽东,一石粮就需运费五六两银子,比粮价本身都高不少!如果只是一时倒也罢了,调集客军,一举除掉东虏,就只花一笔钱而已;可现在陛下要客军与东虏轮战,主体采取守策!这让朝廷国库怎么支撑得了!眼下辽饷加征已经造成民困加剧,若不从速解决辽事,只怕民更难也!社稷更危矣!”

“神庙和光庙的皇陵工程、还有三大殿的重建工程,这些银子还没着落呢,陛下让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