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而失望,如今又要给平民进阶的机会,这些贵族也就一个个开始反感大明对他们的统治。
有激进者更是直接发动叛乱。
原仙台藩的大名伊达宗胜就发动了叛乱,且决定设立新的幕府,而自立为将军。
因为伊达宗胜一族本就和德川幕府不睦,一直有代替德川幕府的野心,所以,德川幕府迁居美洲时,也就没有理会伊达宗胜一族。
而伊达宗胜也就和留在倭国的其他大名一样,在遇到大明大举进攻后,选择主动投降归顺。
伊达宗胜本也已改汉名为伊宗胜,就等着明国重新封他大名。
但他没想到,明国的皇长子殿下在为东瀛总督后,会直接将所有归顺的地区改设为府县,而他的仙台藩所统治地区也在所难免,且被派驻了新官员和新军队,不再承认他和他麾下家臣武士的地位。
如今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明国的皇长子殿下还直接建立科举制度,要让所有平民也参加科举,与自己这些贵族一同竞争。
这自然就让伊达宗胜十分愤怒,且在一干不甘心失去地位的家臣武士拥护下,发动了叛乱,诱杀了仙台的大明官员,还突袭了派驻在这里的三百明兵。
但因为双方军事实力相差太远,三百明兵据城而守,竟使伊达宗室所部数万兵马不能攻破城池。
朱慈炜也因此不得不调派大军去剿灭,最终将伊达宗胜全军围困在岩手一带。
哒哒!
哒哒!
哒哒!
操作着连火铳,对着企图冲上自己所在高地的倭寇,疯狂射击的明军哨官袁泰,对这些还停留在排队枪毙时代的叛军很不理解,且因此在伊达宗胜所部叛军未再冲上来时,一边叼着卷烟扫射冲上来的倭寇,一边对自己同连火铳组的战友说道:
“真是不理解!这些倭寇何必呢,不就是个科举嘛!又有什么,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非得来因为这个造反!既如此,早些干嘛要投降,要拒绝我大明的统治,还不如先前别投降献城。”
上千年前就已经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口号的大明汉人军官们,对这些倭寇的反叛动机的确不怎么理解。
因为这种允许平民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帝国执政者的科举制在华夏早就深入入心,成为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普通人都习以为常、且认为没什么问题的制度。
“就是!这些倭寇的贵族怎的如此不开化,竟不允许平民出人头地!我们太祖都是布衣要饭出身的呢,这世上哪有天生的贵族,也没有一直当贵族的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些倭寇贵族真是顽固愚昧的很!”
袁泰的战友谭平也跟着说了起来。
而袁泰接下来则感慨道:“这些倭寇贵族就是一群只想一直骑在老百姓头上拉屎的狗东西!连我们这些握有枪的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倒好,因此造起反来了,也是没遭遇过太大的民变的缘故,不知道把老百姓逼狠后是什么后果!”
虽说对于汉人而言,推行允许平民进阶为官僚阶层的科举制没什么不妥,但倭人中的贵族的确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
直到接下来伊达宗胜所部被全歼,其九族,以及他的家臣九族都被屠戮后,倭人贵族才大都不得不开始接受自己不再有贵族待遇的现实。
科举制因此被顺利推行。
大量倭国平民出身的读书人因此获得了士的身份。
但考虑到还没倭国本土语言和文字还没完全消除,所以,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在一百年内,倭国的士子、民众来大明都读书或者求职都还是有门槛的,甚至倭人目前还不能在大明本土做官。
朱由校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避免心怀异心的倭人窃据帝国权力。
推行科举制只是朱慈炜在倭国进行汉化的第一步。
接下来,朱慈炜还要在倭国进行分田的事。
这自然又激起了倭国贵族的不满,毅然发生了几次叛乱,好在最后都被悉数平定。
倭国贵族彻底失去特权地位。
大明因此在东瀛彻底建立起一个没有地方贵族的平民社会,且因此使得倭国平民收入大幅度提升,而使得倭国出现了经济复苏。
大明本土销往东瀛的货物量也得到大幅度增加。
而在完成分田之后,朱慈炜按照朱由校的指示,要做的只是巩固在东瀛重新建立起的统治体系。
首先,朱慈炜继续严厉打击有野心的倭国贵族,基本上一经发觉谁有野心,就直接处死。
砰!
砰!
砰!
……
每一天,江户城内新设的行刑台都会处斩一批企图独立和复辟的倭人贵族。
其次,朱慈炜还下令要求所有倭人易发易服,并禁止倭人讲习倭语,且勒令各级官府用威逼利诱的方式销毁倭国本土文化符号,增设汉文学堂,给倭国平民普及汉文儒学教育。
第七百一十三章 如当年之秦皇吞并天下(二合一)
倭国许多不甘心就此亡国灭种的贵族虽然一波接着一波的起兵叛乱,但皆如飞蛾扑火一般,无济于事。
而且随着倭国百姓在得到自己的田产或在明国新开工厂里找到工作后,就越来越接受安宁的生活状态,不愿意支持倭国贵族的叛乱行为,甚至谴责和痛恨许多倭国贵族继续作乱的行为。
倭国彻底灭亡,而成为大明一个省的结果已经无可避免。
许多倭国贵族自己也明白了这一点,且因此伤心不已。
“大和,没了!”
逃去朝鲜的盛冈藩贵族南部利直就因此伤心的在一众朋友面前哭了起来,然后毅然拔刀切腹自杀。
“可怜我大和之天下,存世已有千年,如今短短不过数十年,就彻底亡于明国之手!吾辈已无颜见先祖也!”
留学大明的倭国贵族石原守信也切腹自杀而死。
一时间,许多倭国贵族因为绝望而自杀。
而对于倭国的平民而言,他们倒是没有感受到多强烈的亡国之痛。
因为已经不需要原始掠夺的大明朝廷在统治这里后,将税负大幅度降低,且又利用这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条件,将许多技术性不高但危险性很高的工厂迁了来,给了该地平民很多的就业岗位,使得这里的平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这些平民因此终于开始有了财富剩余,而不再只是为不饿死而努力工作,且也因此购买得起来自大明的大量廉价工业品。
因而,这些平民的生活水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