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2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也实在是等不住了,立即喊了一声,将令箭丢了下去。

于是,刽子手开始砍了下来。

咔嚓!

咔嚓!

咔嚓!

戴明说、张天植、王崇简三人被直接腰斩弃市。

朱由校用这种残酷手段,直接阻断了一些想让目前的大明回到以前的士大夫们,想通过议国本之事,实现这一想法的企图。

接下来,朝臣无人敢再议立储之事。

皇嗣们也规矩下来,并不得不服从朱由校的规则,开始暗中较劲,以期在朱由校表现的更好点。

甚至为了给皇帝留个好印象,让皇帝在已秘密拟好的立储诏书上定的名字,这些皇嗣们比以前还要孝顺朱由校,讨好朱由校。

“眼下天气转凉,父皇切记添衣,多饮热水!”

“所献新茶,乃儿亲手所制,有健脾健胃之功效,常言久坐伤胃,多思伤脾,父皇日理万机,国事操劳,用此茶或可稍养脾胃。”

“儿平生无所求,只愿父皇龙体一直康健,故特献长白山名贵人参一枚,还请父皇记得着御医调用。”

……

朱由校一天不知道要收到多少来自外地的皇子们的关怀之本。

当然,这些皇子也会很谦卑地在奏疏里向他请教一些治县之政,也会在明里暗里的表现出自己善治的一面。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权力果然是有魔力的,能让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子嗣,都不得不为了权力,而更加的对自己示好。

而也因此,接下来的大明朝堂总算又清静了下来。

……

“立储的风波的结束了,谁也不知道那些别有用心者,接下来会做什么,但朕可以预料到的是,朕外派出去的那些皇嗣们,将来在接触到地方上更多真实和残酷的事例后,或许也会与那些走出学堂的士子们一样,将来或也变成虚伪自私者,或克己奉公者,但无论如何,现在是不知道结果的,先把一切都交给时间。”

朱由校此时就对辅臣们这样说道。

“陛下说的是,但可以清楚的是,极端利己者是不会因此善罢甘休的,或许对于具体的一个人而言,他可能会克制自己的贪欲,但对于整个食利者而言,是不会因为吾皇之铁腕而泯灭想为人上人的心思。”

刘鸿训说道。

“朕知道要想让食利者学会尊重本国汉人,放弃做人上人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事,至少朕这一代是不能的,但我们能改变一点是一点!”

“至少因为我们曾经这样做过,以后的汉人庶民至少不会那么麻木,至少觉醒了一些,而以后的食利者至少对汉人不敢太过分。”

“而要让食利者放弃奴役本国汉人,也是不能强行规定的,佛曰,世人平等,不也没多少人遵守嘛!关键还是让普通汉人自己先做到不愿意为奴,而要让他们自己不愿意为奴,还是得让更多的汉人受到更多的教育,而使民智进一步开启!”

“当然,人读了书并非就真的不愿意为奴,甚至为了做人上人,甘愿为奴,甚至甘愿为蛮夷奴才的读书人还不少,但让读了书的人为奴,怎么着也得多给点好处,怎么也得让其在其他人面前做主子!所以,如果让更多的汉人读了书,乃至,假如是所有汉人都读了书,最有权力的人想让全天下的汉人为自己的奴,怎么着也得全天下的汉人在更多的人面前为主子才得行!”

“这样的话,就可以逼着,这个最有权力的人,对于我大明而言,就是皇帝,逼着皇帝不得不让帝国更强盛,当然其他想要做人上人的人也得被逼着去支持帝国越来越强盛,否则,他们就无法收买已经觉醒的汉人!”

朱由校说道。

“陛下用心深远,臣万分感佩,臣愿践行陛下之想,虽粉身碎骨亦不惧!”

刘鸿训不由得回道。

“臣等亦是如此。”

因刘鸿训如此表态,朱燮元和温体仁也就都不得不跟着如此回了一句。

朱由校因此笑了笑:“若朝臣们都能像三位爱卿一样,朕倒也不用那么严厉!所以,学政方面还得进一步革新,进一步的将培养俊才(精英教育)为治学目的,改为提高普通汉人觉悟与智慧为目的,首先,这科举制就得再改一改!”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又问道:“对了,下西洋的事现在如何,张寿峣他们到哪儿了?”

第五百五十五章 这样对待士大夫夫纲何在

“禀陛下,据最近电报奏报,舰队已离开果阿一个月。”

刘鸿训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首,然后说道:“本朝也一样,要想宗社长存,太阿不移,也得让天下汉人可以在其他人面前为人上人,相当于收买他们!”

“治国,以利益机制为主导,总是比以道德机制为主导,更易打动人心,也能更好的被执行下去!”

“而朕现在就指望着通过下西洋后,带来的新的贸易扩张和殖民扩张,给所有汉人乃至整个东方儒系文明带来更多的利益,以保障朕的帝权!”

“陛下说的是。”

刘鸿训回了一句,又道:“在毕公提出以信治国为理念之前,多崇尚以礼治国,以道德机制为主导,故而要求天子崇德怀仁,言:其身正,则不令而行!”

“然而,纵观古今,见贤思齐者少也!”

刘鸿训与毕自严在治天下这方面的着重点是不同的。

搞钱法改革出身的毕自严,更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国内矛盾。

即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来延续帝国现有的太平盛世。

而刘鸿训是翰林出身,长期处于朝廷实务之外,而得以有机会冷眼旁观整个大明内部的社会生态,进而,养成了更注重内部改良的习惯。

刘鸿训也就在这时候继续说道:“即便有廉耻之心者,精神上想约束自己,可在物质上的享受上,却难以遏制自己;”

“也因此,以往之朝,虽有君王以约束自己而使国家中兴,却也难以避免民匮国穷,只肥了天下豪强而已,而今朝廷以利收天下民心,反而更使国强民富。”

“但以臣之见,仁德之教育也不能因此偏废,虽说利益机制比道德机制更能约束人心,但提倡一些正向的德化之育,是有必要的;一些道德提倡得久了,就会被遵守,进而成为公序良俗,乃至矫正我汉家文明,如契约之精神,如此,虽短期看不出成效,但利于我汉家文明一直长存于世。”

朱由校听后颇为赞同,道:“有理!爱卿可试着这样做,在律法之外,立一些不涉及大错的道德规矩,并确定触犯者当受何惩罚,因只是触犯道德,而不算犯罪,故就不必治以腰斩、斩立决、流放等刑,而当只处以罚款、拘禁、劳改、笞打等刑罚。”

“是!”

刘鸿训回